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民生热点问题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
以民生痛点作为市场监管执法导向
■记者 项颖 通讯员 王世霖
买吃的担心食品安全、看病难买药贵、装修遇“陷阱”还被潜规则、网购名牌遇假货,在自家厂里呆着还遭遇“家贼”……近几年,这类揪心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不少市民曾“中招”。
市市场监管局结合近几年的投诉热点,紧抓食品安全问题、医药商业贿赂、家具装修行业“串谋”、网络售假侵权、商业秘密泄露等五类民生热点问题,强化市场监管执法,加大办案力度,努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强化食品安全整治力度,净化食品安全环境
今年,市市场监管局经历市场监管机构改革“阵痛期”后,强化食品安全整治力度,开展全程化的食品安全监管,根据浙食安委〔2014〕4号《浙江省食品安全百日严打行动方案》等活动要求,重点开展了针对无证照违法生产经营食品和食品安全抽检专项活动,共办理食品案件349件,占总案件数的32%以上,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20件,追究刑责23人。
典型案例:
年初,我市一饮料经销公司业务员吴某通过网络认识一位外地自称经销“红牛”品牌饮料的郑某。在明知其推销的“红牛”饮料应为假冒的情况下,吴某为谋取暴利,于4月初从郑某处购进假冒“红牛”饮料600余箱,并进行分销。
经查,假冒“红牛”饮料通过4家批发经营户再分销,共涉及我市4个镇街40多家食杂店。对此,市市场监管局立即启动重大事件紧急预案,兵分多路对4家批发经营户未销存货的假冒“红牛”饮料予以扣押,责令批发经营户紧急召回再分销的部分,并出动执法人员在重点区食杂店进行地毯式清查,召回扣押假冒“红牛”饮料10084瓶。
深挖医药商业贿赂串案,整治医药行业利益链条
在医药流通领域中,部分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回扣”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商业贿赂行为已成为行业的“潜规则”,严重危害了社会风气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造成了医患关系紧张,滋生和助长了权力腐败和职务犯罪。近几年,我市医药商业贿赂案件也开始露出苗头,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就查获了6起。
典型案例:
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查办一则广告违法案件时发现了一份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线索,顺藤摸瓜查获了6件涉及医药零售行业的商业贿赂案件。
据悉,该合作协议内容为,由我市某医药公司向当事人药店免费提供产品和按月支付陈列费的名义支付贿赂款项,合作期间当事人药店不得销售其他医院提供的同类商品以及不得和其他医院开展与该医院类似的合作等不正当经营行为。
保障家具质量安全消费,打破家居装修业潜规则
为维护和保障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安全消费,市市场监管局在今年一季度组织开展对家装行业的专项整治行动,共抽检家装行业34批次,涉及电线、锁具、地板、三合板等家装商品,根据抽检结果,查处家装行业销售不合格商品案件8件。此外,还成功查处了一系列家装行业商业贿赂案件,破冰家装行业“潜规则”执法。
典型案例:
今年8月,市市场监管局通过以家居装修单位合同专项检查名义,对我市一装修公司合同使用情况及其经营情况进行核对,发现该公司收受家装材料销售单位以“介绍费扣点”名义的贿赂款。
据悉,家装材料销售商为了承揽更多的业务,与该装修公司以口头协议给予介绍材料销售“扣点”,而家装公司要求装修公司设计和装修人员在要求业主购买装修自购主材料时,尽量向业主推荐或直接陪同到协议家装材料商店购买,然后家装材料商按约定扣点给予家装公司贿赂款。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力打击傍名牌行为
2014年,市市场监管局针对汽摩配、鞋类、服装等行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击“傍名牌”行为,截至10月,共查获商标侵权和傍名牌案件183件,罚没款326.88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9件。
典型案例:
今年7月,市市场监管局根据12315群众举报,对位于安阳街道农行大厦的“曼曼小屋韩国童装”网店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该网店正从事“allo&lugh”韩国品牌童装的网络销售经营活动。
在现场,执法人员查获涉嫌假冒“allo&lugh”韩国品牌童装644件,总价值约7.1万元。
当事人承认,其网店在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以及“allo&lugh”商标注册人授权许可的情况下,从2013年5月份开始在淘宝网上经营假冒“allo&lugh”商标韩国品牌童装。根据淘宝交易数据显示,该网店在淘宝网上交易共3400多笔,销售额合计约57万元。
之后市市场监管局深挖案件线索,联合公安经侦大队连续查获2起同类案件。当事人何某、吴某均涉嫌销售假冒“allo&lugh”韩国品牌童装,且涉案金额巨大,合计约500万元。
执法人员依法扣留了标有“allo&lugh”商标的衣服、裤子等各类衣物5400余件,现场货值约30万元。
3位当事人擅自销售涉嫌假冒“allo&lugh”商标童装的行为,其行为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根据相关的规定,该局将3起案件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查办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开展商业秘密示范创建
近年来,我市机械电子行业在品牌建设、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出现了企业的商业秘密被窃取、被他人使用以及员工不正当竞业等情况,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市市场监管局在执法中发现,近5年查处的5例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案,大部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集中在机械制造行业,该类企业对商业秘密的辨识和管理及处置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整改提高。
该局通过三项措施不断提升企业对商业秘密的辨识、管理和保护。
一是通过宣传、培训提升企业对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发放商业秘密保护宣传手册,通过政务网站进行法律法规宣传、问卷调查、公布举报投诉咨询电话等等方式宣传、受理、处理举报投诉涉及商业秘密相关事宜,并组织市机械电子行业协会会员进行集中培训。
二是通过案件查办、分析提高企业对商业秘密防范保护。通过对近几年的案情处罚公示和数据研判分析,使企业重视对自身商业秘密的具体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预防保护,商业秘密重在预防,胜在预防。
三是通过走访、指导促使企业提升商业秘密的规范管理。开展对瑞安市华威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浙江力诺流体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业秘密保护省局示范点的创建活动和我市机械电子行业的行政指导,通过现场走访上述企业进行实地的指导行动,提升整个行业对商业秘密的规范管理。
典型案例: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前不久,市市场监管局经济检查大队接到权利人投诉,称其公司一老员工盗取大量设计图纸后离职,且与他人合资成立公司,生产同款机械设备。
经过两天的缜密部署,该局组织执法人员突击检查了位于东山街道的某公司,现场发现该公司正在生产与权利人同一型号的机械设备,且在生产部办公室内找到了大量的技术图纸原件及存放在办公电脑中的图纸照片,共计1200多张。经权利人现场辨认,上述图纸与其持有的图纸设计基本一致,在图纸的设计单位一栏,标有权利人公司名称或直接被涂改成该公司名称。
执法人员提取固定了相关证据,当场责令该公司停止生产、销售涉嫌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的产品。但当事人坚称:“图纸是客户通过QQ传给我的,根本不存在盗窃的行为,不要随便冤枉人!”
就在此时,一位细心的执法人员查看其电脑上图纸照片的摘要属性信息时,发现其中显示的摄像机型号为iPhone 3GS,而当事人随身携带的其中一部手机,正是这个型号。执法人员立即提取了当事人的手机照片,发现其照片不论在文件序号还是时间顺序上都与电脑上的图纸照片相吻合。
通过这一突破口,在大量的书证、物证和执法人员连续10多小时的询问下,当事人承认了以偷带图纸原件及利用手机偷拍方式窃取属权利人公司商业秘密的图纸,并在得手后辞职与他人合资成立该公司专门从事生产同款机械设备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