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1版:要闻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业化生产 产业化经营 社会化服务
我市绘就现代农业发展新画卷

    专业化生产 产业化经营 社会化服务

    我市绘就现代农业发展新画卷

    本报讯(首席记者 严小章)前几天,种粮大户项宝荣有空就会去天井垟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田里转转。看着水稻马上就要露出谷粒了,项宝荣对今年丰收信心满满。“过去这里曾是有名的‘涝区’,经过连续3年的治理,已成为浙南地区连片面积最大的粮食生产区。”项宝荣说,自己今年种植面积比去年增逾八成。

    曾经的“涝区”华丽转身为万吨粮仓,这是我市在农业“两区”建设中的精彩一笔。我市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抓手、主平台,集聚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资源向“两区”倾斜。3年多来,全市共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9.42万亩,省级综合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0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4个。通过“两区”建设,我市农田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农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两区”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0%以上。

    “两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011年至今,我市财政共安排农业“两区”专项资金1.99亿元,整合部门各类资金3亿元,带动民间投入1.2亿元。为千方百计保障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我市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建设予以全额补助,有效解决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问题。天井垟综合治理工程就完成了34公里河道的全面疏浚。去年面对超强台风“菲特”,原本农田排水需四五天时间,当时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基本排干了,迅速从灾难中复苏过来,成功破解了天井垟的“锅底”困局。

    农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土地要素资源的有力支撑。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同时,运用粮食直补等经济手段,引导土地要素向农业“两区”集聚。2013年以来,全市已登记备案设施农用地项目86个、面积397亩,其中“两区”项目占了 90%以上,建成了稻谷烘干中心、水稻育秧中心等一批“两区”重点配套设施。2013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1万亩,全市土地流转率达63.3%。

    我市在扎实推进农业“两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我市全力推进镇街、村、基地、农户四级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全市12个涉农镇街已经全部建立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特别是投资1800万元的马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设有六大服务平台,农民在此可以享受到市场信息、农资直供、信用贷款、科技支撑、农业电商、产品追溯等全方位服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五水共治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在现场
   第00007版:莘塍新闻
   第00008版:微播报
   第00009版:议事厅
   第00010版:人物志
   第00011版:玉海楼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专版
   第00014版:专版
   第00015版:专版
   第00016版:广告
我市绘就现代农业发展新画卷
瑞安日报 要闻 00001 我市绘就现代农业发展新画卷 2014-9-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