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淘是一种自信
■王国荣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欣闻瑞安人自己的电商平台——瑞安淘,应各路吃货的心声而生,想必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奔波的家庭主妇,难敌零食诱惑的办公人士,对家乡美食从一而终的在外瑞安人,会跃跃欲试,争相“指点”百味佳品,看看买吃的是不是真的“上瑞安淘就够了”(相关报道详见本报8月29日第15版)。
电商应运而生,一举打破传统商业模式,而且令后者生存发展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似乎一损俱损,传统商业的痛也直接辐射到传统传媒业,最直接的是一直作为广告大客户的商家,已经无力在平面媒体发布大幅广告。尤其传统媒体受新媒体的冲击,生存压力感同身受,报业同样面临转型升级,向多媒体、新媒体、多元化经营蜕变。“瑞安日报-瑞安淘”上网开张,就是报业在转型蜕变中的一种有益尝试。
“在自己的地盘上,当然要自己说了算。”这是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是以“瑞安日报作为瑞安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为底气的,更以报业的诚信与优势为基础。作为报业的一家新电商瑞安淘,在市农办、市商务局、市农业局的共同牵线下,打入瑞安农业内部深处,从上千家农业合作社中遴选部分优质合作社,以低于市场价的独家特惠让利瑞安市民,这确实是有吸引力的。而且,搜罗了瑞安本地特色质优产品,上百种产品定期更新持续增加,网络快捷下单,一天就可以到达顾客手中,保证了新鲜与原风味。可以预期,足不出户的吃货们恐怕要抢疯了。
“舌尖上的中国”很火,但吃货最怕“舌尖上中毒”,在国内食品生产行业频频爆出食品安全丑闻,连跨国食品企业福喜也大量制售过期劣质食材,在这“什么都不敢吃”的食品安全语境下,人们更加迫切地需要绿色安全食品的供应。瑞安淘作为瑞安人自己的电商平台,能用品质和服务为自己代言,并将以本地精选、价低质优、新鲜便利的“诚品”奉献广大瑞安吃货,这不啻是瑞安人的好口福。
现在,好消息连同好话都喊出去了,就看广大消费者是不是真的能“上瑞安淘就够了”。要检验瑞安淘电商平台的种种“好”,最终评判权在广大消费者手上,买不买账就要看众人的口碑怎样了。
不过我相信,有底气比作高规格的菜市场、美食超市、特供商铺的瑞安淘,在商品质量的把关上几可无忧。因为瑞安日报作为一家正规的负责任的媒体,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是不会给自己丢分更不容自砸牌子的。如果说有什么忧,恐怕最让人担忧的莫过于送货服务。
足不出户逛集市,在家也能淘好货,新鲜蔬果、农家土货、环球海鲜等应有尽有,当然很好。但是,以食品类为主的电商毕竟有别于其他以日用品类为多的电商,能否保证在网上快捷下单按时送达顾客手中,并保证新鲜与原风味?快递从业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在各电商业中都实际存在,因此瑞安淘必须有一支业务素质、服务质量过硬的快递队伍。切忌东西俏了、生意好了就“耍大牌”;最怕开张时热情有加,一旦名气做大了、供不应求了,就不屑于小单子小生意了,下单也慢了或卡壳了,那就不免倒人胃口。但愿瑞安淘的服务,与它要经销的食品质量一样都有个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