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清、树绿,违章建筑少了,街道整齐干净了,交通更便利了……
塘下这一年的变化,“小候鸟”们看在眼里
■记者 钱枫枫/文
记者 钱枫枫 杨微微/图
“这边盖了高楼大厦,那边建起漂亮公园,门前的小河干净了,门口的马路宽敞了……想到暑假一结束,我就要离开爸爸妈妈、离开塘下,我就很舍不得……”这是一名连续好几年“飞”来塘下过暑假的“小候鸟”几天前在日记里写下的一句话。
几年前,一提到作为工业重镇的塘下,老百姓的印象就是发达的经济和脏乱差的环境。如今,塘下作为浙江省27个中心镇小城市培育试点之一,河道旧貌换新颜,路面垃圾越来越少,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些变化让人惊喜,每年暑期都会“迁徙”到塘下的“小候鸟”便是见证者。
“罗山大道,太气派了!”
“每次暑假来这里,爸爸都要反复嘱咐我,我坐的汽车从老家到塘下要十几个小时,只要看到有‘塘下’两个字的收费站,那就是到塘下了。”大多数“小候鸟”都是7月初来到塘下的,他们开心地说,这次刚到塘下就发现“不一样了”,去年来的时候看到“塘下”两个字后,他们坐的车要在村里面的小路上绕来绕去,再到停车的地方,今年却换了一条大路,没几分钟就见着了在车站焦急等待的爸爸妈妈。
“小候鸟”们回忆起当天的情形说,“司机叔叔告诉我们,这条路叫罗山大道,那天我们经过的这段路宽44米,以后还会更宽,变成78米,真是太气派了!”
据了解,罗山大道由西至东分别称为一标段、中南段、双桥段,一标段从104国道起至塘口大桥,于2004年完工,为瑞安市国际汽摩配产业园区段;中南段、双桥段分别于2011年、2013年开工,途经中南村、双桥村,从塘口大桥起向东连接到塘下大道,与塘下大道交叉连到罗梅线(如今全线统称罗山大道,也称温州环山南路)。
罗山大道根据一级城市道路设计,是我市城市快速通道之一,且是塘下北面主要交通出入口之一,在地理位置上连接起104国道、塘下大道、G15沈海高速公路,是瑞安市国际汽摩配产业园区物流出入主要通道。
[新闻链接]
2014年6月17日本报第9版刊登《从“塘下新区”驾车上高速只需7分钟》,介绍罗山大道中南段、双桥段顺利完工通车,并于6月底正式验收,这条现44米根据规划远期将建成78米宽的道路让塘下北大门更加畅通。虽然该段道路仅1.4公里,但连接起了104国道、G15沈海高速公路、塘下大道等多条塘下的主干道,不仅给沿线村庒带来了极大的交通便利,还为沿线企业带去更畅通的物流通道。
“爸爸也参加拆除违章建筑了呢”
“我爸爸在海安海北村的一家汽摩配厂里工作,我以前常去那儿附近玩,等他下班。爸爸工作的地方旁边有一条河,去年回老家前我看到河边还搭了很多木房子、铁棚子,河水又脏又臭,现在怎么不一样了呢?今年去那边玩的时候还以为我迷路了呢,吓了一大跳!”“小候鸟”很好奇。
违章建筑纷纷拆除,临河墙面统一改造,河水也变得干净了……原来,这名“小候鸟”说的河是原本被认为不可能完成拆违任务的龙河。
爸爸告诉他:“这儿呀,两个月前还是你以为的那个样子,6月初的时候,镇里通知要彻底拆除河两岸的违章建筑,几乎河边的每家企业都‘自拆’了呢。那几天,‘轰隆隆、轰隆隆……’河边到处拆得热火朝天,你老爸我也被老板拉去拆违了!大伙儿一起,先把那些产品搬走,再把厂房的顶棚掀掉,墙体则统一用机器推倒,那几天一直忙着拆违,我们手都搬得酸了呢。”
“小候鸟”的爸爸所言不假,今年6月初,龙河沿河拆违实施统一拆除标准,沿岸6米内的违章建筑都要拆除,无论新、旧和高、矮,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一企一拆,龙河边绝大多数企业自行按照红线范围拆除了自家的违章建筑。龙河拆违原本被认为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其拆违速度之快、效果之好、力度之大,无疑为塘下镇开展沿河拆违攻坚行动开了一个好头。
