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0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路、植树后更美了
三都岭成塘下人休闲健身好去处
村民在三都岭公园晨练

    修路、植树后更美了

    三都岭成塘下人休闲健身好去处

    ■见习记者 潘敏洁/文 陈立波/图

    这段时间,每当朝阳破晓或落日余晖时,塘下北堡村村民缪利民便前往三都岭锻炼。上三都岭锻炼,已成为很多塘下人的生活习惯。

    “修路后,上下三都岭方便多了,每天有三四百人前来锻炼。”缪利民说。

    水泥路盘旋而上,锻炼者络绎不绝

    日前,记者跟随北堡村村民蔡献洪、缪利民等人驱车前往三都岭。宽阔的水泥路盘旋而上,路旁今春栽下的香樟、桂花树,已绿意盎然。

    据了解,三都岭的这条水泥路长4公里,宽6米,一些转弯处甚至达8米宽。在行驶至3.2公里处时,一块指示牌映入眼帘——往南至寨山,往北最终至市区虹桥北路。驱车往南,眨眼间便到了一块山坪,这里就是寨山。

    寨山的山坪上,排列着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四周聚集了不少锻炼的人,他们或在健身器材上活络筋骨,或倚坐在石椅上休憩望远……脚下的都市繁华,随着山间鸟语渐行渐远,留下一片大自然的惬意。

    坐在石椅上小憩的西南村村民颜伟奎是三都岭的常客,也是修建健身器材所在场地的发起人之一。以前这里杂草丛生,2011年,颜伟奎带头组织捐款,最终筹得2万多元,又向市体育局申请了健身器材。

    山坪另一头,刚铺上了泥土。“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停车位日益趋紧,这块地将建设成停车场,预计面积达900多平方米。”缪利民说。

    山坪北首是三都岭公园。该公园建好已有7个年头,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每天凌晨都有上百人前来锻炼,这还不包括那些运动团体组织的活动。”蔡献洪说。

    正在用健身器材锻炼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来自贵州,在塘下已住了四五个年头。“经常来三都岭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以前大路没修时,我们沿着台阶走上来,修了水泥路后开车上来,快了很多。”站在她旁边的小伙子接茬道,凌晨五时左右,这里更热闹,跳广场舞的、跳健身操的人挤满了公园,转个身都难。

    山上杂草丛生,村民两次捐款修路

    美丽的三都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锻炼者,很难想像,就在去年,因为山路不好走,它还被戏称为“蜀道难”。

    60岁的北堡村村民余成金是登山爱好者,这些年来,他每天凌晨到三都岭上锻炼身体。修路前,山上只有一条狭窄的台阶路,登山很吃力,尤其是下雨天,道路更是难行。于是,他产生了修路的想法。

    “三都岭是附近村民登山的理想场所,大家早就有把山上的道路修一修的想法。”发起者们提出修路的想法后,很快得到了三都片村民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掏钱,很快就筹集了100多万元。

    2007年,一条长4公里、宽6米的泥石路修建完毕。“当时由于资金有限,只能先修泥石路。”余成金说。

    泥石路的修建为登山者带来了便利,也留下了一系列问题。“时间久了,泥石路渐渐被杂草覆盖,难以骑行,一遇大暴雨或台风,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塌方,存在安全隐患。”

    去年,村民余成金、缪利民、蔡献洪、张田弟等11人再次倡议捐款铺路,塘下19个自然村的村民、企业主积极响应,最终筹得500多万元。“多的拿出了十几万元,少的也有几百元,甚至路过的其他街道村民也慷慨捐资。”缪利民说。

    而为了用好这笔捐款,这11人更是亲力亲为。60岁的林普权做起义务驾驶员,每日跑上跑下地买材料、买配件;64岁的张田弟每天夜里起来清点水泥等材料;为监督施工,大家轮班换岗盯着施工队……不到3个月,4公里长的道路建成了。今年开春,他们又采购了500棵树苗,绿化三都岭。

    如今,看着一群群锻炼者,当初的辛苦全部化成了心中的甘甜。“为塘下增添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这一切就都值了。”他们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聚焦点
   第00003版:专版
   第00004版:在现场
   第00005版:在现场
   第00006版:专版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1版:百姓事
   第00012版:百姓事
   第00013版:微播报
   第00014版:人物志
   第00015版:广告
   第00016版:乐周刊
   第00022版:百姓事
城东村完成城中村安全综合整治任务
陈岙村悬赏万元
寻找肇事者
三都岭成塘下人休闲健身好去处
三辆问题客车
被查扣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新塘下 00010 三都岭成塘下人休闲健身好去处
2014-9-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