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今年新增12家养老服务中心
600多位空巢、独居老人吃上热乎饭
■记者 陈绵绵
“在这里跟大伙儿一起吃饭、聊天,还有人服务照顾,真的很开心!”说起三都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在食堂用餐的陈顺贵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该照料中心改造提升后已运营2个多月,服务对象为居住在三都片区高龄、空巢、独居、生活困难的老年人。11月5日记者采访时,食堂的饭菜有螃蟹、肉块、青菜、哈密瓜……荤素搭配,干净卫生。几十位老人正在愉快地进餐。“这里的饭菜每天都变花样,很丰盛。”“在这里吃饭每顿都是热乎乎的,真的太好了!”“对啊,自己在家一个人买菜做饭挺麻烦,在这里吃了多方便,又卫生!”……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纷纷向记者夸赞在食堂就餐的好处。
今年新增12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年,塘下新增养老服务中心12家,超额完成了年初定下的新增5家的养老服务工程任务。这12家养老服务中心分别位于三都社区、新华社区、鲍川社区、鲍东社区、驮山社区、罗南社区、银岙村、浦桥村、石岗村、鲍七村、中南村、岑头村等。其中,6家为村级养老服务中心,6家为社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加上之前已在运营的塘河社区、瑞凤社区、海安社区、场桥社区及邵宅村等5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塘下镇共有养老服务中心17家。
前日,记者随市、镇民政部门一一走访了这17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对新增的12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验收检查。在岑头村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可享受免费理发;三都社区,100米以内有两家医疗服务点,达到小病不出社区的基本条件;还有几家服务中心的餐厅是向老人免费供应的……17家养老服务中心根据本村、本社区的不同条件发挥所长,各有特色。而根据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养老服务中心均设置了日间照料室、老年人食堂、康复健身室等“6个室”。在各个养老服务中心的活动室内,有书画室、阅览室、视听室、球类室等等,满足老人的休闲娱乐需求。
以奖代补鼓励村居、社区创建养老服务中心
在走访的10多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还发现,负责管理和提供服务的,很多都是年纪相对较轻的老人。据介绍,每个服务中心都有一支热心提供义务帮助的志愿者队伍。由“小老人”服务“老老人”的管理模式俨然成为养老服务中心的一种特色。“这也是老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最佳途径,还能够提高老人的积极性,体现他们自身的价值。当然,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工作人员及专业人才加入队伍中来。”一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说道。
今年以来,塘下镇将村级、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作为应对人口“银龄化”和“空巢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有一定的标准,根据老年人实际需要,合理设置生活服务、健康服务、文体娱乐及辅助用房,并配备相关设施设备。比如说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包括休息室、餐厅,里面还应该有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老年人文体娱乐用房也必不可少,其中包括阅览室、书画室、网络室等,最大限度地保证老人休息得舒心,吃得放心,身心舒畅。
“今年塘下新增的12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总体水平上在全市属于领先水平。”塘下镇民政办主任李锦文告诉记者,12家新增的养老服务中心硬件设施提升,环境改善,增添了功能室,特别是食堂,为600多位高龄、空巢或独居老人的日常饮食提供便利。其中,5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示范点建设,功能、设施的提升创建也为下一步工作打好了基础。
据悉,近年来,为积极应对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统筹、整合资源”的原则,强化市、镇、村集体经济三级财政主力军作用,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不断加大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塘下镇12家新增养老服务中心通过验收后均可获得财政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