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随手拍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瞧,这些“文化传奇”
竹编艺术:莘塍街道李氏竹编第四代传承人李道永,他从15岁开始跟父亲学艺,2009年被评为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
旗袍制作:传人应凤玉,温州市级“非遗”。
米塑:莘塍陈恒发米塑老店第三代传人陈贻春现场演示米塑艺术。
糖人儿:艺人林志微在现场表演卡通糖人:喜羊羊、奥特曼、米老鼠、愤怒的小鸟等,为古老的吹“糖人儿”技艺注入新的活力。
打银:今年77岁的打银师傅叶银春拿小铁锤敲打银镯子纹饰,他从12岁开始学打银,至今已65年,列入我市首批“非遗”名录。
木活字印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初寅在现场演示。
浙江省“非遗”传承人王钏巧在现场展示木活字艺术品。
瓯绣:温州市级“非遗”,传承人贾少霞在现场制作。
石雕:传承人傅国焕,从事石雕艺术30多年,多件作品获国家级和省级金银铜奖。2013年,傅国焕的石雕被列入瑞安市“非遗”名录。
纸扎:温州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建伟在现场制作纸扎手工艺品。
蓝夹缬: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河生(中)在现场演示蓝夹缬技艺。

    瞧,这些“文化传奇”

    ■记者 庄颖昶/图 陈成成/文

    古香古色的木活字印刷,栩栩如生的米塑、竹编,富丽堂皇的旗袍,生动有趣的吹糖人现场表演……昨日,万松广场展出了我市2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项目,各位传承人纷纷展示自己的拿手绝活。

    活动从上午9时开始,可不到8时,已有不少闻讯赶来的观众。一位大妈被几款古香古色的旗袍吸引,戴上老花镜细看旗袍上的图案,一旁的小孙女早已按捺不住,挣脱奶奶的手,兴奋地朝吹糖人展位跑去,这里有她喜爱的卡通人物造型。一旁的米塑展位也被一群小朋友围着,看着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水果造型,个个目不转睛……

    一位妇女举着相机,在木活字印刷展位前徘徊良久,禁不住感慨:“第一次现场看到木活字印刷,太震憾了,从来不知道我们瑞安有这么多‘文化家底’,希望以后能多办些类似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可以观赏到这些非凡技艺。”

    据了解,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近年来,我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前有“木活字印刷术”1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温州鼓词”等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陈十四信俗”等10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瑞安糖金杏制作技艺”等50个项目入选温州市级非遗名录,“舞龙”等84个项目列入瑞安市级“非遗”名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微播报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随手拍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塘河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产业潮
   第00011版:百姓事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金周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瞧,这些“文化传奇”
瑞安日报 随手拍 00006 瞧,这些“文化传奇” 2014-6-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