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严查涉渔“三无”船舶
3个月查处18艘,其中4艘已拆解
本报讯(记者 林长凯 文/图)8月6日下午,在陶山镇碧山社区涂厂村的某造船厂内,工人们操纵切割机,一阵阵火星四射,金属被切割的声音响彻上空。市海洋与渔业局正组织人员在这里拆解4艘涉渔“三无”船舶。这是今年我市开展“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以来首批拆解的涉渔“三无”船舶,还有14艘等待拆解。
据了解,“三无”船舶是指无船名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渔船。它们基本上是非法建造、改装的船舶,未履行审批手续,假冒和套牌。目前,我市共有涉渔“三无”船舶500多艘,这些船舶往往都在“滩涂船厂”、无资质建造点或外地建造,很隐蔽,较难发现,而且建造时用途不明确,查处难度很大。
眼下正值东海休渔期,这些“三无”渔船在我市近海海域从事非法渔业捕捞活动,严重扰乱渔场秩序,破坏渔业资源,还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今年5月份,我市渔业部门积极开展“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三无”渔船非法捕捞活动。截至目前,市渔政部门共从北麂、南麂海域查处18艘“三无”船舶。
据了解,下步该局将加强海上巡查执法力度,建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断绝“三无”渔船的来源,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对主动上交“三无”渔船的渔民进行转产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