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0版:新居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爱无疆 医者仁心
谢谢你们用心守护第二故乡人们的健康

    大爱无疆  医者仁心

    谢谢你们用心守护第二故乡人们的健康

    ■记者 项颖 见习记者 张苡铭 实习生 彭丽明 胡叶

    在我市医生群体中,有为数不多的一群人,他们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因人才引进等原因进入了瑞安的医生团队,他们用真诚和仁心赢得了他乡人们的信任和赞许,甚至与曾经的患者成为朋友,兢兢业业地守护着第二故乡人民的健康。

    一双有力的手,一颗认真的心

    蒲青凡:“病人的信任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患者相信我,以生命相托,我唯有尽心尽力。”采访中,蒲青凡一直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五十岁的蒲青凡是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副主任,来自四川,1999年通过人才引进进入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刚来时最担心语言障碍,没想到我爱人半年就学会了方言。”而同样在瑞待了15年的蒲青凡虽听得懂瑞安话,却依然不太会讲。

    2012年3月,一个疑难病症“闯”入了蒲青凡的视野:一位37岁的男性患者患了罕见的腹膜后纤维瘤病,生命岌岌可危。

    “患者腹腔肿块巨大,如同一个6公斤重的大西瓜,这种病在此之前我只遇到过一例。”蒲青凡说,肿块与周围血管相连,术中容易发生致命性的大血管破裂,手术难度相当大。

    “当时曾建议病人转到上海治疗,但他执意不肯,一定要求我操刀。”这份信任承载着生命的重量,蒲青凡不敢怠慢。他与其他科的几位医生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为患者量身定制手术预案,并在同年3月23日,耗时10多个小时成功“攻下”了巨大腹膜后纤维瘤联合多脏器切除手术。

    两周后,患者痊愈出院,并从此认定了蒲青凡。“此后,不管他身边的亲朋好友得了什么病,他都带来找我,感觉我能治百病似的。”蒲青凡笑着说。

    据粗略统计,蒲青凡平均每周开展10台手术,短则1小时,长则10多个小时,每台手术他都尽心尽责。蒲青凡始终坚信:“病人的信任是对我工作最大的支持,我没有怠慢的理由!”

    抓住病患心理“做文章”

    王玉斌:“心理治疗不亚于放疗,给予病人关怀很重要”

    2005年9月,市人民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成立,此时,一批肿瘤科领域专业人才被引进到瑞安,来自安徽的王玉斌就是其中一员。

    王玉斌今年44岁,是市人民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放化疗科副主任,拥有14年的放疗临床经验。一谈起肿瘤,许多人面容失色,更别提是患者。如何让治疗获得最大的疗效,王玉斌颇有心得,“心理治疗很重要,其实借助各种仪器及相关检测,很多医生的水平相差无几,但沟通、心理安慰的差别却更能看出医生水平的高低。”

    “通常来说,我跟病人总是把病情说轻一点,把疗效说好一些,跟家属则是相反,必须实事求是。”王玉斌的鼓励让患者放松了心情,反过来促进了疗效。

    王玉斌曾接待过一位22岁的女患者,她的脑和脊髓内都相继发现肿瘤。“她曾在温州、杭州和上海求医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愈发恶化,头痛恶心呕吐,最后根本无法站立。”

    被送到急诊科时,女孩情况已十分危急。即便如此,王玉斌仍坚持医治,“这么年轻的生命没有理由放弃!”

    在接下来的1个多月里,王玉斌一边监测放疗的效果,一边安慰、鼓励女孩和她的家属。他告诉病人,只要病情不加重,就说明治疗有效果。三个星期后女孩能下床站立,随着症状逐渐减轻,她的家属也越来越有信心。

    “这女孩出院那会儿还一直在病房内宣传我的医技,为我提升人气。”讲到此,王玉斌笑了:“做医生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病人痊愈。”

    从“不认可”到充满信任

    管霞飞:“付出就有回报”

    近日,管霞飞一直奔波在上海与瑞安之间,记者的这次采访约了一个多星期,终于在本周一中午12时30分,在市中医院11楼的住院部见到了她,尽管是午休时间,她依然在办公室忙碌着。

    2002年深秋,管霞飞离开丽水工作的医院,作为“人才引进”的一员来到市中医院就职。多年来她始终工作在临床第一线,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的中级医师成长为内科主任医师。

