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汀田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参与 我快乐 我运动 我健康
汀田完善体育设施激发全民健身热
池瑞清(左)和队员在汀田第一中学练习太极扇
张朝娒(右)和同伴在办事处大院里打太极拳

    我参与   我快乐  我运动  我健康

    汀田完善体育设施激发全民健身热

    ■见习记者  张苡铭 记者 金汝

    每当晨曦微露或是华灯初上,汀田到处活跃着一个个矫健的身影:市民或到体育馆一展球技,或在户外跳操、跑步、打太极,在舒展身体、活动臂膀中尽享健身乐趣。从宽阔的广场,到蜿蜒的山间道路,一股充满清新和活力的健身热潮正在汀田悄然涌起。

    这些志同道合的人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专业化的健身队伍和协会组织,活跃了街道的体育健身氛围,彰显汀田这座体育强镇的魅力。

    这里“广撒”全民健身的种子

    在汀田街道各个健身公园或广场,经常可见人们锻炼的身影,全民健身的热潮在汀田涌动。

    3年前,汀田街道投入200多万元建成6个街道老年文体活动中心、1个街道文体活动中心、1个健身广场、5个全民健身小公园、11个村健身苑点等体育场地,投入60万元建设和完善街道本级以及各行政村的文体中心、健身苑点、体育器材等体育设施。

    目前,全街道拥有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文化礼堂)5座,2000平方米以下的1座。

    全街道90%以上的行政村拥有体育设施,共有500多件健身器材,部分行政村还配备乒乓桌、台球桌、羽毛球场、篮球场等,保证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开展健身活动。另外,行政村100%建立了村级体育辅导站,配备村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开展日常体育活动。

    汀田街道文化站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形成健身跑协会、篮球协会、武术协会、健身舞协会等9个街道级文体活动协会组织,以及香桥村篮球协会、联前村健身跑协会、联胜村乒乓球协会等31个村居、单位文体活动协会组织,架构了有组织性、专项性、长期性和实效性的群众活动层次和群体组织网络。

    这些协会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播撒健身的“种子”,如登山、乒乓球、羽毛球、长跑、跳绳等运动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健身热情。协会成员们还广泛受邀参与万米健身长跑、龙舟竞技、武术比赛等市、省及全国级以上的体育活动,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1年,汀田街道成功创建省级体育强镇,彰显了体育健身的雄厚实力。

    这里有一批健身的好去处

    为方便群众参与健身,汀田一些场地免费对外开放。一些健身广场及山道正在兴建或已经建成,这些健身场所,甚至能让许多城里人羡慕。

    办事处大院

    敞开门迎接健身者

    6月14日上午5时30分许,51岁的李先生就从汀田繁荣村的家里赶往汀田街道办事处大院。在办事处大院呼吸新鲜空气,打一打太极拳,几乎成为他每天早上的必修课。

    在每个天气晴好的清晨,办事处大院总能汇聚众多村民,在空旷的大院内挥舞臂膀,伸展腰肢,锻炼身体。据悉,办事处大院开放迎接村民健身已经10多年了。

    6时20分许,记者在大院里走了一遭,看到办事处大楼前后两片空地上,健身者有100人左右,有练太极剑的,打太极拳的,跳广场舞的,有的绕着大院转圈步行健身。

    张朝娒练习太极拳已经10多年了,几乎每天早上都和一帮志同道合的爱好者相聚在这里练拳。

    之所以选择办事处大院,一是因为离家近,二是大院免费对外开放,而且绿树、花草多。

    汀田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员介绍,到了早上7时许,大院里的健身者差不多就离开了,不会影响工作人员办公。说起为何开放办事处大院,他说:“大院里有空地,群众健身有需求,大院很自然就向社会开放了。”

    紧挨着办事处的是汀田第一中学。这里的场地更空阔,吸引了更多健身者。由于篮球场也对外开放,许多青年一大早就过来打篮球。

    “6点钟左右人最多,有500多人,这会儿人都散得差不多了。”租住在汀田街道荣里村的安徽籍新居民刘志钊放下手中的篮球,气喘吁吁地说。

    香桥村民足不出村

    享受健身乐趣

    6月13日晚上,天色渐暗,香桥村健身广场上开始热闹起来,不时有村民加入健身的队伍,或伴随着音乐跳得热火朝天,或三五成群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或在健身器材上扭动身体。其中既有五六十岁的老人,也有几岁的孩子,围观的村民们更是看得不亦乐乎。

