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当头,
莫让侥幸
战胜理性
■薛建国
3年前曾办“零元购车”团购活动,承诺购车顾客可“三年返还购车款一半、或六年返还全款”,吸引百余位顾客团购,并都交了万元左右的保证金。然而,今年起,有顾客发现已联系不上久龄久相关工作人员。记者调查发现,“久龄久汽贸”上山根原店址一楼已经租给另一家汽车公司一年多时间,二三楼人去楼空,唯有“久龄久”的招牌还在……(相关报道详见本报9月16日和9月24日6版报道)
这种行为是消费者质疑的非法集资还是律师所说的“预期违约”,现在还不好说。前者涉嫌刑事犯罪,应该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从报道看,好像未进入这一环节。消费者有权怀疑,但不能作数。如果是后者,那就得打民事官司,这必须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一是周期长,二是官司赢了未必能拿到钱。
经营者的无良行为理应受到谴责,而作为消费者,是否也应该从中汲取一些教训呢?从眼下披露的事实看,经营者的欺骗行为是很明显的。可以说,从一开始设计的就是一个陷阱。骗局并不高明,他骗局设计者懂得抓人的心理弱点:侥幸。
这种极具诱惑的促销活动,10多年前非常流行,现在不多见了,现在更多做的是钱的生意,好听的名字叫理财,即在高额利息的诱惑下借钱给别人,即钱生钱,100万元一年的回报可能80万元,如此,能不让人变得疯狂?
有人说,只有当泡沫彻底破灭了,上当者才能清醒。这话不对,因为不少上当受骗者,事先是看出问题的,比如,一些人没有实业依托高息吸储,运转方式说白了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最终命运就是一个死。这一点,不少人是能够看明白。但在巨额利息面前,占上风往往不是理由而是侥幸。他们相信多米诺骨牌终究会有被推倒的那一天,但那时他们已完美抽身而出。侥幸心理,某种程度上就是赌徒心理。
“三年返还购车款一半、或六年返还全款”,久龄久的这种促销活动,明眼人一看,完全是亏大本买卖,从长远看,也没有赢利点,作为一个理性消费者,这时不能不问,他们为何要这么傻干?也许心里犯过嘀咕,但“好事”当前,侥幸心理占了上风。现在事实表明,久龄久牵扯多起经济纠纷,这种促销方式就是急于圈钱,其企图无非是拆东墙补西墙或者为了“跑路”之需。
很多时候人都有侥幸心理,骗子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把人玩弄。今天,人们认识久龄久,但明天,当换个马甲久龄久又站在你面前时,你可能又成了一个受骗者。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我们该作如何反思?
这时,就需要我们的职能部门在法律的作用下,加强监管,压缩骗子的生存空间。假如,作为市场监管方的工商部门,一开始就对久龄久这种带有欺诈性的促销活动进行调查,也许,今天就会少了很多“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