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楼话桑楼重建后于建党节开馆
十年坎坷重建梦 话桑重拾红色魂
■记者 黄丽云\文 孙凛 实习生 叶明东\图
7月1日,在建党93周年之际,重建的话桑楼开馆了!
转眼间,话桑楼拆除将近10年,许多人一直惦记着这座名噪一时的文化名楼,不时移步莲湖桥去触摸飘荡在空气中的一缕缕文化之脉。现在,惦记着话桑楼的人们已经可以触摸实体缅怀了。
重建后的话桑楼是怎样的,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又有着怎样曲折的变迁史?昨日,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新话桑楼,并向我市老干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及城市公园管理建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取经”。
窥实景:百年名楼重现瑞城
7月1日,话桑楼开馆, 记者早早来到话桑楼,先一睹为快。
在隆山公园里,竖着一块碑文,碑文上刻着重建话桑楼记:重建的话桑楼左倚隆山,右贴闹市,临飞云之江水,挹万松之秀气,乘隆山之天风,承绿地之长生,焕昔日之辉煌,步时代之绚斓。
进入隆山公园不久,就能见到一座古色古香的木质建筑,它就是重建后的话桑楼了。稍微走近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话桑楼”牌匾,该牌匾是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词。
“星火燎原,斯楼作证;先贤余韵,胜地重光。”余振棠先生的楹联分挂在牌匾的左右两侧。
“古楼昨夜传星火;云水今朝唱大风。”“横宇相望,千秋韵事观潮阁;江湖不废,一瓣心香仰止亭。”前门和大厅的竹子上还分别悬着楹联。
从牌匾底下穿过,迈入话桑楼,一股浓浓的木头清香传来。在大厅里,右侧设有中山图书馆,《中共瑞安党史(第一卷)》、《林去病烈士选集》、《中共瑞安特别支部与国民革命》、《中共温州简史》……一本本红色革命书籍陈列其上,供参观者阅读。左侧则有了现代的元素——一台多媒体电子查询机,在这台机子上可以查询许多瑞安的史料。双击屏幕后,直接出现党的创建篇、土地革命篇、抗日战争篇、解放战争篇等选项,只要点击就可查看阅读。大厅中间则安置着瑞安党组织创立者林去病烈士的铜像。
通过木质楼梯,来到二楼。朝打开的窗户往外看,青瓦、草坪、灌木交织出了一片美景。好奇地推动木窗,木窗发出沉重的“吱呀”声。工作人员解释,木窗、木门在设计时,已考虑到防盗因素,门、窗与门槛和窗台间非常贴合,所以开关时因摩擦会发出声音。楼上的窗户无需铁栓,直接关严即可,楼下的木门,关严实后用长长的木栓闩上。
说重建:整栋楼看不见一枚钉子
据介绍,话桑楼既传承传统建筑的做法,也融入许多地方建筑元素。内外槽之间和前后廊、山面廊之间的柱网变化,前后廊与山面廊不等长的上檐出、面二翘侧一翘的转角斗拱的做法,上檐柱悬挑做法,老角梁发戗法,老戗通过将后尾插入金桁下部、以解决翼角结构的可靠性的做法等,显示话桑楼在实际施工中不拘一格,挥洒自如的特点。
重建的话桑楼,基本上是按照原本的面貌建设的,造价为190多万元,建筑面积约306.6平方米,为木结构二层廊檐楼房,面阔5间,进深7架,通面阔14.71米,通进深11.50米。
话桑楼重建工程由市城市公园管理建设指挥部具体负责,2013年4月动工,历时一年,方告竣工。
市城市公园管理建设指挥部副指挥林靖介绍,话桑楼基本由木材建造,整幢楼宇看不见一枚钉子。重建的话桑楼系二层重檐廻廊式楼房,歇山式屋顶,铺青色圆筒瓦,廊顶为板状船篷轩,由内外两列廊柱撑起,高敞古朴,二楼中顶筑斜置覆斗式藻井,尽显建筑的崇高和华贵,重现了话桑楼当年风姿。
“重建后的话桑楼在柱子和房梁上有用到混凝土材料,主要是希望话桑楼能更坚固、保存更久远。”林靖说。
林靖还介绍,重建的话桑楼带有历史展览馆的性质,但是话桑楼的面积比较小,而且四面都是门窗设计,没办法粘贴展览物,因此,大家就想到了将多媒体设备搬进话桑楼,考虑到部分老干部不大会使用,就直接将许多使用方法最简单化,只要点击选中内容就能阅读。
扒由来:取“把酒话桑麻”诗意
话桑楼是怎么来的?昨日,记者采访了我市老干部孙中存,他是《黄体芳话桑楼及其变迁》一文的作者,该文收入了《中共瑞安特别支部与国民革命》一书。
