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莘塍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莘塍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迎来第14家入驻单位
“三新”模式巧解“何处办”、“由谁办”、“怎么办”
莘塍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社保窗口
莘塍街道公共服务中心

    莘塍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迎来第14家入驻单位

    “三新”模式巧解“何处办”、“由谁办”、“怎么办”

    ■记者 潘敏洁/文 见习记者 陈立波/图

    近日,广播电视中心站工作人员心中难掩欢喜,经过与莘塍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的协商,国庆后,他们将集体进驻该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开启全新的服务模式。这是继社保、住建、招投标等后,莘塍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进驻的第14家单位。

    实地体验

    莘塍街道

    公共服务中心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新兴路的莘塍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3.5亩,建筑面积2984平方米,总投资1000多万元,于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共分四层,其中一楼为办事大厅,设立了31个窗口、12个后台办公室。

    据莘塍街道纪工委书记诸葛启初介绍,目前,服务中心涵盖了住建、规划、土地、房管、社保、招投标、环保、民政、计生、国土、质监、卫生、流动人口等13个事权功能,现有工作人员53个人(实行AB岗),服务半径3.5公里,服务本辖区7.5万人口和8万外来人口。

    服务中心一楼为办事大厅,分为东厅窗口和西厅窗口。在东厅窗口入口处的墙壁上,有一块硕大的电子显示屏,上面滚动播放着各窗口政务信息,清楚明了;西厅窗口入口处的墙壁上挂着工作人员一览表,旁边展示了每季度评选出的窗口单位流动红旗和服务标兵,以便于市民对服务人员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作风进行监督。

    走进西厅窗口,社保、卫生、民政、环保、招标等服务窗口一字排开,对面坐着前来办事的市民,未被叫号的人则坐在长椅上等候。宽敞明亮的办事环境、智能化的叫号服务、耐心又专业的人员……这便是莘塍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给人的印象。

    在社保窗口,周女士正在为自己企业的员工上保险。在填写完表格交给窗口人员后,工作人员耐心地告知,“其中一名员工的保险在别的单位,转后才再可上报。”同时详实地告知周女士如何办理。

    “以前社保(办理窗口)在镇府路,那里的环境很糟糕,现在舒适多了;而且各个单位都集中在这里,办理手续快捷方便,少跑了不少冤枉路!”周女士说。

    新环境

    进驻服务中心的13个单位中,要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滨海新城分局占据的窗口最多,服务的群众也最为广泛,办件量最多。“一楼办事大厅有8个窗口,加上二楼办公室,总共占地面积达520平方米,占了服务中心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该分局局长林永金说。

    诸葛启初说,在所有的单位里,对于公共服务中心的落成,社保是最为迫切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莘塍所成立于1994年,负责莘塍和汀田两个街道社会保险的新增、中断、恢复、终止和转移,工伤调查认定,劳资纠纷、仲裁调解等工作。

    “原莘塍社保所位于镇府路,占地面积仅180多平方米,空间狭窄不说,环境卫生也相当差。”林永金说,当时该所在两间两层楼的民房内办公,一楼办事大厅仅90平方米,10来个窗口挤在一起。

    “没有舒适的长椅、没有叫号机,前来办事的群众全部堵在窗口,高峰期大厅里挤满四五十人。到了下雨天,地面又变得非常潮湿,甚至有虫鼠出没,电线被咬是常有的事,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和准确率。”林永金说。

    在窗口服务了10个年头的王华鹏感同身受。他说:“以前办事环境非常嘈杂,大家一窝蜂地挤在窗口,狭窄的空间显得更加压抑,对我们窗口人员的办事效率产生了很大了影响。”2012年8月,莘塍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竣工后,社保窗口便第一时间搬入。

    “工作环境改善后,我们还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工作人员变得更积极耐心。以前一度接到不少服务投诉,这两年情况改善了不少。”林永金说。

    新服务

    在东厅窗口的莘民社区窗口,工作人员刘桂婷正在忙碌着。“您有带结婚证吗?”刘桂婷问。窗口另一头的市民张女士摇摇头,着急地准备跑回家一趟。而此时,刘桂婷的一句话消除了张女士的不安,“让你的家人拍个照片用微信传过来吧!”

    几分钟后,张女士就顺利办理了入党计生审查。她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赞不绝口,爽快地在服务评价上按了个“满意”。

    2011年,原是大学生村官的刘桂婷选调到莘民社区,负责辖区内8个村的计生工作。“实战出真知”,多年的实战经验,令她对窗口服务游刃有余,还因此被公共服务中心评为季度服务标兵。

    用微信辅助办理手续的方式,是刘桂婷自己摸索出的办法。她说,公共服务中心的出发点是便民再便民,根据中心规定,每次办理手续我们要坚持一次性告知原则,还会给市民发放办事小册子以及留下电话号码,这都是为了让市民少跑一趟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手续办理。

    然而在实践中,细心的刘桂婷发现,仍会有部分市民带不全相关证件,此时就得懂得“灵活”。“对于那些不需要原件的证件,我采用了能即时传送影像的微信,这样能为市民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刘桂婷说。

    对于刘桂婷的灵活应用,诸葛启初大加赞赏。他说,面对多变的情况,工作人员应当学会变通,任何方法,只要能更好地服务人民、方便人民,就是好方法。

    新制度

    莘塍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由莘塍街道纪工委负责建设、管理、协调,解决群众“何处办”、“由谁办”、“怎么办”的问题。据统计,去年中心办件量达到6.9万件。

    中心是平台,人员是形象。该中心工作人员以基层站所和街道机关干部为主,实行定人定岗(AB)定责。“在人员选配方面,我们十分注重自身素质,尤其是服务态度,提出“亲情”服务,鼓励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张椅子,淡化行政服务,突出政策服务、事务服务、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同时,中心也出台了激励政策,比如每季度评选优秀流动窗口和服务标兵等。”诸葛启初说。

    而制度是根本。在服务大厅里,随处可见悬挂在墙壁上的制度规范,一次性告知制、首要问责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项项制度,一目了然。除此之外,中心还建立了窗口人员亮牌制度,制作便民服务指南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

    在制作便民服务指南制度上,该中心颇下了点心思。配备电子显示屏,用字幕显示办事窗口、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等;还在每个窗口设置服务指南卡,让群众明白“哪些应该办、应该怎么办、什么时候办”。在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上,设立招投标办事流程、政策法规以及便民服务办理事项,一句承诺时限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五水共治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在现场
   第00007版:莘塍新闻
   第00008版:微播报
   第00009版:议事厅
   第00010版:人物志
   第00011版:玉海楼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专版
   第00014版:专版
   第00015版:专版
   第00016版:广告
“三新”模式巧解“何处办”、“由谁办”、“怎么办”
瑞安日报 莘塍新闻 00007 “三新”模式巧解“何处办”、“由谁办”、“怎么办”
2014-9-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