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条路的拓展轨迹 看一座城的成长蜕变
万松东路延伸线全线贯通 打通瑞城东扩经脉
现正加紧交通智能及相关配套的封 闭施工,力争年内正式通车
■见习记者 张苡铭 通讯员 薛孝永
一滴水,足以折射出太阳的耀眼光辉;一条路,更能反映出城市的沿革变化。
西起虹桥北路,东至商城大道,这是老瑞安人心目中的万松路所在,它是瑞安的城市脊梁,凝聚了几乎所有的城市精华。
而逐步向东延伸的万松东路,这条城市东扩的标志性大道,不仅延续了瑞城发展的辉煌历史,同时也见证了当今瑞安人建设瑞安、繁荣瑞安、美化瑞安的时代足迹,贯通安阳新区,串联起主城区与滨海新区,打通城市东扩节点……如今,一个依托万松东路,集聚金融、居住、购物、商务、办公等于一体的城市东进带正渐渐崛起,一个崭新的城市中心呼之欲出。
毋庸置疑,万松东路将成为镌刻在瑞安人心中的一张闪闪发光、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
旧城郊区拓出一条城市大道——万松路
在瑞安,有一条36米宽的市政公路比记者还“年长”,它叫万松路。许多年纪稍长的本地人还记得,30年前的万松路还是县城郊区的一片农田,阡陌交错,河道纵横。
今年51岁的市民张锡敏说,过去这片土地上只有市人民医院“坐镇”,从西往东,后垟、东勇、岭下等几个村庄一字排开,村庄四周被绿油油的农田包围,田园气息十足。
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县城的东大门兴建一条宽阔的街道,以提升城市品味。规划中的道路位于万松山南麓,便取名“万松路”。
万松路1985年动工兴建,1986年竣工,西起市人民医院大门口,东至商城大道,全长722米(1995年1月玉海广场竣工后,万松路向西延伸至湖滨桥,全长840米)。
“万松路算是瑞安第一条有模有样的大马路,这么宽的路当时连杭州都很少见。”张锡敏说,那时瑞安几乎没有汽车,整条路显得过于空旷,有不少人嫌它太宽。
道路建设的同时,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银行、邮电、保险等单位都在万松路边圈了块地,陆续建起一批漂亮的办公大楼,“金融街”由此崛起,现代化城市气息渐渐浓郁。
1994年,万松东路(原万松中路)建成,西起商城大道,东至104国道高架桥段,长617米。
道路建设给城市带来的变化,岭下村村民吴先生的感受最为深切,因为他亲眼看着万松东路从家门前穿过。
“这条路原是最早的104国道线,两边除了村庄,就是稻田。”吴先生说,万松东路的建成给村民带来的最大便利就是交通。“过去,除了原104国道线,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就是狭窄的田埂。道路建成后,交通方便了,整个地块也随之热闹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好项目和活资金。”
正如吴先生所言,万松东路这颗“种子”带来了沿街商铺的“生根发芽”,餐饮店、宾馆、药店、银行、超市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过去,这里属于农村;而现在,都能称为‘老市区’了!”
如今,徜徉在这条大道上,路上车来人往,路边灯火通明,不论白天还是夜晚,繁华都无处不在。
不过,随着瑞安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车辆尤其是私家车日益增多,曾被嫌“太宽”的万松路也难以保障畅通。
万松东路向东延伸“开”进安阳和滨海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瑞安旧城区不大,基本在2.4平方公里里打圈。与当时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相比,城市建设显得缓慢而滞后。挤在瑞安街头的人流中,人们会发现,瑞城太小了!