说起话桑楼,不能不说楼主黄体芳。黄体芳(1832-1899),字漱兰,人称“瑞安先生”。历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翰林院侍讲、福建学政、山东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兵部左侍郎。
光绪二十一年(1895)黄体芳返回故里。二十四年(1898)与乡宦时任外地知县的王岳崧(小牧)和胡调元(蓉村)筹资购置小东门外莲湖旁农田数亩。次年春建成三间楼房,楼阁外围以砖墙。楼内设瑞安历代诗人牌位,作为他们回乡时雅集畅叙、吟诗诵赋之所,故取唐代诗人孟浩然“把酒话桑麻”诗意,为其楼署名“话桑楼”。
事有凑巧,楼成后的3个月内,黄、王、胡这3位主要发起人,不是家遭丧事之厄运,就是其本人死亡。一时间乡里议论纷纷,人们皆谓“桑”与“丧”谐音,为不祥兆忏。因登楼南瞰可赏览飞云江景色,遂易名称“飞云阁”,并由黄体芳之子黄绍箕学士书篆匾额,悬挂于中堂。
忆往昔:中共瑞安党小组在此诞生
对于话桑楼的红色革命史,孙中存亦能娓娓道来。
孙中存说,从前涉足话桑楼的似乎一直是文人墨客。自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国家鼎革后,话桑楼也由士人专涉之所,成为普通百姓活动之处。民国间这里曾办过小学、设过公共图书馆。而最重要的这里还是瑞安革命的策源地。
孙中存介绍,1919年“五四”运动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瑞安一批进步知识青年肩负着历史使命,投身到革命洪流中,把话桑楼作为宣传革命真理、发展组织的联络点。1926年11月,林去病受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的指派,到瑞安建党,在话桑楼建立了中共瑞安党小组,从此,这里就成为瑞安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地。1927年2月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根据上级指示,中共瑞安党小组改为中共瑞安特别支部,林去病任书记。话桑楼就成为党支部机关所在地。
据悉,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浙南的中共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党支部在话桑楼创办了中山图书馆,并以此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活动,坚持对敌斗争。在一段时间内,话桑楼成了党领导全县农民武装暴动的革命据点,揭开了瑞安土地革命的斗争序幕。
叹变迁:话桑楼被拆除
话桑楼有着怎样曲折的变迁呢?
新中国成立后,瑞安一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较高历史文物价值的建筑,如利济堂、文昌阁、关帝庙、许松年故居等都成为工厂生产场所,话桑楼也不例外。
孙中存介绍,新中国成立初,话桑楼被农械社(即机床厂前身)作为生产场所。1951年,水产加工厂向当时农械社以旧币500万元买下作水产加工场使用,上世纪60年代话桑楼为水产加工厂胶丸生产车间;1971年,水产加工厂转型为瑞安制药厂后,该楼逐渐成为该厂主要生产车间。
1982年,经有关部门鉴证,话桑楼为中共瑞安特支成立旧址,并确定为我市重点保护文物。
1991年,市人大、市政协、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对话桑楼保护进行实地考察。市委为腾退、修缮话桑楼等问题专门发了文件,拨出专款,并发动全市党员和各界人士集资100多万元,由于当时制药厂尚未搬迁,故无法实施。
1993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定,要求市政府尽快作出决策,使话桑楼通过修缮,恢复原貌。最后还是因制药厂搬迁问题而搁浅。
但在制药厂完成搬迁工作后的2001年,话桑楼却拆除了。根据当年的会议纪要,话桑楼旧址要建变电所,话桑楼则异地迁建,并要求做到原汁原味。
