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丝侨情注故土 一片丹心报桑梓
■记者 陈丹丹 通讯员 余锋付
“有市场的地方就有瑞安人,没有市场的地方就有瑞安人去创造市场”,这话一点都不夸张。据今年全市侨情调查最新统计,瑞安现有海外侨胞11万余人,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法国、意大利的华侨,每5人中就有1人是瑞安人。
瑞安人的血脉里,流淌着敢闯、敢拼、敢为天下先的基因,同样流淌着情牵家乡回报桑梓的基因。从修桥建路、捐资助学、赈灾救难,到建校投身教育、创业助推民生、建言参与社会管理,瑞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背后,都能发现瑞籍侨胞的身影,他们满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报家乡,恩泽这片故土。
公益事业背后侨胞身影无处不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瑞籍侨胞虽身在万里外,却仍念祖爱乡,心系桑梓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令人叹服。
2012年,旅美华侨池士勋把毕生积蓄1000万元人民币捐献给瑞安中学用于教学楼建设,回报母校的恩泽;成立于1998年,由旅荷瑞籍侨胞组织发起的公益性社团——荷兰瑞安教育基金会,十几年如一日,无私参与扶贫助学公益活动,资助学生达1600多名,累计资助金额达650万元;另外,还有蔡笑晚家庭成立“蔡笑晚教育基金”,徐银荷女士成立“银荷助学金”,旅美侨胞倪杰、旅法侨胞翁金安夫妇出资捐赠教学楼……
瑞籍侨胞时刻关注着家乡学子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兴教育人只是瑞籍侨胞致力公益的一个方面,那些事业有成的瑞籍侨胞,致富不忘反哺家乡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更是少不了侨胞的慷慨付出。
桂峰社区和枫岭社区位于我市的西部山区,这里80%的人口在海外谋生,是我市典型的华侨社区。这里的每一段路,每一座桥、每一所学校、卫生院、自来水等公益项目无不凝结着侨胞的心血。可以说,如果没有侨胞的支持,就不会出现侨乡如今安居乐业的景象。
2003年,旅法华侨郑品海出资32.8万元为家乡修建“海霞桥”,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问题;2010年,旅意华侨詹杨毅捐资100万元用于桂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用及设立“侨爱助学基金”;在湖岭亦垟村,旅西华侨周岩凯前前后后共拿出100多万元支持家乡“美丽侨乡”建设;旅西华侨黄发银出资60万元为家乡父老乡亲建造广场,提供休闲锻炼健身场地……家乡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侨胞的心,他们把繁荣家乡、造福桑梓当成自己的责任。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接受侨胞善款累计达1.5亿元以上,涌现出了郑贤领、董贤构、程志骇、潘世锦、杨余律、郑云星等多位瑞安市道德模范、“十大感动瑞安人物”等侨界慈善明星。
华文教育留住中华文化的“根”
曾经捐资100万元,支持家乡开展海外华文教育事业的旅法侨领杨明表示,在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以来,他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教育和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海外的华侨华人子弟,更应该继承和弘扬祖国灿烂文化。可见,不忘中华文化,重视华文教育,已成为海内外乡亲的共识。
从2006年开始,市侨办先后举办了7届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相约瑞安”活动。学习中文、诵读经典、略晓瑞安传统及历史、体验家乡民俗风情……至今已有近300名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瑞籍海外华裔青少年回乡参加此项活动,以此留住中华文化的“根”。
而作为海外华人后代学中文的主要渠道,扎根海外的华文学校更是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个重要的任务。多年来,瑞籍华侨关注并投身海外华文教育建设,已在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创办了12所中文学校。
“这些华文学校是中华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最正规、基础最雄厚、效果最好的一种教育形式。”据了解,近年来,“侨二代”们也逐步通过办媒体、开医馆、开展文化节、捐资助学等形式,加入到华侨爱国统一战线。
侨胞回归投资创业助推民生
繁荣故乡经济是海外侨胞的共同心愿。为了家乡的繁荣富强,侨胞们开始变“输血”为“造血”,纷纷在家乡投资办实业,发展经济,出现了瑞立集团、光裕集团、安阳高级中学等一批侨资企业和民办学校。
2003年,罗马尼亚华侨赖飞虎出资1.2亿创办了瑞安市安阳高级中学,为家乡培育了不少优秀的莘莘学子。今年夏天,由旅意华侨程德育三兄弟投资2500万元开发建设的高楼“风暴山谷”水上乐园一期工程,在炎炎夏日为瑞安市民带去了清凉乐趣。
