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潭有瀑有传说
龙潭风景区亟待开发
■记者 林 晓
高楼地区古称“三港”,因飞云江干流及其支流东坑港(玉泉溪、漈门溪)、高楼港(潘溪)、石龙港(顺溪)贯穿境内而得名。我们已介绍过石龙港顺溪。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近飞云江边的一处“世外桃源”,这里叫“龙潭”。那么,在龙潭有多少自然景观及人文故事呢?
龙潭潭上有瀑,潭潭相连
据《瑞安市城建志》第四篇《风景名胜》介绍,飞云江中游的龙潭,在平阳坑北部(现属高楼镇凤翔社区)戈溪上游,面积5.1平方公里,有一水、三湖、三洞、十二岩、十三潭、十五瀑和范圣庙、天池等景观。范圣庙在龙潭背,祀为民伏蛟的范七、范八兄弟。
日前,记者联系上市水利局高楼水利站和凤翔社区的工作人员,希望能找到了解龙潭的当地人士,带我们一起去那里看看,谈谈那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高楼镇戈溪村的一位名人。他叫贾定永,今年72岁,是位老中医,儿子贾古、贾旧青出于蓝,在瑞安的名气比父亲要大,是我市著名的书法家。
上世纪90年代初,贾定永携村民多次参与寨寮溪风景名胜区的基础建设开发,是这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的“带路人”。他生长在戈溪边,对龙潭一带的风景名胜十分熟悉,加上多次参与原始地貌的勘察工作,对此方山水感情也很深。
我们一路驱车,沿着飞云江行至高楼镇凤翔社区,在江边村转了一个弯,便向龙潭风景区前进。一路上,市水利局高楼水利站工作人员吴晓雷为我们做向导,他介绍,龙潭在龙潭山山麓,循着溪水,峰回路转,有龙珠潭、龙舌潭、龙口潭、白龙潭等景点。
“龙潭风景有自己的特点,潭潭相连,潭上有瀑,瀑以潭名。龙口潭瀑落差近30米,岩背开一缺口,涮漱落入潭中。白龙潭瀑高30米,从高山崖背涌出,烟雾腾跃。”贾定永一边说,一边带着我们走进了龙潭山。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诗人王维笔下冥晦的深山,与眼前的景象很是相像。春雨中,山间那一道道的飞泉,悬空而下。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
正值南方多雨的春夏之季,上源诸峰之水汇集,筑成一条巨大白龙,倾谷流落,发出轰轰咆哮之声,回荡着整个峡谷,远近皆闻。一路上,见水头不断碰撞崖壁,如万马奔腾之势,冲入水潭,涌泉飞溅,气势磅礴,极为壮观。
贾定永与我们一行几人都撑起了雨伞,青石山路因下雨十分滑溜,他却走得很“欢”,落脚稳健有力。这一点,确实不能让人与他70多岁的年纪相联系。
“雨一落,流泉百汇,顺盘龙谷则泻,形成了多级的瀑布群,其四时的风景亦不相同。”贾定永说,“到了秋冬时节,雨水少了,或者久旱不雨,水潭始冬不涸,流泉仍然不竭。清泉静静,流淌石上,又是一番情趣。”
龙潭山上风动岩
我们在龙潭山峡谷间向上走,路旁即是龙潭上流下来的水泉溪涧。此时,水涨时渡溪的景象唤起童年踏水的兴致,同行人见山间岩石棱角磨圆,便想要脱鞋玩石。
贾定永告诉我们,龙潭山上有块大岩,当风吹过,这块岩石仿佛在微微摇动,当地人称为“风动岩”。
“风动岩才值得我们驻足呢!此岩高十丈(约30多米)有余,宽五丈(约15米)不止。岩旁有大石侧立。风动岩很奇怪,微风轻吹,巨石摇摇欲坠,沙沙作响。”贾定永介绍,任凭狂风袭击,也不过是摇动作声,是龙潭山上的十大奇观之一。
初看,这块岩石似乎马上就要掉下山崖。走近,用一只手去推,它就摇摇晃晃,可就是推不开。村民说,曾经有10多位村民齐力推它,硬是移不动。
传说早年,龙潭山一带遭百年不遇大旱,生灵涂炭,玉帝为拯救生灵,遂降一大石于此间,此石日则如岩,夜则为水车,从此石下清泉汩汩,旱象全解。
不料,有人却道破天机,致使石再不能车水。如今,遗迹虽仍在,任你几人、几十人摇晃,惟轻轻晃动而已。
贾定永带我们走上龙潭山时,指着山上的风动岩说,以前在大岩边有座三清观,观里的道长号“子虚”,时常在大岩上练气散步。
有位“真空”和尚见风动岩晃动,怕掉下来会使山下生灵受害,良田被毁。子虚道长说,从古至今,千百万年都没出事,只是随风而动罢了。道长此番话才没让和尚出手毁掉此岩,才得以保留。
龙潭景区尚未正式开发
记者在查阅龙潭相关资料时,发现文史学者陈正焕先生撰编的《瑞安旧事·钝笔杂钞》中,有龙潭的相关记载。
文章记载,明朝人朱嘉言曾到此览胜探幽,作《白水漈》诗,咏唱龙潭的山水。
层峦峭拔狮头青,
雨后飞泉势不停。
千尺远从峰顶落,
光同疋练响同霆。
陈正焕介绍,龙潭一连串水潭尚未正式定名,人们只能暂时随便取个名字。如青龙潭、白龙潭、飞龙潭、卧龙潭,以及龙胆潭、龙眼潭、龙珠潭和龙须潭等。“其实龙潭景区还是处女地,尚未正式开发。这样一连串的水潭景观,也是浙南少见,恐怕仅戈溪特有呢!”
1991年,原高楼区委书记方国荣等人倡议开发高楼风景。1992年4月28日,由浙江省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上世纪80年代,我就看好龙潭这块风景宝地。”贾定永介绍,在龙潭未被外人所知时,他就介绍学校学生来这一带观光浏览。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龙潭山的所有风景还处于原始状态。当时贾定永曾将这块景区介绍给高楼相关学校,让当地的师生上山采风。“先让一部分人了解,再慢慢扩大宣传。”贾定永当时带师生来时,这里还是茅草丛生,连完整的山路也没有。
那时,他带领几个村民花费了几日时间,硬“造”出一条“山路”,才完成这次“旅游”的。
我们向贾定永打听开发高楼风景区时,上了几次龙潭山时,他回答,“那可是不计其数的,几个月以来,常月都在山上。”
1991年以后,在当地村民努力下,经社会集资和政府拨款终于打造好一条通往龙潭山风景区的小路。这条小路宽约半米,全用粗糙的青石块筑成。
1993年11月12日,《寨寮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技术鉴定。1995年7月10日,经省府同意,省建设厅批复施行的《寨寮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被确定为“以瀑潭连串,滩溪蜿蜒,山林华茂为特色,以观光度假、水上游乐为主的山水型省级风景名胜区”。2009年11月,寨寮溪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我们如今上龙潭山的还是那条90年代建的小路,至今未扩建重修。”当地村民告诉我们,寨寮溪风景名胜区的花(岩)竹(溪)公路及览胜、钟韵、飞龙等亭台都修建好了,但是龙潭景区仍未正式开发。
据了解,现在当地村民开发利用龙潭风景名胜区的愿望强烈。“让龙潭山这块大自然的瑰宝焕发夺目光彩,希望开创辉煌的明天。”贾定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