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贫困受助求学
今日思源反哺助学
20多人累计捐资20多万元

    昔日贫困受助求学

    今日思源反哺助学

    20多人累计捐资20多万元

    ■实习生 缪星象  文/图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助学活动开展的高潮期。今年,贫困生的助学金还未开始发放,市红十字会就已收到曾经的受助者累计捐助的5万元。“虽然事隔多年,当年学生受助时登记的号码很多已无法联系,但是在爱心助学基金的账户上,还是常能收到他们的助学款,有的还直接带着现金过来捐款。”据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受助者加入了捐助者的队伍,帮助像自己一样的寒门学子。

    红十字会长长的名单上,也标记着近年来20多位受助者的捐助数额,多的有一两万,少的也有一两千,总数累计达20多万元。笔者近日联系上多位这样的捐助者时,他们纷纷表示,当年受助的经历,除了让他们圆了求学梦,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自强自立和感恩。在他们的身上,笔者也看到了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年受助时回报社会的承诺,用爱心接力助学。

    受助者中,首个助学

    董女士:28岁,商店老板

    高楼28岁的董女士,是众多受助者中,第一个参与助学反哺社会的人。2009年,大学毕业的她,在一家眼镜店找了份工作,虽然月工资仅1500元,却硬是攒下了4000元钱,赶在同年8月份暑期结束前捐给了市红十字会爱心助学基金。

    如今,经营着一家婴儿用品店的她,平时进货、宣传都喜欢亲力亲为。当天,她接受笔者采访时已是14时许,而此时她刚忙完才吃上中午饭。“你是问捐助的事情吗,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董女士豪爽地说。而回想起当初受助时,她的心里依旧充满了感激。

    董女士说,7年前,她的家境颇为困难,父亲因病去世,母亲靠卖菜养活三个孩子,而她又是长女。当年,当她拿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每年8000元的学费让她很是发愁。

    “家里拿不出来,亲戚邻居都劝我别上大学了,但我很不甘心。” 她回忆说,“我是主动打电话到红十字会求助的,详细说明了自己的家境,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很受触动,在核实之后为我办理了相关资助手续。”

    第一学年,她获得了2000元的助学金,之后又通过办理助学贷款,8000元的学费终于有了着落。2008年的夏天,在市红十字会组织的助学活动现场,又有爱心人士捐助了她一年8000元的学费。

    “有这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董女士说,上学时她通过做家教、摆摊等勤工俭学,学习上也是铆着一股劲。到2009年毕业时,她还获得了6000元国家奖学金,还清了助学贷款。

    “接下来要还的,就是爱心人士的善心。”董女士说,等店里生意好一些后,再多捐一些帮助更多的贫寒学子。

    受过恩惠,更懂感恩

    小陈:28岁,教师

    2009年大学毕业后,小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每当看到学生们认真听讲的样子,她总会想起自己当年的受助经历,“知识改变命运,感谢爱心人士,让我可以迈进大学校门。”

    小陈的老家在市区,她是家中的独女,母亲在40多岁时生了她。然而上初中时,父亲不幸去世,家庭负了很多债,加上母亲又已经退休,家境困难。2005年,她考上了本科,那年夏天,无奈的母亲带着她来到市红十字会寻求帮助。手续办得很顺利,学费有了着落,这让小陈大学四年可以安心学习。毕业后,师范专业的她,顺利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

    看着女儿事业有成,小陈的母亲对她说,做人一定要知恩图报。于是,工作第一年,小陈捐了1000元,第二年捐了2000元。第三年小陈的手机丢了,捐助的电话和账号都没了,小陈就上网找市红十字会的网站,打电话联系,又捐了6000元,目前累计助学9000元,快赶上当初受助的1万元金额。小陈懂得知恩图报,也让她的母亲很欣慰。

    “曾经有一个外班的学生,父亲出车祸去世了,当我看到那个孩子无助的样子,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想要帮助他,好像他就是我自己一样。”小陈觉得,这种感觉可能和当初别人帮助她的时候一样。

    也许是因为这段受助的经历,在教学中,小陈身体力行,践行着感恩。第一年上班,她班上的一个小女孩家里没有热水,冬天的时候出门打热水,滑倒摔成了骨折。小陈就天天到医院去看她,给她带水果,补课。从教的5年里,她自费给班级里买了200多本课外书,希望孩子们可以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捐款2万元,“还”恩情

    小林:26岁,医师

    “这2万元捐款是我应该做的,不是什么大事。”近日,当笔者采访林女士时,她觉得作为曾经受助的贫寒学子,如今回报社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林女士现在市区一所医院担任医师,2007年,她考上了南方一所医学院,尽管家庭困难,但是拿到红十字助学金的时候,她的脸上还是火辣辣的,心里很不踏实。

    上学第一年,因为自尊心和怕难为情,班里的助学金她也没有申请,尽管生活比较困难,还是一个人硬撑着过了。

    直到第二个学年,她了解到,可以在毕业后通过为爱心助学基金捐款,帮助其他人,“还”上这笔钱,她心里一下子踏实多了。

    “虽然家庭贫困而受资助,但只要自己够勤奋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并不会被人瞧不起”。于是第二年,她主动申请了助学金,有同学问起她的家境,她也毫不避讳。她觉得自己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

    小林说,大二开始,她把自己的伙食费控制在每月400元以内,平时也很少买衣服。为了补贴生活费,她开始去做家教,一小时20多元,一周教一两天。不过,为了不耽误学业,她还是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全班有89人,而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都能拿一笔奖学金。

    大学里,周末有空,她也常和同学去当地的老人院看望老人。2011年毕业后,她拿出第一笔工资的一半,捐给了市红十字会的爱心助学基金。

    “社会的帮助,值得我感激。”目前小林已累计捐款2万元,她希望自己变得更强大,好帮助更多的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专 版
   第00016版:乐周刊
昔日贫困受助求学
今日思源反哺助学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4 昔日贫困受助求学
今日思源反哺助学
2014-8-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