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亮:新居民眼中的“老娘舅”
李亮

    李亮:新居民眼中的“老娘舅”

    ■记者 黄国夫

    在塘下,有20多万新居民,他们背井离乡,遇到一些问题可能会处于弱势状态,但是,在塘下,就有不少人为他们的利益而奔走,李亮就是其中一位。

    16岁离开家乡来到塘下打工,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从学徒到现在的公司总经理,他深知身为新居民的不易。为此,凡有新居民找他,他都义不容辞地给予帮忙,调解纠纷、维护权益,也因此,他成为了新居民眼中的“老娘舅”。

    助人为乐  他是一位好心人

    由于表哥已在塘下工作多年,1990年,李亮从四川来到塘下,开始了他的异乡生活。

    “从学徒做起,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李亮说,也正因为此,老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用自己有限的力量,给他们一些帮助。

    1997年夏的一天,李亮出门工作时,看到一个人晕倒在他租住的楼房附近,脸色苍白,看上去全身无力。李亮发现后,马上将他抱回家,给他喂粥,服侍他睡觉。

    那天一下班,李亮就匆匆地跑回家,发现人已经不在了。后来,那个人上门找到他表示感谢,说出了那天的情景。原来那个人也是四川人,只身一人来到塘下找工作,因为家里生活困难,来塘下只带了一点路费,由于一时找不到工作,身上又没钱,只能饿肚子,后来饿得不行,晕倒在李亮租住处附近。“现在我们是好朋友,经常还会碰面聊天。”李亮说,那个人现在是电工,这份工作还是他给介绍的呢。

    有一年年底,李亮老乡所在工地的一包工头跑路,拖欠了100多位老乡工资。走投无路之下,他们找到李亮帮忙。了解情况后,李亮觉得年底已来不及了,只能等来年,他好言安慰,并掏钱给其中15人做路费,让他们先回家过年。

    像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也因此,李亮在家乡很有名望,每次回家都会有很多人上门拜访。

    排忧解难  不少新居民遇事都找他帮忙

    2008年起,李亮开始为塘下新居民的纠纷、维权等事情奔波,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维护他们的利益。

    “现在塘下一共有新居民近20万人,其中我们四川人就有5万,遇到纠纷,有时由我们同乡出面调解效果比较好。”李亮说。

    2009年,一四川籍新居民在新华医院就诊时因医疗事故死亡,死者家属召集了100多名老乡,将医院围得水泄不通,鲍田办事处为此也很头疼。

    鲍田办事处领导因为认识李亮,就找他帮忙做死者家属的思想工作。李亮满嘴答应。在了解具体情况之后,李亮与死者家属商量解决方案。在多次调解之后,死者家属接受了医院的赔偿。

    “遇到问题找李亮”,这在塘下的四川籍新居民群体中似乎成了一个共识,而李亮也很乐意帮忙,为此他还学起了法律。据他粗略统计,20多年来,他在塘下帮助过的新居民已不计其数,无偿帮助解决的意外死亡事件就有10多起,资助及包括帮助过程中花掉的钱达15万元左右。

    不计回报  不为利益所诱惑

    李亮在尽心尽力为他人解决纠纷时,也时常会遇到一些诱惑,但是,他都秉持为老乡办事的朴素心理,坚决予以拒绝。

    有一起工亡事故,厂方表示愿意赔偿死者家属26万元,因死者家属不懂法律,遂找到李亮寻求帮忙。

    李亮了解到厂方参加了社保,经过多方打听,得知社保对这起事故可赔偿30多万元。他想,“这不合理,难道厂方还要从中赚钱?”于是,他主张应加大赔偿额度。

    这时,厂方老板私下找李亮商量,承诺他从中调停,可给他一辆车。但李亮非但不予接受,还把厂方老板臭骂了一顿。最终,厂方赔偿死者家属35万元。事情处理好后,死者家属拿出好几万元给李亮表示感谢,但他拒绝了。

    在李亮帮助别人过程中,当事人为了表示感谢,经常会给他送卡、送钱、送礼物等,但是他都予以谢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微播报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随手拍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塘河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产业潮
   第00011版:百姓事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金周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请大家帮帮我孙女,让她继续上学吧!”
李亮:新居民眼中的“老娘舅”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新塘下 00008 李亮:新居民眼中的“老娘舅”
2014-6-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