    这块健身广场位于振发路边,占地约1300平方米。村党支部书记余少敏介绍,这里原本有许多违章棚屋,2011年拆违后,村里投资50多万元建起健身广场。

    村民陈女士以前吃完晚饭后无所事事,喜欢和“麻友”搓几圈麻将。自从这块健身广场建成后,她加入健身的队伍,每晚跳一二个小时的舞蹈才回家。

    “以前没有健身的地方,只能找点事情做。现在和一帮朋友在一起,既锻炼身体,还保持心情愉快,一举两得。”陈女士说。

    不远处的西大街边也有一座小型休闲广场,占地600多平方米,是由一座垃圾场改建而成的。余少敏说,有了健身广场,村民们的生活丰富了。

    灵谷寺山道

    成健身乐园

    6月14日上午7时许,汀田街道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薛小海“全副武装”,骑上一辆山地车,径直奔金前村灵谷寺而去。

    山顶的灵谷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历史悠久,名气很大。在灵谷寺前的空地上,市民可以打球、练拳、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俯瞰山下的汀田街道风貌。

    从山脚下的金前村牌坊开始,他沿着盘山公路一路骑行,沿途有不少长跑和骑行爱好者。

    这条盘山公路修建于十四五年前,总投资700多万元。薛小海说,山不陡,路又平,骑得挺爽的。

    大约10分钟后,他来到一片结婚纪念林。大部分跑步上山的人止步于此,但薛小海会继续往上骑行400米,到达山顶的灵谷寺。他算了一下里程,全程约4公里。

    “风景不错,就是行程有点短,不过瘾,有时候我会骑两三趟。”薛小海说。

    灵谷寺工作人员表示,每天早晨5时许,就已经有不少市民在这里锻炼了。其中以长跑爱好者居多,不少人还是一路从大典下社区跑过来的。

    这里有一群“健身达人”

    在汀田,有一群“健身达人”,他们或爱好划龙舟,或热衷长跑,或喜欢武术……无论春夏秋冬,他们都坚持锻炼,既增强了体质,又愉悦了心情。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健身活动之中。

    龙舟队的

    执着与坚守

    2012年6月18日,温州塘河18公里拉力赛激情开赛。在离终点1公里处,汀田街道龙舟队队员余建光体力透支、缺氧,却咬牙坚持到比赛终点。一下赛道,即被送往医院急救。

    “不喜爱龙舟,谁能这样咬牙坚持?”该龙舟队队长黄高宣说。

    龙舟队成立于2010年,现有队员30余人,平均年龄36岁,最大的已有53岁,成员多数为企业老板。在大赛开赛前一段时间,龙舟队开始训练。通常吃过午饭后,一行人赶往温州三垟湿地公园,一直练到晚上19时许返回。这样的训练平时一周会安排4天,大赛前夕则天天去。

    黄高宣介绍,龙舟队一年的训练经费高达50万元,是队员们自掏腰包凑起来的。“我们个个都是龙舟的忠实粉丝,这份爱好会一直保持下去。”

    他的“跑功”

    当真了得

    汀田人余建立是长跑爱好者的佼佼者。自2007年参加瑞安万米健身长跑比赛开始,从青年组到中老年组,他连续8年夺冠。

    余建立年轻时在苍南上班,每天凌晨3时起床,从家中跑步到城区南门码头坐渡船,下班回来沿原路跑回家。他坚持了5年多,练就了一身长跑的本领。

    余建立参加了4次国际马拉松赛,成绩都不错,甚至和女子专业运动员不相上下。2010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上,他跑出了2小时49分的优异成绩,至今仍是温州记录保持者。

    “这几年忙于工作、做生意,跑步有所减少,但仍坚持每天跑5公里左右的山路。”50岁的余建立表示,自己每年还会参加10多场温州地区的长跑比赛。

    一群志同道合的

    “武林中人”

    每天早上5时许,80多岁的张岩兴老人都会准时来到汀田第一中学的操场打太极拳。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12年。

    “以前,我体质比较差,还有高血压。自从练了太极拳,身体就像重组了一样,病痛全消了。” 张岩兴说。

    和他一起锻炼的还有30多人,都是汀田街道中老年武术队队员。他们风雨无阻地坚持了近15年。

    队长池瑞清介绍,武术队现有队员近100人,除了组织每日晨练外,该队还经常到汀田、塘下等地参加武术表演,并多次在各项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五水共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有话说
   第00006版:聚焦点
   第00007版:汀田新闻
   第00008版:议事厅
   第00009版:微播报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玉海楼
   第00012版:广 告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专 版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汀田完善体育设施激发全民健身热
瑞安日报 汀田新闻 00007 汀田完善体育设施激发全民健身热
2014-6-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