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屿斡村改建自来水管网,创建马蹄笋品牌,引进高效经济作物
大山下的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马屿斡村改建自来水管网,创建马蹄笋品牌,引进高效经济作物

    大山下的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记者 林长凯

    “马屿斡村是马屿镇的一个贫困村,村民都是从山上搬下来的,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近年来,我们带领村民种植马蹄笋、鱼腥草、番茄、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下大力气改建了村里老化的自来水管网,让村民们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如今大家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日前,马屿斡村党支部书记杜建玉,向记者介绍该村发展之路时如是说。

    马屿斡村原来位于梅屿梅峰山的半山腰,海拔100多米,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生活较为艰苦。1992年后,村民开始陆续搬到山下定居,如今全村共有128户537位村民。近年来,该村村“两委”带领村民艰苦创业,积极探索发家致富的新路子,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村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拧开水龙头就‘哗哗’地流出自来水,不仅干净且水流也大,洗衣做饭,非常方便。”日前,正在洗衣服的马屿斡村村民王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自来水管网破旧,水都是黄泥色的,吃水很困难,今年年初,村“两委”牵头改建了村中的自来水管网。

    上世纪90年代,马屿斡村村民陆续搬到山下生活,为了解决吃水问题,大家集资在后山建了一个水池,安装了水管。“20多年过去了,水管内壁早就生锈了,水质也变差了,再加上村民的用水需求日益增加,水压变小了。”杜建玉说,近几年来,村民吃的水都是从山上溪流的上游挑过来的,每到下雨天就很麻烦,夏天溪水干枯,用水更加紧张,只能去周边的村庄寻找水源。

    “全村村民对改善水质的呼声非常高,盼着早日用上干净的自来水。”杜建玉说,经村“两委”调研,更换全村自来水管网大约需要直径90厘米的水管800米、直径50厘米的水管700米,总造价约26万元。

    村集体经济薄弱,一时拿不出这么多的维修费用,2013年4月份,村里向市有关部门申请补助资金。

    今年1月份,改造自来水管网的资金到位后,村“两委”立马组织施工人员开始改建全村的自来水管网。对此,村民们大力支持 ,纷纷前来义务帮忙,争取早点改建完成。“我们把水源定为山泉水,改建工程开始之前,村‘两委’成员多次上山寻找优质的水源,工程开始后大伙每天在工地上帮忙,督导工作。”杜建玉笑着说,3月初完成了全村自来水管网改建,把优质的水源接到村民家中,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吃水难问题。

    小流域治理防止洪涝灾害

    马屿斡村位于梅峰山山脚下,每到下大雨,山上都会有大量的泥沙被雨水冲下来,冲到路上和农田里,给村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很大不便。

    据了解,山上的泥沙被冲到路上,天一放晴,稍不注意人就容易滑倒,车子开过后就会扬起一阵尘土;泥沙冲到田里,日积月累,还会影响田里农作物的生长。同时,泥沙还会垫高溪床,大旱就没有水,一到下雨,溪水就会溢出,把泥沙带到路上和农田形成恶性循环,村民急需解决这个难题。

    “我们这里是粮食功能区,农田就在溪边,经常要去整理田里的泥沙和溪床上堆积的污泥,大家都没有这个精力。”马屿斡村报账员彭启好说,去年下半年,全市开展“五水共治”工作,村里就抓住这个机遇,对村中的九坎溪进行小流域治理,来改变当前的窘境。

    目前,该村的小流域治理大部分已经完成,剩下的部分也将于近期完工。记者在现场看到,四五个村民正在挖掘溪床,建造防洪堤。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开展小流域治理后,溪水变得干净了,一到下大雨,溪水也不会溢出,泥沙也不会被冲到农田里。下一步,他们将整理田边的灌溉渠道,把溪水合理利用起来,灌溉农田,这样大旱时也能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创马蹄笋品牌增加收入

    “现在,马蹄笋是我们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也是我们村的一张名片。”彭启好说,村里种植的马蹄笋口感特别好,村民们早上一拉到市场上很快就销售完毕,在采笋的季节,一些种植户一天卖笋能收入四五百元。

