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做大自然的“罪人”
■薛建国
被称为瑞安备用水源地的集云山水库竟成了大型的露天游泳池及部分群众露营烧烤的休闲娱乐之地(详见本报7月15日第5版、16日第9版报道)。
这是一个值得警示的现象。全省上下,“五水共治”如火如荼,瑞安的一级水源区竟成游泳池和烧烤场,它说明什么问题?五水共治,让很多曾经被污染了的河流可以游泳了,成效有目共睹。但这只是治“标”,“本”在唤醒人类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自觉自愿地去呵护地球家园。可这个意识人们还有很大欠缺。
它提醒我们,一边忙于治理,一边又造成新的污染,等于劳而无功。眼下,集中精力打一场“五水共治”攻坚战是必要的,是为治本赢得时间,但同时必须坚决遏制新的污染,否则,如同被包围的敌军遇到援军了,这仗谁是胜者就难说了。
“五水共治”,我们的眼睛不仅要盯住“黑河”,也要关注“清流”是否遭遇破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河流成为“黑龙江”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我们不能因为这里的水看上去还蛮清的,就放松监管;等到发现变质时,再忙于治理,这是被动的做法。主动态势,就是防患于未然,把“预防”和“保护”置顶。
如何防患于未然,关键在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然有敬畏之感。这是环境治理要取得长效的根本保证。提高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宣传教育是一方面,比如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是大家的,环境被破坏,影响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个人的生活品质;污染环境就是对自然犯罪,对人类犯罪等,但同时也要加大惩戒力度。最近,最高人民法院专门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厅,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环境破坏者被追究法律责任,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再是小事。
“我们不做大自然的‘罪人’”,我们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这个要求。这其中,政府应当做表率,千万别打着经营城市或发展经济的旗号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这方面我们有太多的教训,某些地方政府邀请某名导所做的“某某印象”,破坏天然景象,可谓对自然生态环境欠下了巨债。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