1992年,我市城市建设的思路从旧城改造的框架中跳出,在东部的土地上划了一个面积500公顷的弧圈,以“安阳”命名,开启了现代化新城区的开发建设。
“要建城,先修路。道路通了,车子开进来,百姓多起来,才能激活沿线地块。”安阳中心城区管委会副主任、总工程师陈增开如是说。
1995年,万松东路建成,西起104国道高架桥,与老城区万松东路相连,东至安阳路,长795米。这条路的建成,引领着安阳新区建设“驶入”快车道:市政大院、建行大楼、供电大楼、土地大楼等一批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办公楼,以及万松花园、飞云花园、之江花园等住宅小区逐渐“落地生根”。
郭晓芳是高楼人,1998年举家搬迁至清泰小区,算是最早入住安阳新区的一批人。“刚搬来时,安阳新区很荒凉,除市政大院和一些办公大楼竣工外,大部分项目都还在建,就连小区楼下万松东路的人行道都还没修好呢。”
1999年,市委、市政府将市政大院、政法大院迁到安阳新区,城市新中心由此崛起,也进一步推动了新区的建设步伐。
上世纪90年代末,万松东路向东延伸至罗阳大道;本世纪初,万松东路又将触角伸向了莘阳大道。至此,它在安阳境内全线贯通。
“道路修到哪,城市就发展到哪,安阳新区的繁华一定有万松东路的一份功劳。”陈增开说,从推动城市发展来看,万松东路也是功不可没。“首先,它引领城市向东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其次,它带动周边地块的开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最重要的是,它促进了瑞安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力,扮靓了城市门面。”
郭晓芳说,2000年后,新区内已经是高楼林立、车流不息,热闹繁华之景与昔日的荒凉田野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随着瑞安城市中心向东移,紧挨主城区的莘塍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万松东路就是瑞安突破城乡发展界限的“助推器”。
2004年5月,长1100多米、宽60米的万松东路莘阳大道至莘塍街道码头南路段工程开工,因该路段当时属于农田,道路建设顺利,于2005年10月竣工。而码头南路至上岸池这段道路原来就已存在,是过去莘塍街道和平、农场、里岸等村居建设时建成的道路。
显而易见,万松东路在此“戛然而止”。
万松东路延伸工程一期
打造瑞安城市东进带
“用心谋划、用力破难、用智建设”,这“12字方针”道出了万松东路延伸工程建设的良苦用心。因为它不是一条普通的交通道路,从设计之初就承载起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任。
以前的万松东路尽头是一条三叉路口,来往车辆很多,交通拥堵频繁,群众怨声载道。当地市“两代表一委员”对建设万松东路的呼声也是非常强烈,9个建议和提案直抵历年市“两会议事殿堂。当时的莘塍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顺势力倡,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议开工兴建万松东路延伸工程。
莘塍镇委镇政府的要求和来自民间的疾呼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9年4月万松东路延伸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通过大量前期工作,一期工程于2010年10月23日正式拉开战幕。
时任常务副指挥、莘塍镇委书记的林政洪在开工仪式上表态:“万松东路延伸工程是瑞安城市建设的一个新篇章、是莘塍融入市区的一个里程碑,我们将铁定决心、知难而上,全力以赴、破难而进,使其成为带动一片、造福一方的民生工程。”
同时,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经过反复组织论证,决定以万松东路为发展轴,通过道路建设、两侧拆迁、整体开发相结合,带动道路两侧600米范围内区域整体拆迁、集聚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条汇集金融商贸、居住展览、行政办公,展现都市独特景观魅力的城市发展带。
在瑞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市委明确提出,“推动城市东扩发展,以万松东路延伸线建设为突破,形成城市东进展示带”,坚持把万松东路延伸工程作为“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瑞安”的重要抓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定期督战,滨海新区、原万松东路延伸工程建设指挥部、莘塍街道和国土、住建、市政等部门协同作战、狠抓落实,通过近4年的艰辛历程,这条路即将全线贯通。
通衢大道即将“破茧而出”
昨日,记者沿一期工程一路东行,看到温瑞塘河上已架起一座宽阔的桥梁,工人们正在铺设大桥两侧的主车道沥青,不日即可完成。
滨海新区地政拆迁局局长林孝海表示,塘河大桥桥宽70米,是我市目前最宽的市政桥梁,桥梁中间设置的10米绿化隔离带在我市现有桥梁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谈起桥梁建设,他告诉记者,为了实现道路与6米高的桥梁之间的平稳过渡,新区上下费了不少心思。
“我们在塘河大桥的引桥两侧打了800余根30多米长的预应力管桩,并使用了轻质泡沫混凝土进行软基处理,减少引桥路面的不均匀沉降,防止跳车。”林孝海说,此方法具有很强的耐压强度和抗老化性,在瑞安尚属首例。两侧引桥施工只用了20天,与以往利用矿渣填方相比,施工时间至少节省了一半。
