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筑那些被打碎的“道德之窗”

    重筑那些被打碎的“道德之窗”

    ■王  振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经典的理论,叫“破窗效应”。说的是,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里的一扇窗户,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那么很快的其他窗户也将被打破。当我们重新审视眼下的社会之怪现状,你会发现“道德之窗”早已被人打破。我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家伙带了坏头,只是从这些年“见死不救”、“救人被讹”、“老大爷碰瓷”、“小青年冷漠”这样的新闻报道里,早已可见一斑。那些从孩提时代起就被告知的诸如“捡到钱要主动交给警察叔叔”、“扶老奶奶过马路要慢慢走”等本是极为平常之举,却重新被定义为正能量时,很多人都只能痛心地说,这个社会病了……

    的确,这个社会病得不轻啊。只是,在这个病变的过程中,你我都不是旁观者,而是直接的参与者!当大多数人都在感慨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时,却很少有人能够扪心自问:我是否助推了这股打破“道德之窗”的风潮?面对倒地的陌生人,我随时准备去扶上一把吗?面对被汽车碾压的小女孩,我是否会冷漠得像个路人甲……恰恰是我们的“不闻不问、熟视无睹”,纵容着更多的人或直接或间接去打烂更多的“道德之窗”。

    事实上,社会道德感本来就是一种很脆弱的东西,“毁之易,复之难”。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脆弱感尤其突出。可赞的是,总还有那么一小拨人用他们的凡人善举来修补起那一扇扇曾被打碎的“道德之窗”。远且不论,就在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小城里,用心观察你会发现:万松山上的凉茶亭免费提供茶水已经10多年了;捐献器官给需要的人的彭女士一家是在这座城市生活多年的新瑞安人;12小时内出警4次,连续奋战两场火灾、救下2人的消防官兵不少还是80后;把后垟河滨公园当成自己家的最美园丁卢品权已经有69岁高龄了……这些看似微小的力量,却总能丰富着这座城市的“善”与“美”,焕发起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诚”与“真”。正是这一次次的褒扬与赞赏,让那些最为朴素的道德观得到释放。

    其实,人有时候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带头的力量,一个带头重筑“道德之窗”的榜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五水共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有话说
   第00005版:专 版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莘塍新闻
   第00008版:百姓事
   第00009版:议事厅
   第00010版:微播报
   第00011版:实验室
   第00012版:榕树谭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瑞安淘是一种自信
图片新闻
还是不摆“升学酒”为好
重筑那些被打碎的“道德之窗”
瑞安日报大楼部分办公用房出租
我市将组团赴湖北、云南、四川等地招聘人才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4 重筑那些被打碎的“道德之窗”
2014-9-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