那么,这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是怎么啃下来的呢?海安办事处党委书记王昌宁曾向本报记者介绍经验说,龙河临河拆违成功离不开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早在去年四五月时就已动员临河企业自拆,办事处还经常组织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工作人员和村干部挨家挨户进入企业与负责人谈心。此外,办事处工作人员还每天到现场监督拆违工作,企业主动自拆的给予现场指导,同时对拆违进度较慢的企业给予一定处罚,如断电等,最终使拆违始终保持一定的进度。
[新闻链接]
2014年6月13日本报第9版刊登《龙河沿河拆违是如何成为榜样的?》,介绍了海安办事处多次开会说服企业自拆、海北村书记带头自拆做榜样、企业老板亲手自拆、拆违后续工作跟进等拆违经验之谈。
“名品街有我们的乐园”
“白天,我最爱去塘川街,以前那些乱七八糟的摊位现在都不见了,路面上的垃圾也少了,那里很热闹,有很多好吃的东西。晚上,我喜欢去名品街,因为名品街很干净,看起来很‘高大上’,那里还有很多好玩的专门给小朋友玩的设施哦。”“小候鸟”天性爱玩,来塘下不到一个月,他们很快发现街道上有变化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塘川街的现状和一个多月来的整治和持续管理分不开。原来的塘川街占道经营严重,环境卫生差、交通又拥堵。6月25日,塘下镇开始对塘川街开展集中整治。
集中整治持续一周时间,由镇政府牵头,组织塘下办事处、市城建监察大队、镇城建监察中队、交警塘下中队、市场监管局塘下分局、镇环卫所等单位联合执法,对区域内占道经营、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户外广告、违章搭建等进行集中整治,实施精细化管理。
“堵疏结合,严查占道经营,对多次劝导不服者,暂扣其物品。”塘下镇副镇长戴美东表示,镇里也计划出台一个辅助方案,寻找一个空置点,将流动摊位集中起来经营。此外,交警部门对影响交通秩序行为将依法予以处罚;环卫工人加强垃圾清扫、清运;户外广告实行统一管理;违章搭建一律予以拆除。
[新闻链接]
2014年6月27日本报第7版刊登《绝大多数占道经营摊位消失了》,介绍经过集中整治治理后,塘川街、中心街、景阳路、朝阳路4个主要街道摊位减少了,道路畅通了,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2014年5月23日本报第9版刊登《塘下名品街完成华丽蜕变》,其中介绍为了增加名牌街的人气和弥补塘下没有免费开放的儿童游乐设施的缺憾,名品街官渎段于6月份免费对外开放一个长80米、宽6米的儿童游乐区,包括大型滑滑梯、蹦床、轨道自行车等十多个项目。
“我发现塘河边多了一个新公园”
“我家就住在附近,去年暑假的时候我和小朋友们经常去老公园玩,那时候河对面还都是工厂呢,今年过来后,我发现这边有一个快建好的新公园,我又有一个地方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玩啦。”家住陈宅村附近的“小候鸟”说。
原来,“小候鸟”口中说的老公园是已经建设好的塘河公园,那里绿树成荫,公园环境整洁优美,附近的村民都喜欢来公园散步。而“小候鸟”口中说的新公园则是陈宅村拆除了10万多平方米违章建筑之后,新建的河边公园,是今年年初正式开建的。
“公园里乘凉的几个老伯伯告诉我,这个新公园在主塘河的东岸,是一个像大写英文字母‘L’一样的公园,沿着主塘河的部分长340米,沿着韩田头河的部分长220米,造好以后是一个好大好大的公园。”小候鸟说,希望公园快点建好,以后晚上都可以和小伙伴们来公园里乘凉玩耍了。
