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去旅行,是冲动还是勇气?
编者按: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总有一些事情是你我共同关注的;工作、生活、家庭,或许你有不少困惑,希望有一个倾诉的平台。本报今起推出专栏“热点话题”,并邀请专家进行点评、解疑释惑。也欢迎读者提供线索,让我们分享你的故事。
来吧,一起来关注“热点话题”!
事件回放:
日前,一位年过半百的母亲致电本报,向记者诉说了自己的苦闷——
女儿毕业4年了,在我市一家公司做文秘。工作挺稳定,老板也很器重她。可是,上个月她竟然跟我们说,要把工作辞了,出去旅游一年再回来。这个决定让我们大跌眼镜。
她从小就很懂事,工作这几年,她也是按部就班,从未听过她对工作或其他方面有什么抱怨。放假的时候,才会跟朋友出去玩玩。她是喜欢旅行,但不会到失去理智要放弃工作出去旅行。
女儿今年27岁,正是结婚生子的年纪。虽然她不抗拒相亲,可是她这样出去一整年,人生大事岂不被耽误了?再说了,哪个人家会喜欢这样的女孩子呢?
记者观察:
其实,这不是个别现象。辞职去旅行的想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很多“80后”、“90后”年轻人中。
在豆瓣上,有一个名为“休学辞职去旅行”的小组,2008年创建,目前成员多达21万人。在我们瑞安这个小城市,也同样上演着这样的梦想。不久前,本报曾报道过,莘塍的“80后”陈梦霞和丈夫袁斌辞职“背包走天涯”,另外一对瑞安“80后”夫妻小贾和小李也是辞职畅游大半个中国。
“辞职去旅行为什么这么热门”?或许可以用豆瓣小组“休学辞职去旅行”的注脚来解释,这是日本作家泽木耕太郎说过的话:这个时代诞生了“工作”这样一个怪物,在固定的地方和固定的人生活,让我觉得无聊。
大家可以闭上眼睛,试着用电影闪回的镜头,总结和想象自己的生活场景和人生轨迹:上班、吃饭、睡觉、上班……看似无休止的工作循环;买房、买车、结婚、生娃,一眼望到底的生活前景。
“80后”姑娘“凤凰于飞”说,正是不甘心这种“温水煮青蛙”般的人生,所以想要丢开一切“束缚”,背起行囊做背包族。
据记者了解,虽然有不少年轻人都存有或者有过“辞职去旅行”的念头,但是,其中大部分都出于种种现实考虑,放弃了这个念头,真正付诸实施的,只有很小一部分人。
他们说:
面对现实,忠于理想
旅行者陈梦霞(2013年2月辞职,和丈夫一起打算用3年时间环游世界,目前正在旅行中):
其实,我并不是很推崇年轻人盲目地辞职去旅行,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我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刚好是我老公的工作发生变动,同时,我们没有房贷和车子的压力,双方父母也不需要我们承担太大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我们在旅行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了一些旅费,没有坐吃山空,也不向长辈索取旅游经费。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换工作,可以趁两份工作的间隙,给自己一个Gap time(在进入下个学习或者工作的人生阶段前,先把生活放空一段时间,去旅行,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果你刚刚结束学生生涯即将步入职场,也可以给自己来个“间隔年”。一般情况下,我还是建议大家在工作之余或者节假日去旅行,不要影响正常的生活。辞职旅游是人生很华丽的一笔,但这需要机缘巧合及付出很多。
切·格瓦拉有句话说得很好:让我们面对现实,忠于理想。
等你成熟的时候再去旅行
豆瓣小组成员“原峻”:
我想说的是,你可以在35岁以后再去旅游。因为那个时候的你,已经成熟得可以面对世事不再慌张,也不再迷茫,已经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前段时间,我离开上一家公司时,也打算着要去澳门、云南、新疆等地。但是后来我彻底放弃了这个想法。我回了趟家,看到了爸爸妈妈努力生活的状态,突然觉得自己太自私,只想到让自己觉得舒心,而没有想到让父母亲放心,自以为是地规划着自己的人生。
如果连生活都无法谈得上理想,就去完成以为要在年轻时就得去完成的梦想,算不算是给父母亲增添了无端的烦恼?
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年轻的时候做生意拼命赚钱。到了30多岁,他有了自己的企业。他作为股东,把经营权交给别人之后,拾起了他的梦想。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写者,和走遍梦想的城市。
所以,辞职去旅行之前,你不妨思考一下:你适合怎样实现你的梦?你的梦想和你的现实有冲突吗?
辞职去旅行
是逃避现实还是追逐梦想?
辞职去旅行,这是一种向往自由的激情,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年轻人可能想着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开拓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素质,所以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但能否落实到现实中,还是应该以稳妥的方式来处理,综合考虑自己各方面的因素。
辞职去旅行的代价极大,自己能否承受所带来的后果?等你旅行回来后,可能会发现自己以前所做的努力基本归零,一切又要从头开始。
辞职去旅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对现有工作和生活的不满,只是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那么辞职去旅行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我建议,不要急着把工作辞掉,可以先请假,出去冷静考虑一段时间,或者跟家人沟通。很多方法可以解决问题,没必要非要辞掉工作出去旅行。
如果你真的想当一名背包客,那么你应当要思考:不单单要走出去,还要想着怎么走回来,或者怎么走得更远。那种不管不顾地冲出去,然后让别人来给你收拾烂摊子的远行,无论如何都是失败的。所谓的走回来,不是说游走一定要有一个终点,回归到原来的生活状态,而是这一趟旅行没有使你更迷茫,让你迷恋“自由”、丧失自我,变得不敢承担。
父母可能不理解,工作这一安身立命的事,在其子女看来为何一文不值?其实,现在的职场新人几乎没有经历过父辈年轻时为生计而奔波的艰难,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尽快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因此敢于打破常规而不去考虑后果。如果你的孩子有这个想法,建议你们心平气和地好好沟通。如果孩子的想法很成熟,对旅行和未来的生活有计划,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辞职去旅行也未尝不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