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购房 安居乐业
■金 粟
本报7月14日6版报道,近一两年来,受房地产政策的影响,我市投机性购房已基本消失,老百姓购房也更趋理性。这是值得额手称庆的利好消息。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我市房价曾一日一变,节节攀升,如潮水上涨。房价上涨,刺激了投机欲望;投机行为,又助推着房价飞涨。于是,人们东挪西借,竭力筹款,然后飞蛾扑火般扑向房市,一时之间,房市比菜市场还要热闹。
房价高踞如此,工薪阶层一年的工资收入还买不起一个卫生间;投机暴利如此,令企业家再无心生产,因为多年的利润所得还抵不过一套房屋的短期差价;房市疯狂如此,令菜市场里的卖菜大妈都坐不住了,一辈子起早贪黑,贩来卖去,竟不如往房屋介绍所跑几趟。
房价涨上去了,由此带动的厂房、店铺、摊位的租金也涨上去了。租金上涨就意味着投资成本增加,“羊毛出在羊身上”,投资方当然要把成本分摊到商品价格上,转嫁给消费者去承担。房价上涨成了引发物价上涨的蝴蝶效应,而最终为物价上涨埋单的是全社会的民众。炒房赚了钱的人,他们的财富会部分或全部被高物价所抵消;炒不起房或者贫穷的人,他们会在高物价面前变得更加贫穷。更有甚者,高物价制约着商业发展,有些商家会因为入不敷出而关门大吉,有些厂家会把工厂迁到外地,这些都会影响到财政的收入、地方的发展和大众的福祉。
潮水会退去的,潮水退去之后是满目垃圾;台风会过去的,台风过去之后是满地狼藉;大火会熄灭的,大火熄灭之后是一片废墟。不正常的房市也会有崩盘的一天,其结果自然是经济萧条,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如同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日本。幸亏政府及早出手,出台一系列政策予以调控,使房屋买卖回归理性,从我市房市现状便可见调控效果。
我国古代多有土地兼并的现象,比如明朝中后期,大量土地集中在地主豪强的手中,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最后是社会动乱,朝代更替。房产投机就是变相的土地兼并,其结果是房产多集中到富人手中,穷人买不起房子,或者用一辈子的积蓄才换来一套小居室,毫无幸福感可言。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一个健康的房市,应该是人人都能住得起房子,住得上房子。近年来,我市积极投入资金,建了一些廉租房、微利房,解决了一部分贫困者的住房问题,可以说是实现杜甫的理想。
老话说,“安居乐业”,如果“居”不能得“安”,那么“业”也无以为“乐”,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只有“乐业”才能推动社会良性发展,也只有这样,老百姓的生活才能如“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