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公用集团排水公司技术组
勇当城市治污先锋
■记者 陈艳 实习生 徐尚上
有这么一群人,工作环境极其恶劣,臭气熏天,下污水井要配戴防毒面具,每半小时要上井换气休息,长时间工作在没有遮挡的烈日下,昼夜连续抢工时吃睡都在现场……这里所说的现场是位于经济开发区上东路的排污总泵站,承担着老城区、安阳、莘塍、汀田、塘下等区域的污水收集工作,收集后将污水送至江北污水处理厂。为了与江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相配套,排污总泵站于今年3月启动扩容改造工作,8月全面完成改造工程,运行能力由7万吨/日扩容至14万吨/日。
正是这群公用集团排水公司技术人员,以“不怕苦、不怕累、敢打仗、打胜仗”的精神,攻坚克难,冲锋陷阵,勇当城市治污先锋,为提升瑞城百姓的生活品质作出积极贡献。
现场领头羊——谢树福
在一次污水井闸板螺杆紧急修理中,谢树福带领技术骨干先后投放了7台潜污泵进行紧急排水,耗时14个小时。作为排水公司经理助理,谢树福既是施工现场当仁不让的领头羊,又是现场管理、组织协调的指挥者。
他总是第一个到现场,最后一个离开,当施工遇到难题,他坚持十几个小时在现场跟踪,跑遍每一个工作点,了解工程进度,为工程的整体控制掌舵护航。在7月地面温度高达40℃的施工现场,他的衣服不知被汗水湿透了多少回,汗流得多了,有时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好几次出现了中暑现象,险些晕倒。大家劝他回去休息一会,他不顾这些,心里只有工作,“安全顺利地修完再休息也不迟”。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感染了身边人。他不仅是同事眼中可信赖的技术干部,也是兄弟单位口中责任心强的好同志。
技术尖兵——陈开威
排水公司运行管理科副科长陈开威,是电工技术骨干。泵站扩容施工的几个月里,他每天天一亮就出现在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协调、施工管理、计划安排,直到天黑才离开。饿了吃几口自带的干粮,喝几口水,继续投入工作。由于施工现场无大型机械设备,为加快进度,陈开威与工人一起,头顶烈日,手抬柜体,用最原始的方式将一个个重约250公斤的柜子移入狭小的配电室,19个柜子足足用了9个小时。
6月下旬的一次闸门螺杆与新增格栅机安装中,陈开威奋勇当先下污水井作业,由于井壁上沾满大量污物,他的手上立马出现瘙痒、红肿现象,同事们劝他先进行处理,他却笑笑说:“没事,忍一下就好了。”当天又是连续15个小时的抢修,才完成4台闸板阀螺杆的更换与3台闸板阀螺杆拆卸工作。
专家“老头”——吴向阳
有着近30年工龄的机械专家吴向阳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头”,大家对他长期积累起来的机械检修丰富经验表现出极大的尊重。当领导找他谈话,让他去急需机械人才的排水公司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放弃了自己原先工作环境相对好一些的岗位。
在一次抢修中,某项技术遇到难题,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改造工程将被迫中断。设备厂家报价高、工期长,众人无计可施。在这关键时刻,吴向阳带头完成工具制作,成功完成11根螺杆的更换。此次成功改造为公司节省了4万多元,最重要的是保证了工期。由于长期从事机械维修工作,他的身体状况并不好,加上泵站检修任务重、工作量大,他经常彻夜未眠,饮食也不正常,导致出现胸闷、头晕的状况,他就每天上班手里拎着装满各种药的袋子在现场忙碌着、坚持着。
后起之秀——娄茂秀
娄茂秀2012年进入汇通公司抢修中心,经过两年的工作锻炼迅速成长。今年4月,他调入排水公司负责泵站扩容现场管理工作。在抢修中心,工作随时出动,夜以继日,工作环境是又脏又差的漏水抢修现场;在排水公司,工作环境是更脏更臭更恶劣的污水泵站、污水井。
娄茂秀是一名抢修员,对于接触并协调监理、电力、抢修、设备厂家等外单位相关人员的工作不熟悉,难免碰壁。但是他总是能耐心、镇定地跟这些单位沟通,直至解决问题。作为一名现场管理人员,他以不骄不躁、始终平和的心态处理工作中发生的问题,推进改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