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餐厅的市场大吗?俩90后姑娘开“闺蜜”主题餐厅,她们发现——
渐涨的人气带来不少男性粉丝
■实习生 张洵煜
1991年出生的李蒙蒙爱笑温和,喜欢琢磨不同菜式的做法;1990年出生的梅丽达自信时尚,爱思考爱规划。这两名个性鲜明的大学毕业生凑到一块儿,延续不安分的青春,开了家属于女生的主题餐厅——闺蜜阁。
特色经营,一家专属女生的餐厅
梅丽达是市区人,2011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她一边在英语培训机构工作,一边准备着教师公开招考。当一名教师是父母对梅丽达的期望。“我的性格不适合做教师,我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特色店。”梅丽达把想法告诉同在培训机构认识的2013大学毕业生李蒙蒙,热爱美食的李蒙蒙与梅丽达一拍即合,决定合作开特色餐厅。
可开什么主题的餐厅呢?当时热播《新闺蜜时代》以及“闺蜜”一词的流行给了她们灵感。“女生们爱美食爱聊天,瑞安还没有一个真正属于女生聚会的地方,‘闺蜜’一词的火热是个契机,开个以女生为主题的餐厅应该有不错的市场。”梅丽达说。
通过对地段、价格、人流量的综合考量,她们以年租金5万元的价格谈下位于市区大润发附近的一个二楼公寓,但唯独这二楼的位置让她们有些担忧。于是,她们在楼梯口和窗户上贴起各种粉色指示标签,并在开业前通过微博、微信、发传单等宣传、试吃。
起初,两人的父母都不同意。倔强的梅丽达只好先斩后奏,将积蓄全都投进去。李蒙蒙则说服了父母,自己拿出全部存款4万元,并向父母借了4万元;她又找来了朋友刘惠惠,3人合伙,每人出资8万元。
为了符合“闺蜜”主题,她们请师傅把店面刷成粉色。为节省成本,她们还通过网购的方式进行装潢,并从家里带各种小玩意儿加以装饰。为体现主题餐厅的特色,她们还自己设计店标,起生动菜名,2013年8月,他们梦想中的“闺蜜阁”开业了。
初涉商海,逼迫练就“十八般武艺”
为赚得第一桶金,3位平时柔声细语的姑娘逼迫自己变成“女汉子”,兼任服务员、厨师、采购员、维修工……为节省开支,开业头两个月,她们身兼数职:李蒙蒙和梅丽达负责厨房的食物制作,刘惠惠负责端菜收银。等客人走后,大家一起洗碗拖地整理垃圾,每天都干到下半夜,忙得连晚饭都吃不上。
“忙的时候,同时接到三四张做菜单,真是焦头烂额直想哭,只能尽力加快做菜速度。”现在虽已请了两名厨师帮忙,但李蒙蒙想起当时创业的艰辛,却更觉珍贵。
至于做菜的手艺,开业前几周,李蒙蒙和梅丽达专程到楼下厨师那里“偷师学艺”。原来,楼下“芒果树”的老板见她们开店不易,就让自己店厨师教她们做菜,姑娘们学得也很认真,一一记录下每道菜的做法并反复练习。
这之后,她们总是寻找不同餐厅的好口碑食物,品尝后回去查资料研究做法,即使在两个月后请了厨师,也没有停止学习开发新菜品的步伐。
为买到最便宜的食材,3人去不同的菜市场,货比三家,现在,她们已经有了固定的进货商家与最优惠的进货价格。
改变格局,增设菜品吸引人气
前期人力成本的节省与新店的高人气,让3个姑娘半年的时间就回了本,日最高营业额4000多元,平时也能维持日营业额2000元左右。
眼下,她们决定把近一年来赚的钱用于店面重新装修与升级,让客人们看到闺蜜阁的新变化。“消费者会发现:餐桌多了,包厢设计成不同的风格,甜品果酒类独立在吧台销售,增加中餐……”梅丽达说,“闺蜜阁”的改变会带来新一波人气,她们的投入会有回报。
开店过程中,姑娘们还摸出不少门路。譬如,在开店前,她们曾担心,闺蜜主题的设置是否会限制男性客源,后来转念:女生多的地方男生应该不会少,事实证明,不仅闺蜜们会来,不少女生会带着男友来,妈妈们会带着老公孩子来。“渐涨的人气也带来不少男性粉丝呢。”梅丽达笑着说。
瑞安的餐厅不少,特色餐厅却不多。对走“偏门”开特色餐厅,姑娘们的经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个性化的餐厅只要做得好,将和个性化衣服一样受到欢迎。瑞安经济消费水平高、瑞安人也时尚新潮,特色餐厅必然会成为新时尚。
“环境的新鲜是主题餐厅一个优势,但它仅在短时间内打响知名度,长期留住客人的依然是菜品质量。”梅丽达和李蒙蒙侃侃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