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
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带来清风扑面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央八项规定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在中央领导的率先垂范下,各地各部门社会各界积极付诸行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各地各部门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取得一定实效。
持续出台新政
彰显政策导向
今年6月1日起,国家公务人员因公出差出国,原则上不买全价机票,要选择国内航空公司……
4月22日,财政部发布消息,财政部和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公务机票购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期实现规范公务机票购买行为、压缩政府行政成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1+20”制度建设框架。去年11月25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发布,成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基本法”。在此前后,11项配套制度陆续出台。一系列“硬约束”释放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的坚定决心。
今年以来,相关制度出台依然频繁——
2月28日,财政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公布了新制定的《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用管理办法》,成为继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等管理新规之后又一厉行节约新举措;
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提出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推行科学文明的餐饮消费模式,减少各环节粮食损失浪费。
以上率下,引领示范。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普遍根据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制定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对适用范围、经费管理、处罚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
从中央到地方,随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力度的加大,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制度的约束力越来越强,制度的执行越来越严,制度带来的效力正在显现。
加强监督执纪
狠抓贯彻落实
一个多月时间,点名道姓公开曝光,累计通报956件典型案件……
今年“五一”前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接受群众举报,集中进行通报。
制度是保证,落实是关键。今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部门加强监督执纪,严惩违规行为,确保各项制度得到贯彻落实。
——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专项检查,全国法院系统开展监督检查活动17152次,发现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公车私用等问题333个,查处干警355人;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求各地对城市公园绿地和风景名胜区高档餐馆会所全方位排查整改,认真清理整顿,确保公园绿地姓“公”、风景名胜面向“大众”;
——哈尔滨市纪检部门采取明察暗访等措施,严查端午节前用公款买粽子、鸡蛋及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等“节日病”。
培育节约文化
引领社会新风
党风政风之变,引领社风民风。今年以来,党政机关开始自觉过紧日子,不搞庆典、不开大会、不外请嘉宾形成风气,一些地方领导下基层主动要求吃“廉政灶”。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总数为71.51亿元,比去年年初预算减少10.3%,比去年执行数即实际花费的71.54亿元略有下降,实现了今年中央“三公”经费规模只减不增的承诺。
国管局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了第一批879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名单。这些示范单位中,高效照明产品使用率达到100%,328个单位建设了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147个单位建设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正气上扬,带来清风扑面。今年以来,“虚火旺盛”的行业继续遭遇“寒流”,高档宾馆、酒店生意持续下降,高档礼品回收点门可罗雀。
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节约行动
“光盘行动”成为热词、餐饮消费倡导理性、节约观念深入人心……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以来,社会公众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各种节约行动,餐饮企业推行科学文明消费模式,节俭正在成为更多人的生活习惯。
“光盘行动”蔚然成风
饭后在微博上晒“光盘”照,这是徐志军一年多以来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2013年1月16日,就职于国土资源报社的徐志军一口气发了9张图片、一组视频和一段这样的文字:“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光盘行动”就这样正式发起。
在党中央制定出台八项规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大背景下,“光盘”迅速成为流行语,拒绝“剩宴”的理念被更多人接受。