    据了解,马屿斡村是在10多年前开始种植马蹄笋的。刚开始,一些村民把自家吃不完的马蹄笋拿到附近菜市场上去卖,结果销路很好,顾客反映也非常好。而马屿斡村的山上大部分是空地,在这些空地上种上马蹄笋,或许是村民致富的一门好路子。

    2006年,马屿斡村的7位马蹄笋种植户组织成立了绿竹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销售马蹄笋。“合作社成立后,马蹄笋的销售一年比一年好,种植户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很多村民都要求加入合作社,跟着种植马蹄笋。”彭启好笑着说,现在合作社的社员已经达到63位,马蹄笋种植面积达到1500多亩,今后村里将把竹林作为一个精品园区来建设,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加强竹林管理。

    今年,马屿斡村的马蹄笋大获丰收,销售价格也比去年要高。“5月份刚开始采笋时,市场销售价每公斤70元,比去年同期每公斤高出10元,今年全村卖笋总收入预计超过100多万元。”彭启好说。

    据介绍,马屿斡村的马蹄笋价格一路走高,销路还是越来越好,主要得益于绿竹生长的环境较好。该村竹林主要分布在梅峰山的半山腰,海拔300多米,采用山水灌溉,施用有机肥,不喷洒农药。另外,山的周边没有工厂,也没有污染源,生产出来的马蹄笋是原生态产品,品质自然高。

    马蹄笋价格高的另一个原因是最大限度的保鲜。彭启好告诉记者,马蹄笋采挖出来后,遇到空气就会进行有氧呼吸,时间一长,呼吸达到高峰,竹笋就会变老变硬。为此,他们把竹笋挖出来后马上拉到市场卖,确保笋的新鲜。有一次,凌晨3点多,记者跟随种植户上山挖笋。记者注意到,当时很多种植户头上戴着矿灯在挖笋,一眼望去,白亮的灯光在黑暗的竹林里一闪一闪,照亮种植户的致富路。

    当天,种植户李老伯挖了50多公斤马蹄笋,挑下山后就准备拉到马屿的菜市场去卖。“现在是凌晨3点半,我把马蹄笋拉到马屿菜市场就5点多了,天色也已经亮了,就有人过来买笋了。” 李老伯说,这时的马蹄笋刚挖出来没多久,还比较新鲜,吃起来口感好,顾客喜欢,价格也就高了。

    如今,马屿斡村的马蹄笋在市场上知名度越来越高,一些不法分子开始用普通的竹笋冒充马屿斡村的马蹄笋。兼任马屿斡村绿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杜建玉说,为了杜绝类似事件,下一步他们准备申请商标,对马蹄笋进行QS认证,同时对马蹄笋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村民收入,实现发家致富。

    引导种植更多高效经济作物

    马蹄笋的成功,让马屿斡村村民看到了种植经济作物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去年10月份,一些村民开始从丽水引进鱼腥草进行种植,结果市场销路也很好。于是,很多人纷纷效仿,也在自家的田地里种植鱼腥草。今年,村里已有40多户村民种鱼腥草,种植面积已达到20多亩。

    “鱼腥草的根可以当菜吃,也可以入药,市场需求量大,行情比较好。”杜建玉说,现在一点也不担心鱼腥草卖不掉,一到成熟期,一些客商会上门来收购,批发价每公斤10元。据了解,鱼腥草生命力比较强,比较容易种植,属于“成本低,产量高”的经济作物,它带来的经济效益比番茄还要好,比较适合农民种植。

    杜建玉告诉记者,以前马屿斡村比较穷,村民收入低,通过种植经济作物,村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逐步得到了改善。今后,村里将进一步支持村民种植经济作物,帮助他们引进更多品种的经济作物,想方设法提高村民的收入,实现村民致富的梦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聚焦点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在现场
   第00005版:议事厅
   第00006版:微播报
   第00007版:广 告
   第00008版:玉海楼
大山下的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2 大山下的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2014-9-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