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问道”于地 智慧治水
——我市地下综合管线普查第一阶段工作侧记

    “问道”于地  智慧治水

    ——我市地下综合管线普查第一阶段工作侧记

    ■见习记者 胡叶 通讯员 孔祥松 孙克锋

    瑞安,一座依水而发展、因水而灵动的城市。在城市的地下,埋藏着城市“血管”,承载着城市水流的“脉动”。

    可见,治水之战,“地下问题”不容忽视。只有先摸清瑞安的地下综合管线,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管理,才能长久有效地巩固“五水共治”的成果。

    今年6月以来,市住建局紧密联系实际,不断创新方式,全力推进我市地下综合管线普查工作。而普查第一阶段工作在顺利开展、初显成效的同时,也为治水工作铺实基础,带来数字化的“智慧治水”。

    边普查 边应用

    已为“五水共治”提供2573幅地形图

    “‘城市血管’的健康运转是‘五水共治’的必要基础。”一见面,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开门见山地说。该局也正是按此践行,全力推进普查工作。

    据了解,我市计划用3年时间细摸全市约7500公里地下线路,包括埋设于地下的给水、排水、综合管沟等10余种专用管线及其附属设施。而普查第一阶段的对象,是市中心城区21平方公里范围内约950公里线路。

    目前,普查队伍已完成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普查400公里左右,预计将于9月下旬完成全部外业工作;而数据入库和内业数据整理工作正处于准备阶段,力争10月中旬收官。

    “如果按照‘先普查、后应用’的顺序按部就班进行,也可获取精确的地下管线信息,但由于应用工作落后,将造成不少资源浪费,十分可惜。”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及时、有效地发挥普查数据的效应,他们采取了“边普查、边应用”的措施。

    结合实际情况,一些普查成果已经在“五水共治”工作中进行了有效转化和利用。据统计,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市住建局地理信息中心共为我市“五水共治”相关项目无偿提供1:500数字地形图数据2573幅。

    “真是及时雨。”一些水利市政工程相关人员这样评价“边普查、边应用”的好处。他们纷纷表示,通过申请免费得到这些“新鲜出炉”的普查成果,用作工程决策的参考数据,节省不少资金投入,便利是实实在在的。

    建系统 立规范

    地下管线信息“一张图”让治水更智慧

    大雨内涝、污水倒灌、停水断水……近年来,因地下管线现状不明、规划不当、管理混乱导致的水患和事故频频发生,加强地下管线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已迫在眉睫。那么,该如何利用普查数据协力打好治水“地道战”呢?

    “做好治水‘记录员’的同时,还要做好治水‘监测员’。今年10月底,我们将正式推出‘地下管线信息处理系统’,以建立详尽精确的数据库为基础,对我市地下管线进行动态管理和智能分析,希望打造地下管线信息‘一张图’管理模式,为‘五水共治’添上智慧的‘数字眼’。”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目前系统的框架已开发建成,第一阶段普查所获取的管线探查属性数据、空间属性数据正在整理中,随即将手工录入数据库。为确保数据准确性,数据录入时会经过系统程序查错功能进行人工修改,在数据录入完成后还将进行100%校对检查。

    此外,对于这张“地下管线图”的标准化管理,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我市还将出台《瑞安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暂行办法》,大到地下管线工程建设行为,小到地图标注的“符号”,都将一一作出权责清晰、标准统一的规范,其中也将对实行地下管线信息“一张图”管理模式作出详细要求。

    “今后,随着普查工作的全面铺开和信息处理系统的科学应用,瑞安的每一条地下管线都将陆续拥有自己的‘户口’。”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到时候,哪里管网堵塞了,哪根管子在排污,属于哪个责任单位,动动鼠标一查便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在现场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1版:微播报
   第00012版:随手拍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金周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年内仿古修老屋120间
“力诺杯”首届RBA联赛
篮球公益活动开幕
简明新闻
“问道”于地 智慧治水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2 “问道”于地 智慧治水 2014-9-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