“接下来,还有一批‘高大上’的项目,在侨胞的资金助力下,将展现在市民眼前。”据市侨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利用侨资带动经济起飞,培育出众多优势特色产业,已成为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财富。目前,由旅西华侨周岩凯先生投资重金打造的高楼乐水休闲养生度假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
群凤还巢,百鸟归林,有人带回了资金,也有人带回了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由旅居西班牙的瑞籍华侨黄其亨投资的浙江仙之源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现已成为我市规模最大的铁皮石斛基地。旅意侨胞曹高林与福建省林业研究所合作,回乡建立香樟种植基地。旅美海归博士刘戈平于2011年回乡创办普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营电子内窥镜等系列高科技产品,主要应用于公共安全、反恐刑侦、安全监察、生物医学、机械工业、航空航天、交通等领域,现已销售至北美、欧洲、澳洲等。留英博士余忠传回乡加入家族企业瑞大集团有限公司,利用所学知识带领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并成功参与了伊拉克油田恢复生产项目、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净化项目等国际工程项目。
“以侨引资、以侨促贸”,侨胞回归投资“高大上”项目,无疑为瑞安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集结侨力参与五水共治工程
“百舸千舟摇摇摇,一河两岸桥桥桥”的水乡风光,正是侨胞对家乡最美好的记忆和眷恋。
今年初,我市全面打响“五水共治”攻坚战,广大侨胞带头捐款,参与家乡治水。在6月份召开的推进“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大会暨“五水共治”募捐仪式上,我市多家侨资企业捐资达1800余万元,其中旅西华侨黄其亨捐资150万,成为我市为治水基金捐资最多的个人。
汇集而成的众多爱心之举中,既有以直接捐资的形式参与的,也有以投资项目、污水处理设施等形式参与的。
由省侨联和浙江达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捐赠的一套德国PKA湿地农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已在马屿镇大南社区圣井村正式运行使用,成为温州首个侨联助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示范点。
据介绍,该项目可把圣井村80户村民的厨房废水、洗浴废水和化粪池废水变成循环可利用的水。“现在有了这个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真是解决了我们村发展的一个大难题,且这个系统处理过的水还能灌溉农作物。”
除此之外,广大侨胞还积极发挥“侨智”,为“五水共治”出谋划策。日前,莘塍街道就迎来几位特殊的“客人”为境内黄家浃河、河口宫河治理“把脉”。
“他们是由几位拥有专业治水技术的‘海龟’组成的治水专家团,是本次省‘2014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为国服务志愿团’活动专家团中的一组。”莘塍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有了技术支持,黑臭河整治开始轻松了。
多措施多渠道服务侨界民生
更优的服务和更高的效率一直是我市做好为侨服务的宗旨。
今年5月,功能齐全的侨务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不仅及时向海内外瑞籍华侨传递了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闻信息,也极大方便了侨胞侨眷咨询相关涉侨政策。“在平台上输入关键词或数字发送至平台,就可查询到相关政策信息,真是人性化。”在意大利从事批发贸易的林女士在试用后啧啧称赞,这一举措也得到了国侨办的肯定。
多年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涉侨事务,着力加强侨务组织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维护华侨合法权益,关爱留守侨属侨眷,使华侨及其亲属感受到家乡的浓浓关爱之情。
今年7月份,市委、市政府举行市“法律服务侨界”工作会议暨侨界社团与法律服务单位对接签约授牌仪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包括296名法律工作者、10家律师事务所、10家基层法律服务所在内的丰富法律资源,为广大侨团、侨胞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在全省尚属首例。同时,成立侨界政协委员工作室,进一步倾听侨界群众呼声,体察侨界群众意愿,开辟侨界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的新渠道。
据悉,下一步,市人民法院还将在海外开展涉外诉讼视频庭审工作,此项工作将大大缩短办案周期,降低华侨诉讼成本,这也是今年市侨办积极搭建平台为侨服务的一大便民措施。
此外,为了凸显为侨服务,市侨办通过制作为侨服务指南小册子,开通侨务官方微博和侨网,并在市行政审批服务网、全省政务服务网等开展为侨服务工作,多措施多渠道服务侨界民生。为了方便华侨办理回国定居手续,市侨办将实行网上审批联网工作,预计十月上旬并入温州侨办网上审批系统,届时华侨只需在市侨办审批窗口就能领取“华侨回国定居证”。
瑞安侨务官方
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