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2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林,不曾湮没的古村落

    黄林,不曾湮没的古村落

    ■琴子

    这些年,我一有机会就喜欢去一些古镇,双脚踩在石板街上,感受着扑面而来的亲切感,迷恋着空气中氤氲着的水乡气息。

    因为我的家乡也曾是江南水乡,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的家乡变了,变得让我不知所措。小河没了,桥没了,填成水泥路了,房子都被拆了,盖成新房,家门口的院子也不见了。站在自家门口,我失去可以辨认的方向感,找不到曾经生活过的痕迹。如同小时迷路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心里莫名空落。

    但前不久去了一个湖岭的古村落——黄林,一进村,从高处俯瞰一排排石墙黑瓦老房子,犹如黑白老照片,掩映于青山翠竹间。高山上的古村落,底下的一潭溪水泛着翡翠绿幽幽的色彩,好似聚宝盆,那一刻我像发现珍宝般欣喜。

    从石阶上向下走,走在这寂静村庄里。可以看到石壁上长出的青苔,还有一些石缝间钻出的绿色小草,在诉说着悠悠历史。这些上年代的房子,大概建于晚清民国初年,至今保留着200多间。

    一间间老房子,三三五五连在一起。上年代的石头,依然是坚守故地,而历经风雨沧桑的木板依然不改古朴自然本色。只有两层楼的老房,楼下房子突出前方是上面瓦片搭出的房檐,下面用几根柱子支撑着,可以遮风挡雨。摆上几张凳子或竹椅,农活干累了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也可以坐在这和经过的村人打个招呼。一进去,是中间的客堂,基本上是放饭桌,摆放农具品之类的。有的房子已是人走楼空,院子长满青青小草。有的房子虽经修缮,仍保留了原先结构。

    第二次来到黄林留宿,住在修缮过的民房。夜晚只有蟋蟀的叫声,伴着这天籁之音进入梦乡。拂晓开窗望出去,山雾还在半山腰上缭绕。吃过早点后,我们就直奔七星潭而去。由于景点还未正式对外开放,过了三潭路还没开发好,村里74岁的吴老伯做向导,带着我们一起去。

    养在深闺人未识。逶迤千余米的溪谷之中,溪水一路流淌而下,或直奔而下或蓄成一个个深绿幽幽的深潭,其中7个颇有大家风范且各有特色。每一个潭都很美,宁如碧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路上,看到如此清脆的处女般山水,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我在心里一次次说:好美,好美!

    想起余秋雨先生笔下一文《道士塔》,出卖敦煌藏经洞经典典籍和国宝的罪恶,并不能完全由王道士一人承担,还有当时中国落后的社会制度、腐败的官场环境。可是面对我的家乡,我这一腔惆怅之情该流向何处。

    幸运的是瑞安还有黄林,能保留这么完整,成为凝固的历史。听说,一位村支书为力保古村落做了很多事,才有了现在的黄林古村落。我觉得这就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伟大的事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在现场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下通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云江潮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金周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黄林,不曾湮没的古村落
堪为后人典范
悼念
叶尚义同志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12 黄林,不曾湮没的古村落 2014-10-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