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9版:今日塘下·产业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改+研发=实力
瑞星:研发赢得未来市场
生产车间

    技改+研发=实力

    瑞星:研发赢得未来市场

    ■见习记者 潘敏洁

    ui bao

    Tel:6688  6688

    走访塘下“30强”

    R

    它牢牢占据国内通用汽油机化油器龙头地位,它在全球排行老三,它就是位于瑞安市国际汽摩配产业园区的浙江瑞星化油器制造有限公司。近日,记者走访“瑞星”公司,探访它实力背后的奥秘。

    技改壮大发展实力

    “轰隆隆……”走进“瑞星”的生产车间,轰鸣声响彻耳畔,机器在不停地运转着。2010年,“瑞星”开始“机器换人”,陆续从日本引进先进的设备,到今年已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机器换人’是趋势,这一换换来了产量,也换来了质量。”“瑞星”副总经理陈云说。

    已走过30个年头的“瑞星”从起先的汽摩配领域,逐渐转型到农业机械、植保机械、园林机械、工程机械、运动机械等领域。“最高峰时工人多达1500多人,随着劳动成本的提高,这个庞大的数量成了企业的负担。”陈云说。

    4年前,“瑞星”不惜重金投入技术改造。“从日本引进整体设备,逐步地实现‘机器换人’,工人从高峰期的1500多人下降至目前近1000人,大大降低了成本投入,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原来1个工人只能完成1个工位,现在一个工人可以完成3个工位,产量增长了七八倍。”“瑞星”工艺科科长洪经规说。

    “机器换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也没落下。洪经规表示,以前产品质量相对不稳定,“通过近几年的设备和工艺改进,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退货率下降了13.4%,腰杆子自然就硬了。”在“瑞星”工作了10多个年头的陈云无不自豪地说。

    从最初的年产能200多万台,到现在1400多万台,通过一轮轮技改,“瑞星”成为行业巨头——全球同行业排名第三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四分之一,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通用汽油机化油器制造企业。

    今年,“瑞星”计划再启动新一轮技改。洪经规说,将把加工线由原来的U形改为转盘式加工线,操作工由原来的7人减少到3人;产品的最终检测由原来1人操作一台改为1人操作3台,从而进一步缩减劳动成本投入。

    产品研发突破瓶颈

    技改壮大了“瑞星”实力,实现了稳健发展,而产品研发令“瑞星”走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瑞星”一直以来生产的机械式化油器因排放一致性不佳,越来越不适应未来市场。

    突破瓶颈就得改变,而如何改变又是一个大课题。两年前,“瑞星”率行业之先成功研发电喷式汽化器 ,并于去年年底实现小批量生产,预计年产量40多万台。

    这台被“瑞星”认为能改变企业命运的新产品,体积约为128立方厘米,外观像老式摄像机。陈云指着一处芯片说,这就是它的大脑。它就像一个智能机器人,能自动化、精准化地控制喷油量的多少,从而实现环保目标。

    据介绍,电喷式汽化器采用ECU电脑控制系统,通过电脑控制燃油和空气的比例,随着发动机负载的变化自动控制燃油喷射量来满足发动机的性能要求,降低了燃油消耗量,减少排放污染物。而机械式汽化器不能使燃油和空气达到最佳混合比例,达不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电喷式汽化器令“瑞星”逐步迈向高端市场。“一台机械式汽化器售价25元左右,电喷式汽化器高达160元左右,其产品附加值高达30%。”陈云说。这个新产品还不完美,根据欧美市场的反馈,“瑞星”还在不断地对它作出设计修改。“公司已在美国设立了办事处,除了便于开拓市场,还能更直接地收集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意见,交由研发人员进行改进。”

    除了电喷式汽化器,“瑞星”又把目光投向了“燃气式化油器”的开发,以拓宽燃料的使用领域。

    研发是企业发展的希望,截至目前,“瑞星”已申请了90多项专利,其中在国内申请发明专利25项,在美国申请发明专利8项。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在现场
   第00006版:实验室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产业潮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云江潮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广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金周刊
塘下镇今年培育申报34件品牌商标
瑞星:研发赢得未来市场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产业潮 00009 瑞星:研发赢得未来市场
2014-5-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