    管霞飞,衢州人,1974年出生于丽水。刚来瑞安时,她对方言一窍不通。“记得第一次坐诊,病人发现我语言不通,直呼‘竟然是个外地医生’,满脸的不信任,只差当场换医生了,那次门诊是在另一名医生的逐句翻译下才艰难地完成。”管霞飞感慨地回忆道。

    自从那次之后,她专门请人“闭关修炼”瑞安方言,用了半个月时间硬是把这硬骨头给基本啃了下来。因为看诊准、态度好,她慢慢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未搬入安阳新院前,中医院“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尚未成型,所谓的“ICU”就是一张简易抢救床,全院只有管霞飞一人会操作呼吸机。

    记得有一天,一位七八十岁的大爷患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在“ICU”靠呼吸机躺了三天两夜,管霞飞像亲人一般在一旁看护了三天两夜,大爷的病情得到了缓解。

    此后,管霞飞的模样就刻进了大爷的心里。每当戴着白口罩、身着白大褂的她远远走来,大爷就会两眼发亮,露出开心的表情。

    “你要知道带着口罩很难辨认的,我每次一看到大爷感激的眼神,再多的疲惫都一扫而空,病人的信任是对医生最大的安慰。”满满的“正能量”让管霞飞的脸上挂满笑容。

    随着看诊量越来越多,她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努力就有机会,付出就有回报。在瑞安工作8年多了,能被当地患者信任,我真的很开心!”管霞飞真诚地说。如今,她已经成为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被公认为我市医疗系统心血管学科的“领头羊”。

    从“医患情”到“朋友情”

    陈建望:“是真诚给我带来了好人缘”

    “你怎么会在这?”

    “我又来瑞安了,特地过来看看你。”

    这是市中医院外科主任陈建望和一位建筑工人的对话。陈建望说,他们的缘分始自6年前,只要对方来瑞安,总会第一时间到医院看望他。

    8年前陈建望接到市中医院的邀请,从文成拖家带口来到瑞安,协助市中医院提高外科的总体医疗水平。“说来惭愧,8年了我还是说一口蹩脚的瑞安话,只要一开口人家就知道我不是本地的。”

    来瑞两年后的一天,他接诊了一名建筑工人。该工人当时是飞云江三桥建设的施工人员,意外地从吊车上摔了下来,头破血流。

    陈建望接手后,为了避免病人失血过多,立即实施手术缝合伤口。经过精心诊治,病人很快痊愈,还到处“推销”陈建望,把他当成了工友们的“御用”医生。

    “飞云江三桥竣工后,他返家前还专程跑了趟医院,把施工单位送的三桥纪念品转赠给我,真是太意外了!”回忆往昔,陈建望仍感动不已。他说,医患友谊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做医生最开心的一件事。

    目前,和陈建望结识最久的病友已经长达七八年,比如塘下、飞云等地的很多村民都拿他当自己人看待,平时身体不舒服都会向他电话咨询,家人亲戚生病会来医院找他。甚至一些仅有过一面之缘的病人都能清楚地认得他,看到他送医疗下乡总会热情地打招呼。

    “瑞安人民都很淳朴,只要你真心相待,他们都会记得你的好。”陈建望如此解释自己的好人缘。

    记者手记

    在采访的几天中,记者也接触到了几位医生日常工作,如果用一个形容词形容这份工作,除了忙还是忙。这种“忙”不仅体现在体力上,还有脑力和心力。一位医生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十几年来,我亏欠家人的太多,别人都可以举家外出度假,而我却不敢踏出温州境外,因为我的病人们随时需要我!”

    近几年,医患关系屡屡被负面信息滋扰,医生这一职业背后的奉献与牺牲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而我市新居民医生们用自己的妙手仁心而我市的新居民医生们用自己的妙手仁心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获得了患者们的一致肯定,希望所有的医生都能向这几位新居民医生学习,通过更多的良性互动,让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聚焦点
   第00004版:专 版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在现场
   第00007版:议事厅
   第00008版:魅力外滩
   第00010版:新居民
   第00011版:百姓事
   第00012版:远望角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家周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谢谢你们用心守护第二故乡人们的健康
瑞安日报 新居民 00010 谢谢你们用心守护第二故乡人们的健康 2014-9-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