为减少“舌尖上的浪费”而努力的不止是徐志军。在湖北、河南、重庆、江苏等地高校,不少师生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做“光盘行动”的践行者。为提倡节俭,不少高校食堂和饭店推出半份菜、小份菜,满足不同饭量人的需求,减少浪费。
餐饮企业倡导新风
在全社会倡导形成文明、科学、健康的餐饮消费新风尚,企业的行为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关于在餐饮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导意见》,中国烹饪协会也制定、发布了《餐饮行业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公约》,并向全国餐饮企业发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倡议。
全国餐饮企业积极行动,启动宣传月活动,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向全国餐饮企业倡导弘扬厉行节约的传统美德,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行业新风。餐饮企业还积极通过标语、店内海报、视频资料、点餐提示等多种形式,为消费者营造拒绝浪费、理性点餐的氛围。
此外,餐饮企业还加大了服务规范标准制定工作投入,加快标准体系的健全,研究制定餐饮行业反对餐桌浪费工作的奖惩制度。
节俭观念深入人心
马年春节,天津市蓟县穿芳峪乡毛家峪村的王桂平家里,蔬菜肉类海鲜样样有,但量不是很多,而爆竹只有短短的两挂。
倡节约反浪费的新风吹拂下,不少人在春节购置年货乃至日常生活中都更注重勤俭节约,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都有不同程度改变。
在福建省晋江市磁灶大埔村,村民说:“中央有八项规定,我们村也有‘十项规定’,婚丧喜庆办几桌酒,花多少钱,都有村规。”
通过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埔村村民们将节约下来的资金捐给村里的爱心慈善援助站,用于救助村里的生活困难户、病灾户等,每季度还向村里的贫困户、低保户等发放米、油、盐等爱心物资。
包括茶叶包装在内的各类商品过度包装现象,也在节约新风影响下悄然变化。记者今年3月在皖南区域的多个茶叶交易市场发现,简易包装、小包装甚至散装茶越来越常见。
各地高校积极开展节约行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走进烟台大学的任何一个餐厅,都会在显著位置看见同学们创作的“光盘行动”创意标语。
此前,烟台大学7位餐厅保洁员以吃学生剩饭的方式,提醒大学生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为大学生上了生动一课,对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以宣传促共识
在烟台大学,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校内舆论平台成为宣传教育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主阵地,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校内的社交媒体上,同学们通过讨论普遍认为,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但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实现中国梦更离不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各高等院校充分利用媒体、校刊、电视、电子显示屏、微博、宣传窗、展板、横幅等多种途径大力开展勤俭节约、抵制浪费的宣传,努力形成“崇尚节约、摒弃浪费”的校园文化风尚。
北京邮电大学利用手机报、人人网、微博等新媒体发起“随手拍光盘”活动,参与活动达千余人次。
在安徽师范大学,将“光盘行动”延伸到变废为宝、节约水电、节约生活学习用品、科学理性消费等方面。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扩大行动影响,在腾讯开辟了“拒绝剩饭,倡导光盘”的微博,对“光盘行动”进行了专题报道,扩大了“光盘行动”的宣传影响。
用制度谋长效
烟台大学积极开展节粮节水节电“三节”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与保洁员座谈、亲自体验保洁员岗位工作、开展“崇尚节约,摒弃浪费”主题班会讨论和教育实践活动,提倡全校师生身体力行践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让“三节”活动和“光盘”行动教育走进学生“第二课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和践行勤俭节约“光盘”新风尚,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在校园里形成节约的风气和习惯建立制度做好引导是关键。如衡阳师范学院制定了《衡阳师范学院学生文明用餐规范》,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的十条规定》等规章制度。
北京大学出台节能减排管理办法,实行水电费单位结算、全额收费制度,用水总量下降25.8%,出台《实验室危险化学废物处理实施细则》,编发《校园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校园节能减排手册》,减少实验消耗和实验室污染物。
除了制度的建立,还有一些“新方法”使得减少浪费“无障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推出“半份菜”“小份菜”“拼菜”,保证师生吃饱吃好又减少浪费。
抓管理重落实
在餐厅设立“学生文明就餐监督员”是烟台大学的又一道风景。每到就餐高峰期,文明就餐监督员便活跃在学校各大餐厅,督导文明排队买餐、节约粮食光盘行动、饭后自觉收拾餐具等。
同时,各学院纷纷开展活动,提倡节俭,践行“光盘”行动。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举办的“我珍惜,我光盘”青春承诺行动。生命科学学院团委老师带领团干部成员及活动志愿者向同学分发便笺纸,同时讲解有关“粮食”“节俭”“光盘”等相关活动知识,鼓励大学生写下自己的“光盘”承诺。
此外,部分高校成立了以分管校领导为组长的督导小组,督导小组深入食堂密切关注食堂餐余倾倒情况,分析餐余形成原因,从改善就餐环境、提高节约意识、加大宣传力度、科学配制菜肴品种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饭菜质量,逐渐杜绝食堂餐桌浪费现象。
(综合新华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