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善行义举传递正能量
——市第四届道德模范速写
■记者 欧苗苗 实习生 董倩倩
“爱心是一条河流”。近日,市委市政府发文表彰季守勇、郑和、金丽珍等11位瑞安市第四届道德模范获得者。他们来自基层,他们的善行义举看得见,摸得着,使千万颗心灵变得湿润而温暖。
让有德之人脱颖而出,引领道德风尚;让有德之士实至名归,成为社会榜样。近年来,我市把道德模范典型的树立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让道德模范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努力把好人“盆景”打造成道德“风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高地上开花结果。
诚实守信模范
季守勇:用诚信撑起经商的蓝天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这是商人季守勇做生意的信仰。
季守勇在新商城经营床上用品生意已有20年之久,他坚持以诚信把关商品质量,用诚实守信来树立自己的金字招牌,从没发生过因商品质量和侵害顾客权益的投诉案件,多次被评为“诚信工商户”。
“做生意首先就讲个‘诚’字,不是自己的钱更不能拿。” 季守勇说,有时候生意忙起来难免出些差错,顾客付钱多了或是给顾客找钱少了,他都会一一记住,等下次顾客上门时立即退补给他们。甚至有时候,顾客将东西遗落在店里,他也会想方设法找到失主。
季守勇回忆,有一次,一位外地顾客不小心将装有2万元进货现金的袋子遗忘在他店里,他发现后,马上想办法寻找失主。因为那个顾客是首次来店里,季守勇并没有他的联系方式,但幸运的是在袋子里找到了对方的名片。在将钱如数归还后,那位顾客感动不已,“我就是图你这个人的信用,真好,这生意可做。”当时,那位顾客二话不说痛快地跟他谈成一笔生意,此后便成了季守勇的常客。
季守勇还严把“售前”、“售中”和“售后”三关,热忱为顾客服务,商品售出后有质量问题可以协商退货。
郑和:“有人说我傻,可我做了我该做的”
“郑和干公安工作一直都积极踊跃,小到巡逻设卡,大到抓捕行动,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这是莘塍派出所副所长陈臣对郑和的评价。
今年5月,在莘塍派出所做了一年多协管员的郑和主动要求参加协警便衣中队,积极协助所里做好各类案件侦破工作,无私无畏。6月14日凌晨4时许,所里组织警力在辖区巡逻时发现一辆可疑车辆,车上两名男子神色慌张,见有人靠近就加速离开。接到指令后的郑和迅速赶来。两名男子慌不择路翻了车,其中一人掏出一把弹簧刀,朝迎面跑来的郑和等人挥舞着。在靠近的过程中,郑和闪过了嫌疑人刺来的一刀,仍伺机抓捕。但是,嫌疑人的第二刀深深刺入了郑和的胸口。两个歹徒仓皇逃跑,郑和捂紧胸口忍着剧痛继续追赶,鲜血不断流出,终因体力不支倒地。随后,两名歹徒被制伏。昏迷的郑和被送到医院抢救,经诊断,其肝、肠、脾、胰腺贯穿伤,失血2000多毫升。
在接受两次手术后,郑和终于捡回了一条命。第二天,清醒后的他开口第一句话便是:“坏人抓住了吗?”
