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农企“触电”,3家第三方平台网上叫卖农产品,
1350人次参加农业电商培训……
我市农业抢搭电商“快车”
编者按:
交通治堵、教育便民、健康服务、乡村环境提升、山区危旧房改造、农村电子商务培育、“放心市场”建设、居民区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托底、敬老助残,这是今年市政府要办的10件民生实事工程,都事关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关乎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时至8月,各项工作已经进入“下半场”,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完成得如何?群众已经享受到哪些成果、好处了?今起本报推出《十大民生工程年中聚焦》栏目,为取得的成绩鼓掌,也为今后的努力鼓劲。
十大民生工程
聚焦
年中
本报讯(首席记者 严小章 通讯员 许小鹤)“这是来自广州的老客户,都已经购买好多次了。”昨天下午,华盛水产淘宝旗舰店的客服蒋慧,如往常一样,通过淘宝,一边解答来自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问题,一边成功卖出了不少订单。
3月26日,华盛水产携手阿里巴巴聚划算平台,推出网络销售平台,让渔网触碰互联网,在互联网上“网罗”了更多消费者。这也意味着华盛水产正式“触电”,开始了线下、线上“两条腿”走路。
今年,我市将农村电子商务培育工程列入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全力培育瑞安本土农业电商。在政府的帮持下,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频频触电,如华盛水产一样,一起扬帆电子商务这片“海洋”。目前,我市已扶持香海、华盛、华忠、李大同、金恩等5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
广州、上海、天津……一根网线,一台电脑,点点鼠标,就把两个相隔千万里的买家和卖家连在了一起,这就是电子商务的魅力。“电子商务是发展趋势,它打破了地域界限,缩短了信息流动时间。”华盛水产副总经理郑志成说。
在龙头企业抢占电子商务高地之时,我市还有一些企业搭建第三方平台,如“好派多”网上菜场、瑞安团、瑞安日报义禾团等3家第三方平台,通过整合资源,帮助农户打开了销路,网上叫卖瑞安农产品。
“好派多”网上菜场是我市本土的一家销售蔬菜、农产品的电商网站,已与多家农产品基地合作,采取专供方式,为居民提供净菜配送服务。“日均订单300余单,日成交额3万多元,拥有1万个活跃客户,已经成为温州市乃至全省最大的本地网上菜场之一。”负责人吴仕伟说。
虽已有一些人率先吃螃蟹,但对于许多农户来说,电子商务仍是一个新生事物,他们对电商不了解,特别是农业电商,很多人还是首次接触,对这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为此,今年我市把业务培训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培育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小徐是高楼一名大学生“村官”,7月9日参加了我市首期农业电商培训会。“高楼的农产品丰富,我们可以像老师讲的金银花案例一样,通过拍照片、讲故事等方式,重新包装上市,提升身价,打开市场。”小徐说,当日,来自全市各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大学生“村官”等共300多人,参加了培训,聆听了一场受益匪浅的讲座。
与此同时,我市还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加强与电子商务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应用普及性、专业性等多层次培训机制,大力培养农业电商人才,为农业电商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展各类农业电商培训1350人次。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步,将着力培育2个平台,即线下的农产品电商孵化基地及线上的农产品专业网站义禾团;力争扶持10家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电商业务,发挥龙头示范带头作用;开展农产品物流配送试点,着力改善购销环境;加大个性化培训力度,为电商提供智力支撑。
[相关链接]
农村电子商务培育工程今年任务:扶持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对1000名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