这么一个大公园是怎么诞生的呢?陈宅村村委会主任陈建新向“小候鸟”解密:“现在公园的整体轮廓已经出来了,看上很规整,但是以前这里可都是违章建筑,乱得很。”原本这里是小厂房的集聚地,酸洗、铣床、电镀等小作坊在这里随意搭起厂房生产,污水乱排放到河中,脏乱差形象严重。“这个公园是按照对岸的塘河公园的样子来设计建设的,建成后,两岸的景色交相辉映,以后将成为塘下主塘河独有的美景。”
[新闻链接]
2014年5月16日本报第7版刊登《塘河两岸绿树红花相映衬》,介绍该村于2012年拆除了10万多平方米违章建筑,于今年年初开工开设河边公园,经过统一规划,该公园预计10月份完工。
“陈岙太漂亮了,还有人在这里拍婚纱照呢”
“听叔叔阿姨们说,塘下有个地方叫做陈岙村,是塘下最美丽的地方之一,村里不仅有漂亮的别墅,还有干净的小河,我很想让爸爸妈妈带我去那里玩。”“小候鸟”们说。
而陈岙村确实没有令“小候鸟”们失望,去了陈岙村的“小候鸟”回来后是这样对小伙伴们描述的:“陈岙新河真的太漂亮啦,河里的水干净清澈,岸边有很多大块的石头,在别的地方都没有看到,还有整齐高大的绿树,我还看到了一个穿着黑色西装的叔叔和一个穿着白色裙子的阿姨在河边拍照呢。”
陈岙新河是怎么变美的呢?该村党支部书记陈众芳说:“新河下游的整治原本列入今年下半年旧村改造二期工程的计划里,为响应市委市政府‘五水共治’行动,我们将这项工作提前了。”今年2月下旬,河岸两边100多家企业自愿搬离,近2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在2天之内拆除,其中包括村里出租的标准厂房。违章建筑拆除后,河道的清淤、驳坎,岸边绿化、生态修复也紧锣密鼓地展开。
现在,这条河流的河水已变得十分清澈。尤其是下游600多米长的河道,河面从原来的七八米拓宽到了20米,河岸两边栽上了银杏、樟树、桂花、法国梧桐等,吸引了许多新人、影楼来此取景拍摄婚纱照。
[新闻链接]
2014年6月10日本报第10版刊登《家门口就可以拍摄婚纱照》,其中介绍了陈岙村不仅建起了小洋房,还投入了几千万元绿化,村里种有法国梧桐、银杏、红枫、莲花、牡丹、杜鹃、樱花等名贵花木,一年四季花常开,每个季节呈现不同的美景,吸引了附近的婚纱楼到此取景拍摄。该村还将打造一个约50亩的婚纱摄影基地,目前正在委托规划中。
“爸妈厂里的烟囱不再冒浓烟了”
“我来到塘下过暑假已经快一个月了,有几天塘下的天空是湛蓝色的,我还看到了成群的小鸟飞过。我越来越喜欢塘下了!”这是“小候鸟”在日记本上写下的一句话。
这名“小候鸟”家住海安霞林村,爸爸妈妈都是海安一家酸洗企业的职员,她说以前看到爸爸妈妈厂里的烟囱总是冒出浓浓的黑烟,总是看着爸爸妈妈捂着鼻子在厂里走来走去,爸爸妈妈不让她去厂里玩,说是对健康有影响,看着这样的场景她非常难过。
“听爸爸妈妈说,从去年12月份起,他们就不用再受黑烟的苦了,厂里建起了废水处理池和废气处理塔,不仅烟囱里排出来的只是蒸汽,厂里气味一点都不刺鼻,而且排出来的水也不再像墨水一样黑了。” “小候鸟”说道。
爸爸妈妈没有详细告诉“小候鸟”的是,霞林村共有80多家发黑企业,自去年12月份起企业都穿上了一套“环保衣”,废水处理池和废气处理塔让废气废水不再直排,同时筹划建设一个废水处理中心。今年6月份,霞林工业废水处理中心正式投用,每天处理废水量达120吨,经过设备处理后,排放口的水清澈透明,处理中心的工作人员甚至都直接用处理完的水洗手。
[新闻链接]
2014年6月20日本报第7版刊登《“处理完的水可以洗手!”》,介绍了霞林工业废水处理中心正式投用后废水处理的效果较好,不仅40多家发黑企业不再将废水直排、废水经过处理后清澈透明,而且企业表示节约了不少处理废水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