“有人说我傻,可我做了我该做的”这是郑和对记者说的一句话。就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郑和在工作岗位上为辖区群众的安宁付出自己的努力。2013年以来,他参与或直接抓获现行违法嫌疑人13名,其中盗窃刑事4人,抢劫刑事2人,逃犯2人,故意伤害刑拘1人,其他行政拘留4人。
胡小丽:落水儿童得救 她却被波涛吞噬
生如夏花,短而绚烂。今年国庆期间,36岁的风荷幼儿园教师胡小丽,为救一名不慎落水的男童,被江水无情吞噬。
10月1日,胡小丽带着女儿和亲朋一起前往温州市区七都街道江边露营烧烤。
事发时,胡小丽的女儿冰冰就在一旁,亲眼目睹了全过程。她说:“男童或是因踩空落水,妈妈来不及将身上的包放下,就跳到了水里救人。”冰冰见状,喊来另一名女士。冰冰回忆:妈妈不会游泳,只好用手托住男孩,向岸边推。等到离岸边不远处时,妈妈使劲一推,岸上的女士这才拉住了小男孩。但由于反作用力,她妈妈离岸边更远了。
当时,眼看着妈妈被潮水冲远,冰冰也下到水里,一只手抱住江中的一根柱子,另一只手去够妈妈。“妈妈就在我前面1米不到的地方,但我就是够不到她。”接警赶来的民警将胡小丽救起,但她早已没有生命体征。
在家人眼中,胡小丽是位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胡小丽的叔叔郑进方说,6年前,胡小丽的丈夫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她除了上班外,其他时间都在照顾丈夫和女儿。3年前,她的丈夫不幸去世,她白天在幼儿园上班,节假日和晚上又兼职做收银员,母女俩相依为命。
胡小丽见义勇为的事迹传开后,不少网友表示:“她虽然走了,但是见义勇为的精神源远流长。”
助人为乐模范
金丽珍:“我愿做那些孩子的妈妈”
她,优雅大方;她,热情爽朗;她总是带着亲切和蔼的微笑穿行于鹿木、芳庄、金川、顺泰等贫困学校,那些留守儿童亲切地叫她“金妈妈”。
不错,她是金丽珍。自从2008年创立心馨俱乐部并担任会长以来,金丽珍带领不少爱心女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给山区留守儿童以及顺泰福利院儿童当一天临时妈妈是俱乐部的传统项目,也是品牌项目。2010年以来,每年母亲节,金丽珍都会组织俱乐部的一群“临时妈妈”带着山区的留守儿童以及顺泰福利院儿童参观温州动物园、瑞安图书馆、瑞安博物馆,一起看电影、一起聚餐,给他们送上了许多节日礼物和学习、生活用品,伴他们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母亲节。“我愿做那些孩子的妈妈”,这是金丽珍由衷的感言,“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我知足了。”
此外,金丽珍和她的俱乐部还设立了助学基金,自2009年开始跟鹿木、芳庄、金川、顺泰学校结对,每年对学校家境贫困而自强自立、有所特长的学生发放奖学金2万元,鼓励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至今已累计发放奖学金40万元。俱乐部还设立基金对产前门诊就诊、住院分娩的贫困孕产妇以及贫困家庭的新生儿进行援助;资助贫困大学生,每位大学生每年资助5000元,五年来共结对大学生70名累计捐助35万元;设立未成年人帮教基地,通过教育和关爱感化失足少年,使他们步入正途。
郑贤领:一片至诚为乡亲
身在国外,心却在国内,这就是一位老华侨的桑梓情深。
现为荷兰瑞安教育基金会长、旅荷华侨总会副会长、瑞安市海外华侨华人交流协会副会长的郑贤领是高楼镇枫岭人,虽然长年在外经商,但没有忘记自己的乡邻。乡亲刚到荷兰没有地方落脚,他无偿提供容身之所;乡亲在荷兰找不到工作,他跑前跑后帮忙找工作。
在乡亲们口中,郑贤领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有什么事情找他都会予以援手。高楼镇西村村是镇政府所在地,镇政府门口的小溪上原来没有桥,一下雨溪水就开始泛滥,村民们要多走2公里的路程,才能去对岸买菜。村里很想集资在溪上修一座桥,但苦于没有资金,大伙儿一合计想到了郑贤领。
“本来大家只是希望他捐助部分资金,没有想到他主动全额认捐,而且毫不计较到底要花多少钱,只要求将桥修好。”该镇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如今,小溪上由郑贤领捐资筹建的这座长100多米、宽约5.5米的水泥桥,很是气派。
不止这些,多年来,郑贤领为家乡修建水泥路、安装全村自来水管、架设照明电线等,无偿捐资近200万元。2012年底,高楼慈善分会挂牌成立,郑贤领夫妇捐赠50万元。“拳拳赤子心,浓浓故乡情”,就这样一日复一日,郑贤领将自己的爱心回报社会,是那样的不遗余力、一如既往。
潘建欧:“帮助他人没有休止符”