走过塘河,记者来到了二标段施工现场。二标段因高难度的政策处理问题,是3个标段中最晚开工的。尽管如此,工人们还是奋起直追,于29日率先完成主车道沥青铺设。
再往前行,从东新路至滨海大道一段是三标段,长达2020米,当天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300余米路段的沥青铺设。
位于三标段起点的前埠浦改道工程在全市道路工程中是少有的。林孝海介绍,前埠浦改道后从双向六车道中间穿流而过,充分展现江南水乡的风情韵味,这也开启了我市景观大道的先河。
在前埠浦改道工程中,滨海新区对于填河段的软基处理是慎之又慎。“这一河段底下的淤泥层达20米深,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我们运用了钉型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这在我市也是首例。”林孝海说,钉型桩打了25米深,直穿淤泥层,大大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和整体性,能最大限度预防路面不均匀沉降。
现如今,徜徉在三标段的万松东路上,景观大道已依稀可见:整齐的驳坎垒起高高的屏障,清澈的河水缓缓流动,河道两旁双向通行的柏油路笔直向东绵延……
滨海新区有关人员介绍,新区投入1000万元用于道路绿化工程,道路沿线将交错种植常绿、落叶乔木,未来的万松东路延伸线将是名副其实的景观大道。目前,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全力督促加快交通智能、辅车道、人行道和标志标线等配套工程施工,力争年内正式通车。
期待“城市东进带”闪耀绽放
昔日繁华拥挤的小街,变成笔直通畅的大道;昔日砖墙陈旧的矮房,变成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这将是万松东路延伸工程一期给瑞安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沿线7个村居与万松东路“唇齿相依”,毫无疑问,它们将成为道路延伸工程建设的最直接受益者。万松东路一期不仅连接东新公路、滨海大道和规划中的港口大道,构成“卅”字形道路网络,成为一条带活城市东部的“大动脉”。同时,将沿途的村庄、产业等紧密串联,使原先处于郊区的滨海新区变成了城市重心,使城乡发展更趋于一体。
莘塍街道前埠村是万松东路一期工程的拆迁大村,涉及282户556间。“看着其他村子的高楼大厦那么漂亮,我们也羡慕不已啊!”该村村委会主任潘广松说,现在借着修路这股东风,旧村改造提提上日程,前埠村民的新房梦将不再遥远,不少村民兴奋地说“自己也将是个‘城里人’了”。
对于一期工程带来的辐射效应,当地一位老干部给记者打了一个比喻:“万松东路延伸线就好比一把伞的伞骨,沿线地块就是伞面。只有伞骨做好了,才能支撑伞面,也就是带动周边地块的开发建设。”
通过全市上下整整4年的努力,美好的愿景即将实现。如今,随着万松城市综合体、瑞安总部经济园等项目在道路沿线的相继落实与启动,一个全新的城市商圈正在万松东路延伸线上形成,这也将进一步吸引更多的金融、商场、超市、学校、医院等大型配套服务项目,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万松东路延伸工程二期营造城市新中心
站在滨海大道与莘塍街道前埠浦的交汇点,往西看去是万松东路一期工程正在施工的大道,柏油路平坦而笔直,城市交通“大动脉”显出雏形。往东望去,绿油油的农田一望无际,这里即将开辟出一条通向东海之滨的“希望之路”,真正连接起滨海新城起步区这个城市副中心。
这就是万松东路延伸工程二期,西起滨海大道,东抵滨海新区起步区,与一期工程一脉相承。
据了解,二期工程总长4740米,设计道路幅宽为60-76米,建设内容主要为道路工程、新建桥梁16座,并涉及各类综合管线工程、河道整治工程1550米、景观等配套工程,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
二期道路需征地512.08亩,范围涉及莘塍街道南垟、前埠、七坦和营新4个村。目前,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征地工作完成后即可全面开工建设。作为先行启动项目,万松东路延伸二期与滨海大道交叉口渠化工程通过招标,近期将进场施工。
“一条路往往能带旺一个地区。二期工程对于滨海新区而言,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滨海新区该项目负责人说,因为它直接打通滨海新城起步区与外界的通道,意味着这里将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未来的万松东路二期将会是怎样的景象?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值得期待:宽敞笔直的大道向东绵延,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学校、银行、医院等配套错落分布,绿树成排一派生机……
记者手记
一路向东的万松东路到底给瑞安带来什么?
承接主城的“黄金通道”、打通瑞安路网的“大动脉”、城市发展的“东进带”……这是万松东路带给我们最直接的便捷,但还远远不止这些。
万松东路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拓展了城市建设空间。目前,占地258余亩、总投资60亿元的万松城市综合体已开工建设,占地100亩的瑞安总部经济园一期正在编制规划方案,两侧返回地块即将出让建设……这些不仅让东西两端的城乡发展紧密相融,还直接带动了安阳新区、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为城市新中心的塑造奠定了基础。
万松东路,是一条推动区域发展之路,是一条带动经济腾飞之路,更是一条助力民生和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