促均衡 提质量 夯基础 抓改革
市教育局力推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讯员 吴品国 记者 黄丽云
连月来,市教育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立足于实际,规划下阶段的工作目标,变教育管理为教育治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争取2015年率先创成省教育现代化基本达标市。
实现均衡化发展
年末力争省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85%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加快高楼镇幼、滨江幼儿园瑞祥分园、飞云街道幼儿园等3所公办幼儿园的建设进度,解决好民办幼儿园换证难题,治理和取缔无证幼儿园,上半年争取创建省等级幼儿园逾10所,年末幼儿在省等级幼儿园就读率提高到85%,确保全市3-5周岁幼儿均能“入好园”。
我市2014年高中、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实施意见已于日前出台,让居住在我市的符合条件的适龄少年儿童都能“入好学”;不断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投入,加快重点工程建设,依据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实施危旧房拆改建和学校标准化改造;以温州市标准化功能室建设为抓手,尽量让每所学校都达到标准化;打造“智慧教育城”,建设“1+X+Y”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即1所瑞安市学生实践中心学校(暂名),X个区域实践基地(首批暂定4个),做好Y个校内学生实践场所(基地)建设,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与评价两大改革正在进行
市实验小学一年级取消学期期末考试,市虹桥路小学开展“1+1”生本课堂改革……近年来,我市不少学校开始实施“课堂”与“评价”的变革,贯彻落实教育各项工作向教育教学聚焦、教育教学向课堂聚焦、课堂向学生发展聚焦的理念,突出课堂主阵地、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大力推进“有效课堂教学”。完善教育质量评价监测机制,采用抽样监测与问卷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新型质量评估方式;探索部分小学放学后托管服务试点,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单一的传统教学管理方式正在改变。”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说。我市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深入“常规+项目”研究,优化学校教学治理结构。“慕课”建设和应用是当前教学的新模式,我市正在推广。该项应用的推广,将以教育信息化助推学生自主学习,加快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新型治理体系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学彬表示,办好瑞安教育要奠定两项基础,一是队伍建设,二是制度建设。
在队伍建设方面,抓好教育行政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育局机关、教育学区及教科研、师训人员服务指导水平;抓好校长这支关键队伍建设。以简政放权为重点,加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正确处理好校长的责、权、利的关系,深化校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校级领导干部制度;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要优化增量和盘活存量相结合。要加大名牌大学师范生招录和优秀教师引进力度,构建“三三四”教师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教师职业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及能力,引领教育队伍树立自主治理意识;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加快培养名优骨干教师;充分盘活现有师资存量,继续实施新教师跟岗锻炼制度,分流超编学校教师,扩大非教学岗位教师分流量,促进教师从“单位人”向“系统人”方向转变。
在制度建设上,主要是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促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发挥教育督导这一政府宏观管理职能,进一步完善督学、督政、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促进区域教育发展上水平。下步,教育局要做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的顶层设计和试点工作。
构建协调发展体系
启动新一轮校网布局调整
目前,我市已启动新一轮校网布局调整。以创建省教育现代化达标市,各类等级示范、特色学校(幼儿园)为载体,全面实施教育设施专项布局规划,进一步完善校网布局规划,加大教育联盟和集团化办学,推行学区一体化管理,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利用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最终构建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体系。
我市还鼓励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积极引进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实行多元办学体制,满足民众多样化需求;以加快中高职一体化建设重点职校,加大中职专业设置调整,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保质保量完成成人双证制和扫盲工作任务,并发挥温州城市大学瑞安学院整合效应,构建覆盖所有人群的终身教育体系。
第2期 瑞安市教育局 联办
教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