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 “神仙”谱
■苏尔胜
不久前,曹村林先生问我:“曹豳是不是曹三王?”我说:“不是!曹三王是指曹氏入瓯始祖曹霭兄弟三人。”林君不解:曹霭兄弟都是普通百姓,既没有当过大官,也没有对国家有什么重大贡献,怎么会封王?我告之:曹霭兄弟是在死后因所谓“颇有灵迹”而得封王爵的,是帝王们制作的又一批地方“神灵”。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帝王造神(仙)现象代代相继,俯拾即是。
帝王们塑造的中国“神仙”零零总总,其中就包括浙江瑞安的8位本土“神灵”。这些“本土神”是:
一、广济庙神林三益:咸淳初被宋度宗封为广济侯,元至正间敕封昭惠广济公,旋封忠义孚佑昭惠广济王,清乾隆十二年(1747)加封灵睿普镇广济王。
二、庄济庙神“三港爷”陈逸,字子良,唐时人,世居洪口,操舟海上。传说有一次临近过年的时候,有住在福建的乡亲思家心切,上了陈子良的船巴不得即日回到家乡,陈子良就让他们各自闭目,说是明天可到。众人初不相信,但到了天明,船只竟然真的已停在了家乡的埠头上:真的回到了家乡。传说他去世后,经常有三港人在外经商,乘舟渡海时遇到风浪,往往有“三港爷”出没帆樯之间,“俄而克济”。于是,这些人一回家乡,就为三港爷立庙建祠。宋端拱二年(989),陈子良受宋太宗敕封惠民侯,宣和二年(1320)受封为“护国惠民侯”,宋德祐元年(1275)受封为“护国惠民福善圣王”,完成了由人到神的嬗变,元至正廿二年(1362)加封“庄济”。民国时期,仅瑞安城乡就有28座庄济庙(俗称“三港殿”,第一座在高楼镇凤翔社区),温州城区甚至台州、丽水一带也有庄济庙,可见三港爷信俗之广泛。
三、灵卫庙即显祐庙神何敏,字虚中,宋神宗时人,宋、元世屡显奇功,由将军封显祐真君,旋封灵卫侯,进封惠祐王。
四、横山周公庙神周凯,字公武,西晋时人,以平水患功,邑人建祠祀之。唐时封为“平水显应公”,宋赐“仁济”为庙额,元晋封“太和冲圣帝”,明诏礼部定议为“横山周公之神”。明初著名文学家、开国文臣宋濂有《横山周公庙记》记其事迹。
五、隆山杨府庙(又称杨显庙)神杨府爷:“姓杨名精义,唐太宗时人,有十子。七子偕隐,修炼于陶山。其五子名圣遇,历官枢密使(嘉庆《瑞安县志》按:枢密使,唐无其官,或是宋太宗时人),三子任车骑常侍,七子圣法,官招讨将军。一夕,拔宅飞升。事达于朝,三子皆挂冠归里,亦登仙迹。宋敕封‘圣通文武德理良横福德显应真君’。……神屡著灵海澨。清康熙甲子岁,隆山塔燬,神显异,重兴。今沿海居民事之惟谨。”(民国《瑞安县志稿》)清同治六年(1867),朝廷为杨府爷加封“福佑”两字,并把祭祀杨府爷列入国家祭典。这可是唯一享此殊荣的瑞安人,也说明杨府爷信俗影响之大之广泛,几可与妈祖信俗等量齐观。
六、孚泽庙神曹三王:孚泽庙“在景富乡上宅(今高楼镇上泽)。神曹氏名霭,闽之长溪人,唐季偕弟霅、昌裔徙居安固之曹村庄。为人皆正直,尤乐施与。没,民立祠祀之。宋宣和初,睦寇至,神拒之,具有灵迹。嗣,平阳盗起,神见梦于里人,得备不虞。绍兴间,邑大水,坏民居。时有邵贤、季宣、张成见三人立水上,挥手画水,势遂平。每旱潦,祷即应。宝庆三年(1227),诏封霭顺佑广福昭德王,封霅顺应广惠昭泽王,封昌裔顺济广宁昭显王,敕赐祠额为‘孚泽庙’。”孚泽庙俗称“曹三王祠”,曹霭兄弟三人就是“曹三王”。
七、潘岱龙山庙神金德顺敕封“护国惠民王”。
八、三太尉庙,在白云乡固社(今属陶山镇)。“神姓吴,兄弟三人,长名孟武,性刚直,臂力过人,亦好诗书。宋绍圣乙亥(1095),至固社山被虎伤,死,尸卓立如生。其弟孟威、孟显闻,奔捕虎,不获,号恸死。是夕,邻人见灯火辉煌,笙箫亦作,三人乘虎下山至其居旁,咆哮而去,皆惊异。其族人立庙祀之。宣和乙巳(1125),以惠民封为‘大德圣王’。”
发生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给封建王朝也给造神运动画上了休止符,但时至今日,还总是有人热衷于制造现代“神仙”式迷信。看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观念仍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