2007年,一直从事志愿服务的潘建欧组建“瑞安市爱心阳光群”,带动一大批人去做志愿服务。他们不仅助学,还募捐帮助困苦群众,更会为个别特殊案例实施特别帮助。
2011年9月,潘建欧的团队接到市检察院的协助通知,一个女孩告自己的父亲犯事导致其父被抓,自己流浪街头,但还是坚持去上课。于是,潘建欧马上成立了帮扶小组,了解到孩子母亲早几年就离家出走,经过讨论:住同学家、住学校、跟亲戚生活等方式都行不通,最后大家商议租房子给她住,由志愿者们帮助她建一个家。在与她的接触中,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们帮助她改正了许多不良习惯。让人欣喜的是,9个月后,这个女孩因为自己的进步,感动了她的亲戚,他们不再因为她告发她爸爸而排斥她,并温情接纳了她。现在,这位女孩搬到她伯父家住,并参加了工作,顺利度过了人生中的低谷。
“帮助他人没有休止符。”几年来,潘建欧的团队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助学方面至今受益人数达15000人次以上,累计助学金额达100多万元;为社会上困难群体募集资金300多万元,一对一资助。今年,潘建欧还成立爱心阳光志愿服务中心,担任专职主任。目前中心注册志愿者达470人,非注册志愿者600多人,越来越多的爱心将汇流成河,流而不息。
敬业奉献模范
刘海彬:深受员工喜欢的工会主席
刘海彬是一名新居民。2002年进入浙江人本鞋业有限公司工作,一干就是十二年,他从一名普通员工做起,成长为中层干部,先后担任人事部经理、工会主席。
刘海彬负责食堂充卡,每个月总有六天是他最忙碌的。每到充卡的时间,他就顾不上吃饭,他说:“职工每天工作那么忙,早点充好,回家可以休息一下,我们再辛苦,也不及他们辛苦。”
2005年,刘海彬被职工推选为工会主席。上任后,他深入职工当中,了解职工诉求,倾听职工呼声。他向公司申请资金成立职工书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人本鞋业终于有了自己的“图书馆”。职工书屋集图书阅览、报刊阅览、电子阅览、音像室为一体,现有各种经济管理类、医学类、小说类、励志类、人物传记类和专业技术类等1万余册图书和音像资料,还配备专职管理员,帮助了一大批新居民读书明理、自学成才。
拿职工们的一句话说:“白天,我们辛勤地工作、充实地生活;晚上,在职工书屋我们遨游于广阔的书的海洋。”
人本职工书屋也因此获得“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的称号。
总是这样想着职工的刘海彬深受员工喜欢,被誉为“贴心主席”。
吴建珊:14年如一日守护平安
现任交警大队飞云中队副中队长的吴建珊,从警14年来,坚守三尺岗台,尽职尽责地维护辖区群众平安出行。
在交警安阳中队当民警时,吴建珊管辖的责任区位于市中心城区,每天驻守的路段位于罗阳大道和万松东路交叉口,是全市车流量最大的一个路口之一,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他都在每天早上7时半之前,整装到岗,指挥调度。
秉公执法是吴建珊坚守的原则。在执法过程中,他从不做权钱交易,不办人情案。一次,吴建珊带队设卡开展大货车专项整治行动,在依法查处一辆违规的工程车时,1名驾驶员跟在身后,软磨硬泡求情,吴建珊按照规定予以登记。在回来的路上,他发现警车里多了1个信封,装了整整2000元钱。吴建珊随即把这一情况上报给单位领导,并从该驾驶员留下的证件寻找到车辆公司。没多久,驾驶员来到了吴建珊的办公室,给他的却是一张已经开具好了、只等人签字的罚单和那原封未动的信封。
今年2月10日,早上刚下过新春第一场雪,寒风刺骨。12时,一位女子在飞云江大桥跳江轻生,正在执勤的吴建珊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顾极寒江水,奋不顾身,跳入江中,向女子游去……最终将女子救上岸,此时的吴建珊,全身虚脱无力,下半身毫无知觉。围观群众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救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反响强烈,网友盛赞吴建珊:“不畏严寒的救人英雄,人民的好警察”、“马年第一正能量”。
十多年来的路面一线执法中,他就是这样坚持自己的原则,共纠违4.8万余次,抄告违停车辆8.4万余辆,查扣“四小车”4800辆,没有一起引起群众投诉。因工作表现突出,他先后6次被评为岗位能手,8次荣获个人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被市委市政府荣记个人三等功。
黄则强:远近闻名的“富民书记”
黄则强头上有很多闪亮的头衔,他是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理事长,我市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常委委员,是我市远近闻名的“富民书记”,但他更是村民们口中亲切的“阿强叔”。
