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禁伞”岂止荒唐
■剑 胆
近日,河南驻马店市某小学有家长反映,该小学给班主任以及学生家长群发短信,严禁学生雨天打伞,进出校园一律只能穿雨衣,如果发现有学生打伞进入的,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
乍一看到这样的新闻,笔者觉得既新奇又可笑。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很有特色的禁令并不鲜见,比如禁赌令、禁烟令、禁食令、限购令、限牌令等,但是像禁止学生雨天打雨伞这样的“禁伞令”还真没听过,更没见过。
按理说,雨天打雨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河南该校非但不按常规“出牌”,还硬是以“安全”为由,宁愿让孩子跑步淋雨也不许他们打伞进校,否则将遭到严厉的处罚。面对学校如此奇葩的规定,很多家长感到不可思议,纷纷质疑,“这不是个打伞或者穿雨衣的问题。打伞有危险,就禁止打伞,那尺子、笔,还有圆规呢,以后是不是都得禁止?难道穿雨衣进校就安全了吗?”
很显然,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学校管理者把安全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自控能力比较差,相互打闹或者不小心戳到别人的眼睛这是大家可以预见的事,相比于穿雨衣,雨天打伞确实客观存在某种更大的安全风险。但是,就因为存有安全隐患而立即予以禁止,这是否有矫枉过正、因噎废食之虞呢?
近年来,一些部门和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习惯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维,经常“禁”字当头,热衷推行各种消极的校园禁令。比如,因为担心学生安全,许多学校减少了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有的学校甚至删除了中长跑、跳高等所谓危险系数比较高的运动项目;同样是因为怕学生出事,一些学校干脆取消了春游等学生集体户外活动……
笔者以为,无论是从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还是从教书育人的使命感的角度来看,这种一禁了之的做法,不仅简单粗暴,而且荒唐可怕,表面看似无微不至的“护佑”,实则是推卸责任的“懒政”。这其中或许会有些不可言说的无奈,但同时也暴露了某些管理者不作为的心态。安全教育,不能因为怕出事儿,就放弃教育时机,正是因为打伞有隐患,才更应该告诉学生如何安全用伞,直至学会正确打伞。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本义就是教学生学会生存。一个长期置身于重重禁令庇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是很难直面一个高风险的社会的。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请早日解除那一道道紧箍的禁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