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叶大、根硕、味甜 餐桌上的美味
“驮山菜头有名字,名字叫连缨”
贾小宝是驮山为数不多仍坚持种植菜头的农民
贾小宝在菜地里伺弄菜头
“菜头糖”
小宝的爱人拿出腌制一年多的“菜头糖”

    叶大、根硕、味甜   餐桌上的美味

    “驮山菜头有名字,名字叫连缨”

    ■记者  黄国夫/文  陈立波/图

    在塘下,说起驮山菜头,很多人都会顺口地说出一句话来:“驮山菜头有名字,名字叫连缨。”所谓“菜头”,是白萝卜的别称,含“彩头”的谐音,这道餐桌上的美食,温州、瑞安地区的人们十分熟悉,但是,资深“吃货”晓得,驮山菜头根茎大、味甜,是最美味的。

    如今,在驮山上种植菜头的人已经不多,但是一些钟情驮山菜头美味的人,到了菜头成熟季节,还是会特意跑到驮山上,买几只解解馋。近日,记者特意到驮山寻访,跟着菜农贾小宝的足迹,了解驮山菜头在光阴里的故事。

    “名字叫连缨”

    傍晚时分,太阳西下,慢慢躲到了驮山身后。

    今年60岁的塘下镇中爿村村民贾小宝拿起农具,向山头的菜地走去。秋日连续几日好天气,他惦记着要给地里的菜头洒点水,补充水分。

    驮山位于塘下镇西北角,其所在的驮山社区由东爿、中爿、西爿、梅林和岩头这5个村组成。

    “以前每到这个季节,这一片山头都种满了菜头,一眼望去,一排排都是整齐的绿色菜头叶。”贾小宝十几岁就开始种植菜头,到如今已有40多年的经验。说起驮山菜头,他的脸上便露出自豪的笑容。

    “驮山菜头个头大,水分多,吃起来特别香甜。”贾小宝说,市场上一般销售的菜头基本是去除了叶子的,只剩下硕大的根部。但是,驮山的农夫挑着菜头叫卖,都不会摘掉叶子,虽然菜头带着叶子增加了重量,但只要一听说是驮山的菜头,顾客依然抢着买。

    “驮山菜头有名字,名字叫连缨”这句老话,也是由此得来。“缨”,在这里是叶子的意思。这老话透着驮山人的骄傲:咱菜头有名,即使连着叶子一起卖,从来也不愁销路。

    驮山上有一条古道,是古时瑞安通往温州的重要道路之一。每逢农历十一月,驮山人家中的壮年男子,便肩挑两筐又白又肥的菜头,出去叫卖。无论是远到龙湾、苍南,还是近至飞云、莘塍,只要一叫卖,很快便会被抢售一空。

    在以前,菜头就是驮山社区5个村的经济作物,家家户户都留存菜头的种子。

    “我记得以前一担100斤的番薯干可以卖10元钱,我们驮山一担菜头也能卖个五六块钱。”贾小宝说。一担100斤的番薯干需要大约450斤的番薯来晒,还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菜头是直接从地里挖出来的,无需加工,这两相比较,还是驮山人卖菜头来钱快、来钱多。

    1993年,驮山上的5个村陆续迁往山下的官山垟片,很多农民都不再务农,现在仍在种植菜头的农户已不多,曾经满山的菜园现在也已寥寥无几。

    “菜头叶下可以站一师的兵”

    每逢白露,是种植菜头的好时节。每到这个时候,贾小宝便忙着松土、播种,期待百天后的好收成。

    驮山菜头为什么这么壮硕、爽脆?贾小宝将一个重要的原因归结为驮山优越的地理位置。

    菜头是温带作物,适宜生长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植株生长健壮,产品质量好;光照不足则生长弱,叶片薄而色淡,根形小、肉质劣。驮山的农田,都朝向东面,从早晨开始,田里的菜头就吸收着源源不断的热量。

    另外,驮山海拔1000多米,日夜的温差,也有利于营养的累积和根部的膨大。

    “菜头的选种也很重要,我们现在保留着最原始的选种方式。”贾小宝说,驮山农家一般会保留两个品种,一种是这几年从外面引进的高科技种子,而另一种则是他们自己培育出来的。

    每年到了收获季节,驮山农民都会留下几棵个头特别大的菜头,将其根部五分之一以上部位(连着叶子)割下,再种到田里,不出一个星期,叶子部分就会开出小花,结出菜籽。而这些菜籽就是菜头的种子,农家将其细心保留,来年播种。

    种植自己培育的菜籽结出来的萝卜更原汁原味,直到现在,很多农家依然喜欢用这一古老的方法来选种。

    “播种之前,要把土壤锄得足够松,才能确保菜头的生长。”贾小宝说,土质疏松有利于菜头往下生长,吃肥均匀,生长出来的菜头则是又长又大,否则容易畸形。

    正是综合了多方面的优势,才造就了驮山菜头叶大、根硕、味甜的特点。

    “菜头叶下可以站一师的兵” 、“根达横坑花坦过,藤遮湗村里北垟”,这几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还是形象地描绘了当年驮山菜头大片种植,茂盛的场景。

    “一般的菜头一只只有三四斤重,我们的菜头基本都有六七斤,有的甚至有10来斤。”贾小宝说。

    近些年来,驮山农民曾尝试着改变菜头的种植日期,比如将时间提前到六七月,但是效果不理想,经反复测试,还是用老方法才能种植出最美味的驮山菜头。

    “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

    太阳已落入山头,理完农田的贾小宝拿起农具,往家里走去。他的爱人已拿出藏了一年多的“菜头糖”,等待他的归来。

    “菜头糖”是驮山人喜爱的菜肴,只要是种植菜头的农家,都会在收获后腌上几坛。

    “我们生活在山区,平时吃的东西不多,菜头是我们最爱的美味之一。”贾小宝说,菜头易于煮食,在驮山人家中,菜头炖排骨,或大块翻煮醮着虾虮吃,或切丝清炒,都不失为一道美味。

    不过,将其略微加工,也能变成另一种美味,腌制是最普遍的方法。不过,由于腌制方法的不同,口感也各异。

    “菜头糖”是其中一种。记者采访时,特地打听了其制作方法。原来,驮山人做“菜头糖”,先是将硕大的菜头切成块,放入坛中,再撒上盐,盐不需要太多,100斤左右的菜头配几斤便可;然后将坛密封,保持一年以上的时间便可。

    腌制好的“菜头糖”闻起来很臭,但由于盐分不多,且经过一年的腌制,菜头里的糖分被充分稀释,因此吃起来软滑清甜可口。

    驮山人还有另外一种腌法。先将整个菜头洗干净,让其在盐里滚一下,然后将粘满盐的菜头直接放入坛中。坛子装满之后用圆形的木板盖上,木板上压一块10来斤重的石头,经过一个月的腌制,便可以食用。这种方法腌制的菜头吃起来很爽脆。

    菜头中蕴含丰富的营养价值,可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在我国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萝卜上市、医生没事”等谚语,也充分说明菜头特有的药用价值。

    “现在村里种菜头的人不多,每到成熟季节,很多人都会特意跑到山上来购买。”贾小宝指着山上的菜地说,再过一两个月,今年的菜头就要成熟了。

    (感谢陈义弟、陈云弟、杨益友、管永选为本文采写提供帮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5版:专版
   第00006版:在现场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1版:百姓事
   第00012版:微播报
   第00013版:榕树谭
   第00014版:广告
   第00015版:广 告
   第00016版:乐周刊
“驮山菜头有名字,名字叫连缨”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塘河风 00010 “驮山菜头有名字,名字叫连缨” 2014-10-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