一身朴素的装束,一双老旧的解放鞋,一张布满沧桑的脸,在黄则强身上体现的是传统农民那种老牛一般的实干、勤劳和朴实。
1991年,黄则强开始担任梅屿底三甲村书记,在之后20多年里,他为了带动村民致富,自己带头试种大棚番茄,获得成功后义务向村民推广。
随着底三甲村大棚番茄质好价优的名气越来越大,2001年4月,黄则强创建瑞安市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并对大棚番茄注册了“强绿”牌商标,形成种、产、销一条龙服务模式,带动农户走向市场。
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社员从最初的94户增加到现在709户,惠及41个行政村,带动周边4500多农户脱贫致富,销售亩产值平均1.2万元。
2011年,在市委农办的牵头下,黄则强联合荆谷和篁社两家合作社组建马屿镇汇民农村资金互助社,互助社开业以来至2013年底,贷款累放18365.3万元,共1029笔,有效缓解当地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大象无形,大德无形。黄则强的名字随着合作社和互助社的稳步发展而变得家喻户晓。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和名声,他仍保持一颗平常心,他淡然地说:“我只是个普通农民,脱离了农村便会失去生命力。合作社和互助社能发展到今天是政府支持和社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孝老爱亲模范
周宗楷:照顾“植物人”妻子不离不弃
“无论贫富,无论健康疾病,都爱护她,保护她,不离不弃,一生一世,忠贞不渝。”这是一段婚礼上的誓言,也是高楼镇红头巾村村民周宗楷对爱情的态度。
2010年,一同在意大利打工的妻子苏晓燕发生一场车祸被撞,经过紧急抢救,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变成了植物人。
虽然医生下了“判决书”,但周宗楷始终坚信妻子有一天会醒过来。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温州,周宗楷带着妻子四处求医,辗转多个医院,始终坚守在妻子病床前,多年如一日地照顾妻子,不离不弃,相守相依。
为了能唤醒妻子,周宗楷放弃白天的工作,每天都早早赶到医院,趴在她的耳边说话,晚上回去后再坚持做6个小时的零工。
周宗楷每天都靠在妻子的病床前,趴在她的耳边说话。2013年9月份,周宗楷带着苏晓燕回国,开始辗转上海多个大医院寻求传统中医的帮助,但由于生病的时间太久,医生均表示无能为力。无奈之下,周宗楷带着苏晓燕回到了瑞安,并在亲戚的帮助下,专门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因久卧病榻,苏晓燕身上长了褥疮,每隔几个小时就要翻一次身,为此周宗楷放弃了工作,每天都小心翼翼地给她擦洗,每一个指头都耐心地擦拭。苏晓燕在病床上将近4年,周宗楷就不离不弃地照顾了4年。
“晓燕的大脑萎缩了,肌肉也开始萎缩了,但无论结果怎么样,我都会陪着她走下去,这也是我作为丈夫的责任和义务。” 周宗楷依然坚持着这样的信念。
袁红英:“儿媳伺候婆婆是本分”
47岁的袁红英,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可是,她5年如一日服侍瘫痪在床的婆婆,无微不至,孝心事迹传遍整个湖岭镇。
“作为儿媳妇,照顾婆婆是应该的,她也是我的妈妈。”每每面对众人的关心,她总是这样轻描淡写这些年的艰辛。
袁红英跟丈夫是再婚夫妻,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婆婆的关系就很和谐,她待婆婆如同自己的亲生母亲,婆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袁红英成了婆婆生活中的贴心人。
早年的时候,身患乳腺癌的婆婆已经做了好几次手术,因为患高血压中风行动不便,一次意外摔倒导致大腿严重骨折后便瘫痪在床。结婚后,袁红英便主动承担起照料院婆婆的重任。5年来,她和身患乳腺癌、糖尿病的婆婆一直住在一起,从来没有在丈夫的姐姐和兄弟及弟媳面前说一句抱怨的话。
婆婆自瘫痪后,吃喝拉撒睡全靠红英一人照料。除了吃饭要人喂,擦身按摩,大小便还经常失禁,有时候婆婆大便干结拉不出来,袁红英不怕脏用手帮助婆婆抠出,减轻婆婆的痛苦。
红英不仅悉心照料婆婆,还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跟丈夫前妻的儿子关系很融洽,从不让丈夫多操心。
邻居没有谁不夸她的,都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