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再提10%,
优抚对象优待抚恤和
生活补助标准支出新增120万元
托底工程,
托起生活希望
十大民生工程
聚焦
年中
本报讯(记者 金邦寅)“低保政策一次又一次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从最初的每月150元低保金到现在的每月700多元,我们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昨日,玉海街道滨江社区居民戴道更发自肺腑地告诉记者。
守住困难群众的生活底线,保障他们起码的生活条件,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今年,我市推出城乡居民生活托底工程,用民生保障政策增强“托底”力量,改善城乡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
今年12月起,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再提10%
10多年来,无论寒冬酷暑,每月的10日前后,戴道更都会领到一笔低保金,今年一家四口人共有730元低保金。可别小看这730元,它可帮了戴家的大忙。
今年58岁的戴道更,双脚不太灵便,妻子又是聋哑人,家里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一个人打零散工维持。在最困难的时候,政府的济困助残体系发挥了作用,村委会负责人来了,社区街道有关人员来了,市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来了……民政部门以最快的速度为老戴一家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如今,女儿和儿子相继要完成学业了,我们家今后的生活肯定会越过越好。”戴道更不无憧憬地说。
截至2013年年底,我市像戴道更这样被纳入低保救助对象的城乡居民有8404户16450人。从去年12月起,我市城镇居民低保标准由每月每人520元调整至572元,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由每月每人340元调整至401元;我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由每月每人720元调整至800元。根据省里统一安排,自今年12月起,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再提10%。
优待抚恤和生活补助
标准支出新增120万元
与低保标准相似,今年,我市烈士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人员的补助标准也“水涨船高”。
市民政局优抚安置科负责人表示,我市目前享受优抚补助的对象有2000多人,从2005年开始,优抚标准根据城乡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实行自然增长,尤其是2008年以来,抚恤补助提升幅度较大,以烈属为例,抚恤补助从每人每月876元增加到去年2291元,增长了161%。
今年8月,按照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我市再次提高优抚对象优待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因战、因公、因病残疾军人抚恤金标准提高幅度达11.0%;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提高幅度也接近10%。
据了解,此次优待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调整,发放自今年1月1日起执行,相比去年,我市财政将多支出120万元。
[相关链接]
城乡居民生活托底工程今年任务:今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2013年的基础上再提高10%,提高烈士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人员的抚恤、生活补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