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个月11家瑞企挂牌进驻资本市场,名列温州各县(市区)第一
瑞安民企掀起“挂牌”热
■记者 项乐茹 实习生 胡城婷 金紫璇
近日,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瑞安营运中心在瑞安金融创新产业园举行揭牌仪式,正式开门营业。“家门口”就可递交企业挂牌申请,进一步刺激了我市民企的挂牌热情。
“力诺流体”成为温州首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科尔泵业”登上浙交所成长板,9家企业成功挂牌创新板……今年以来,瑞安民企掀起一股“挂牌”热潮。
地方性股权交易中心
为企业挂牌敞开大门
在瑞安金融创新产业园6楼,占地400多平方米的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瑞安营运中心已经揭牌成立,这也是温州市首家县级民营企业承接的营运中心。该中心的成立,意味着,瑞安民企在“家门口”就可以递交浙交所挂牌申请。
据瑞安金融创新产业园总经理叶小伟介绍,目前中心已建立包括律师、会计师行业、行业分析师、证券从业人员在内的本地化团队,同时推出投资银行部、理财产品超市等,助力瑞企登陆区域性资本运作市场。“家门口的营运中心,接地气的本地团队,对接资本市场更便利,服务更高效。”他说。
营运中心成立后,不少瑞企透露出强烈的挂牌热情。温州康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德余办了一家生产不锈钢管件的环保型企业,有意向申请浙交所创新板。“浙交所瑞安营运中心开业,等于企业多了一条融资渠道。相比以往通过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利用资本市场,显得更规范放心。”叶德余说。
在揭牌仪式当天,以“多多福”蛋糕烘培品牌闻名的浙江远东都成食品有限公司,也在营运中心签署浙交所成长板意向协议。该公司总经理朱晓雷表示,目前他们正在准备挂牌各项工作。登上成长板,意味着迈上正规企业的第一步。
在浙交所挂牌,是瑞企谋求上市的一个缩影。从年初南洋汽摩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瑞企扎推挂牌浙交所创新板,到科尔泵业率先登上成长板,再到“力诺阀门”成为温州首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今年以来,我市掀起了一股挂牌热潮。
今年11家瑞企成功挂牌
为何瑞企挂牌热情空前高涨?
据市金融办统计,今年以来,我市共有4家企业申请挂牌新三板,其中,“力诺流体”已完成新三板挂牌,1家企业上报新三板申报材料,2家企业签约新三板;共有5家企业申请挂牌浙交所成长板,其中,“科尔泵业”已在成长板挂牌,4家企业签约成长板;9家企业挂牌创新板。今年1至7月,我市共有11家企业成功挂牌进驻资本市场,完成全年任务225%,名列温州各县(市、区)第一。
那么,为什么瑞企会掀起一阵挂牌高潮?
近两年,我市大部分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缺乏多元化融资渠道,成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主要原因。市金融办总经济师吴存谷认为,银行贷款满足不了多数企业的资金需求,民间借贷利率太高,一旦出现资金链、担保链断裂,衍生出的风险往往无法控制,使企业陷入困局。这样的融资环境,促使企业转变思想观念,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因此自然而然地想到对接资本市场。
国家大力鼓励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企业挂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相关负责人同时认为,新三板向全国扩容,浙江股交中心成长板、创新板等区域资本市场的推出,相比上交所和深交所IPO,将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降低,无疑成为企业的“理想挂牌场所”。
瑞企掀起挂牌热潮,也是市委、市政府2013年以来,推动企业股份改制规范工作的一次集中展示。“比如,对在新三板挂牌成功的瑞企,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吴存谷说,我市推出财政奖励、税收优惠等多项股改优惠政策,引领和带动更多优秀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据介绍,今年以来,我市有限责任公司转股份有限公司完成12家,完成全年任务的三分之二,排名温州三区两市第一。
此外,我市还积极开展有关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培训宣传。上半年已针对瑞安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潜力企业展开分行业、分镇街培训,给予企业挂牌前的专业指导。
更多融资更好机会
借力“预科班”迈向“正规军”
有人比喻,如果把上交所和深交所称为证券交易的“正规军”,那么新三板可以被认为是资本市场的“预科班”,而类似成长板、创新板等是“预科班的学前班”。
“通过挂牌成长板,借助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平台积极培育成长、转型升级,未来对接上交所、深交所等国内外证券交易所。”“科尔泵业”董事长李作俊这样解释他的“挂牌目标”。
“力诺流体”董事长陈晓宇也说,新三板挂牌最大的意义并不是融资,只是力诺流体踏入资本市场的第一步,公司将利用新三板平台更好地发展实体经济,并努力向创业板IPO发展。
借力“预科班”,迈向“正规军”。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企业在地方性交易所挂牌,意在提升企业的整体质量,在上交所与深交所上市才是他们的最终理想。
吴存谷认为,企业在不同的交易所挂牌,首要目的是融资,同时也希望借助资本市场平台,进一步规范自身管理制度,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有很多企业自身素质良好,但混在‘马群’内不易被‘伯乐’发现。而交易所正好是伯乐们常去的地方,千里马在这样的平台上才容易脱颖而出。”吴存谷说,进入资本市场之后,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考虑股权转让、定向增发,发行私募债、定向债等,国内的股权、风险投资机构也会到地方性交易所找投资对象,企业挂牌交易所,就有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我市一业内人士则认为,在瑞企“挂牌”热的同时,要对自身有所考量,不要过于盲目。资本市场不是任何企业都适合进入,要根据企业的产业属性、政策导向以及产品附加值进行综合考评。同时,要警惕企业挂牌后的后劲不足问题,一些地方性交易所因为准入门槛较低,匆匆挂牌,反而会对其今后在更高级别交易所上市造成障碍。因此,该业内人士建议,企业准备入驻地方性交易所时,要做好充分调研,寻找一个合适自己的“挂牌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