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降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
放心水流进村民家
本报讯(记者 金汝)5月19日上午,仙降街道垟坑村一处山腰的工地上一派忙碌景象,工人正在修建蓄水池。“等蓄水池、净水设备和供水管网全部投入使用,村民就能用上干净的自来水了。”垟坑村党支部书记杨昌武高兴地说。
垟坑村是仙降街道加快推进农民饮用水提升工程建设的一个实例。近年来,仙降街道把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作为关注民生的一项实事工程来抓,12个村受益于农民饮用水工程,其中9个村已经完成农民饮用水工程,7个村有可能纳入集镇供水。
清洁山水将流入村民家中
长久以来,仙降部分村庄供水设施分散、简陋,一些村民日常饮用水直接来源于山上的溪流,没有卫生保障,且缺乏完善的供水设施,取水方式相当落后。许多村民用塑料管把山泉水引下来,自制了“自流水”。
“村民自发购买使用的供水管材种类五花八门,大多为价格相对低廉的非标产品,有的是塑料管,还有的是铝塑管。”杨昌武说。
记者在垟坑村的山路边看到,一条条的塑料水管一头连着溪流,另一头通往村民家中。溪水流往村民家中的过程中会得到初步净化,但水质难以得到保证。
更让人郁闷的是,一到干旱季节,容易出现水源枯竭。大坑村靠山,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村,但是去年盛夏的一场干旱,让这个平时不愁水“喝”的村子面临一个多月用不上水的尴尬,只能启用废弃多年的老水井。
该村党支部书记曾安荣说,靠天喝水隐患颇多,下大雨的时候,水管里流出的水很浑浊,需要沉淀杂质才能使用,持续晴热天气,还会出现断流。
垟坑村农民饮用水工程始于今年3月份。村党支部委员陈王国说,施工用地范围内分布了毛竹、杨梅树,是村民种下的。为了不给工程“挡道”,加快工程进度,一些村民主动铲除了作物。
8000村民用上安全水
“哗哗哗……”打开水龙头,一股清澈的自来水源源不断地流向洗衣池。前日中午,项岙村姜女士一边搓洗着衣服,一边高兴地说:“这自来水真干净!”
项岙村农民饮用水工程是垟坑村的模板。
项岙村的山泉水来自该村附近半山腰的封闭水池。这个水池汇集270多立方的山泉水,下层铺着由木炭、石子、沙、棕、塑料网等组成的过滤层。过滤后的山水集中流向另一个“小屋”,这里设有过滤装置。正是这个小型“供水站”,使得项岙村民改变了“靠天吃水”的历史。
村民陈女士说,以前直接使用山水,水质不稳定,一到用水高峰期,水管里水量小,有时连淋浴器都没法加热,现在不用再担心这些问题了。
村党支部书记姜裕龙介绍,过去一下雨,吃的都是浑水,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以后,即使下暴雨,也能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仙降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学仕介绍,目前包括项岙、涨岙、金山等9个村已经完成农民饮用水工程净化装置,7个村有可能纳入集镇供水。村民将告别“吃水难”的历史,喝上“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