孙中存说,拆除时,社会各界议论纷纷。变电所很快就建好了,移建话桑楼却石沉大海。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在原址附近重建话桑楼的议案和提案,并且近年来,一些离退休干部、老同志也多次口头和书面报告提出要求重建话桑楼,但因多种原因搁浅。
2012年,市党代会把重建话桑楼列为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开始筹建话桑楼。
勘选址:实地调研后四选一
要重建话桑楼,首先要选好地址,到底话桑楼要在哪里重建呢?当时,我市有了四个初步方案:
选址方案一:话桑楼原址北侧地块。该地块位于新建两面湖桥堤(莲湖桥)的东北角、南面变电所的北侧1#地块和3#地块,属《瑞安市环城河水系综合治理规划》中的滨河绿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其中3#地块规划虽是绿地,但产权已归南门变电所)。
优点:(1)在原址处恢复重建话桑楼,历史意义大,文物价值高;(2)在该处重建话桑楼,可与旧城改造合并考虑建设。
缺点:该处有旧民房建筑18间,规划中虽要拆除为绿地,但目前尚未实施,当时拆迁,政策处理将有一定困难。
选址方案二:隆山公园规划中的绿化地块(位于隆山脚下隆山宫南首)或瑞光阁改建(规划中的瑞光阁位于瑞光大道中段隆山脚下)。
优点:该两块地的原始建筑现都已腾退完毕,并已拆除。在该两处重建话桑楼,可与隆山公园规划建设合并考虑。
缺点:异地迁拆,将失去话桑楼的历史文物价值,只能作为纪念馆性质的建筑建造。把瑞光阁改建成话桑楼后,话桑楼难以溶入原规划带商业性质的文化长廊中,且集体土地转国有土地手续未办好。
选址方案三:旧城区西门林去病故居附近或西山华侨电影院拆建。
优点:去上述地点重建话桑楼(建党史馆),能使话桑楼、党史陈列室、林去病故居、西山烈士陵园组成一块红色景点群。增加该处的红色景点色彩,便于集中发挥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
缺点:异地拆建,历史文物价值不高,且林去病故居周边全是民房,拆迁重建话桑楼、建党史馆难度很大。而西山华侨电影院的产权目前仍未明确,原有电影院职工较多,改制迁散工作困难重重。
选址方案四:文化公园。规划中文化公园位于虹桥北区高岗横河与后垟河交叉口的西南角地块。
优点:2001年市长专题会议纪要中,就要求规划建设局把话桑楼重建纳入文化公园总体规划。且该公园规划面积达50多亩,适宜重建话桑楼和建党史馆。
缺点:异地迁建话桑楼,历史文物价值不高,且目前文化公园规划仍纸上谈兵,土地征用手续仍无法办理,公园建设将是若干年以后的事。
2012年3月29日,针对提出的初步方案,市委副书记陈胜峰牵头组织老干部代表和老干部局、城市公园建设管理指挥部等单位人员到西山、隆山、集云山等地就话桑楼选址实地查勘。
当年4月1日,按市委要求,老干部局召集老干部代表召开话桑楼选址情况反馈会。会上,老干部一致认为,在两面河原址重建不现实的情况下,目前将话桑楼异地重建在隆山脚下是最理想的方案。
“刚开始,老干部们多数希望在原址重建,但原址重建有困难,那在市区、且同在隆山社区的第二个方案就更有优势,像西山,老干部想去看看话桑楼,还要爬山,根本没办法。”孙中存说。
4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集财政局、住建局、城市公园建设管理指挥部等10多个单位召开话桑楼重建工程协调会。会后,市委马上行动,按照老干部提出的建议,尽量保持原貌、恢复原状的要求进行严格设计。
记者手记:
在话桑楼开馆仪式上,除了话桑楼的唯美外,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干部们和其他参观者脸上的笑容。
“太高兴了,盼了十几年的事情,终于在今天完成了。”这是老干部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今天,我一定要到场,来见证这难忘的时刻!”这是到场老干部们的心声。
人们为话桑楼的失去而感到惋惜,也从话桑楼的重建中获得宽慰。
只要每一个人都爱护历史留给我们珍贵的文物,爱护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去珍惜她,去呵护她,也许话桑楼就无需重建,美丽家园也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