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亚麻,布里亚麻
——《独行欧洲》自序
■金锦潘
2008年春节前夕,我在风雪中的上海等待了一个星期,我的“波音号”终于在上海码头的一个集装箱里破门而出——它经过漫长的海上漂泊,平安归来了。我的独行欧洲从此画上句号。
然后的岁月平铺直叙无声无息,渐渐地我差不多忘了这路上的文字。一年多后,偶然想起博客,重读之下温馨如故,才试着补记欧洲路上一些遗漏的文字,以便整理成册。2009年11月初,我把第一篇补记的《德拉门的纪念》贴在一个叫作“散文作家”的搜狐圈子里,网友的跟贴出于意外地好。之后,《在赫尔辛基找一个女人》、《夜宿北角》、《穿行挪威的森林》、《贝加尔湖在哪里》、《我们去看看托尔斯泰》等等,我便把这些写于路上的游记陆续贴在这个发誓“为文字守护一方最后的净土”的圈子里,而网友的留言则如一贴贴强心剂,促使我一点点地找回流失的信心。
这个圈子的创建人赵明安留言曰:旅游,读书,生活,思考,随意着笔,自成妙趣。
一位叫感知绿色的网友评论说:很欣赏楼主如此风格的游记,既有脚底的忙碌,又有心里的惬意,一路洋洋洒洒,文字生风一般,令读者分享你的快感。如此游记整篇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异域风情纷至沓来,这个“波音号”也够拽了。
网友玉恐龙曰:在文字中陷得那样深,已然穿透了生活读世界。
网友辗泥念尘说:生活里满满的都是文字,而楼主这一串读起来甚是巧妙。
网友逻辑的旁观者说:这种随性而写,看似不经意,然而处处落笔牵魂,游记如此写来,读得神情气爽。这种游记,网上一搜,独此一家。不像某些所谓的游记,网上一搜,有成百上千的孪生姐妹妩媚争艳。
其时,记得是一个网名为云间烟火的妩媚女子做轮值圈主,总在第一时间为我的贴子配上精美的框边,她留言说:很喜欢你的文字,简练、风趣、生动、绝不拖泥带水!她其实写有一手秀美的文字,却说要向我讨教如何写作美文,则是很令我惭愧的。
而正是他们的这些显然溢美的留言,使我重拾了信心,把所有这欧洲路上的文字梳理了一遍。然后我自己才惊讶地发现,在这些文字中间其实已经蕴含了我年青时的所有梦想。我们从学习文字开始,读着安徒生、普希金、托尔斯泰、歌德、索德格朗、易卜生、卡夫卡、卢梭、雨果、但丁、塞万提斯等等伟大的作品而成长,而我这一路竟一一拜访他们的故居或者棂墓——那些我们精神的圣地。这一路的独行欧洲,不仅是我的梦想之旅,更是我的文化之旅。
岁月风一样跑到山那边去了,“风中的英雄迎风飞翔”——几年前,听着这首郑开马拉松的主题曲,我从郑州跑向开封。这是一种极美的感觉,从一个城市跑向另一个城市,笔直的十车道的大道上,痛快淋漓犹如回到西伯利亚的原野,我不禁昂首高叫:“布里亚麻,布里亚麻!”但是,没有一个人听懂,前后每一个人都在用力地跑着他的马拉松。
“布里亚麻,布里亚麻!”——这句从我心中蹦出的俄语,意思就是向前,一直向前。从郑开大道一直向前,我跑到了终点在开封的金明广场,用时4小时51分07秒。
生活也一样,过去的都已经留在记忆的背后,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与未来,让我们一起迎风飞翔:布利亚麻,布里亚麻!
补记:《独行欧洲》出版之后,我时常会收到一些热心读者的留言,最近的一位读者在我的QQ空间写道:“正在看你写的《独行欧洲》,我是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一下给我一种诗意、自由的感觉,阅读后,没想到的是您自己开车去的,让人很有一种想抛下一切自己也去闯一回的冲动。”
另一位陌生的读者留言说:“我今年第一次去旅行了,去了昆明,大理,丽江,拉萨,现在我又来到了杭州。而让我出去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就是因为我去年读了你那本《独行欧洲》,这本书到现在我都带在身边,今天又看了一点,虽然我已经看过两遍了。我也好想有一次和你一样的环球旅行。”
看到这些留言,我有一种幸福的感觉。一段旅程和一本书,影响了另一个人去看世界,无疑是幸福的,因为幸福就在于与别人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