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储庙里藏金盘 石狮粉喂猪大又壮 山“头”曾被雷劈落 河边常闻鬼叫唤
龟山的这些传说真的假的?
■记者 黄国夫/文 陈立波/图
ui bao
Tel:6608 1255
塘下记忆
R
塘下历史悠久,在历史变革中,有记录在册的正史,也有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时常成为人们饭后的谈资。
位于场桥的龟山村流传着一些民间传说,曾为塘下人津津乐道,比如龟山梁储庙里藏有金盘、龟山的“头部”曾被雷劈过、龟山听得到“鬼叫”等等。
这些民间故事到底有没有事实依据?为此,记者走进神秘的龟山村,为你一一揭开谜底。
梁储庙内
有没有金盘?
场桥是瑞安传统的食盐产地之一,《宋史·食货志》记载:“双穗盐地在崇顺乡盐场。”这个古盐场就在如今的场桥辖区内。发展至现代,盐场涵盖6个村落,龟山村就是其中之一。
最能见证龟山村悠久历史的,要数位于龟山南麓的梁储庙。该庙是南宋时当地乡绅先贤为纪念南朝梁皇储、昭明太子萧统所建的一座古庙。不过古庙已不“古”,现在的梁储庙是后人新建的,外观崭新。
在不少塘下人的脑海里,还保留着梁储庙内藏着金盘的说法。
据林益修撰写的《重建梁储庙碑记》记载,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一只刻有“梁太子萧统”圣号的金盘浮海漂来,止于龟山南麓,渔人见之以为神圣,择八月十五日恭迎圣盘,就地筑庙奉祀。
由此可见,梁储庙的修建是因“金盘”而起。那么,梁储庙内是否真的有金盘存在呢?
“我只听过这样的传说,但是金盘没有看到过。如果真有金盘,在古庙重建的时候,就应该被发现了。”徐春玉是龟山村村民,一直居住在梁储庙一侧的民宅里,采访中,她向记者说起了梁储庙的故事。
1968年,在当地公社的组织下,梁储庙变身绳厂。1974年,因为工人煎油时不慎,引发熊熊大火。
“我记得很清楚,起火那天刚好是冬至,家里做的汤圆上都是灰。”徐春玉说,这场大火后,梁储庙仅剩门前的石狮、圣旨牌和入门屏风。
1980年,梁储庙的遗址上建起了电影院。
1993年,当地重建梁储庙,历时2年才建好。
从被大火烧毁,到建电影院,再到重建梁储庙,在这数次的动土中,并没有传出发现金盘的消息。
石狮粉末喂猪又大又壮?
在梁储庙的门口,有一对石狮相对而视,姿态威武。其身后是圣旨牌,圣旨牌的梁柱上有一段关于石狮的简介,是1990年瑞安市人民政府所立:龟山殿石狮一对,用青灰色石灰岩雕刻,为清代遗物,姿态威武,连座高2.1米,狮子高1.5米,是瑞安体形最大,造型最美,雕刻最工的一对古代石狮。
据有关资料记载,清光绪年间,一场并不凶猛的暴风,将千年古庙梁储庙吹倒。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当地富绅黄德升发起重修梁储庙,新建的梁储庙占地2000多平方米。新庙尤为惹人侧目的是门口多了一对用青灰色岩石雕刻的石狮子,造型逼真威武,为梁储庙平添了几分威严。
然而,走近一看,你会发现一只石狮的脚已被破坏,两只狮子胸前的绣球凹陷,身上伤痕累累。
“那时流传用龟山石狮的石粉喂猪,猪就会长得又大又壮。”徐春玉介绍,自从这个传闻传开后,附近的村民都纷纷来到龟山村,用工具在石狮上刮石粉。
至于这样的传闻是否正确,徐春玉表示并未验证过。
这样疯狂的行为维持了一段时间后就停止了,但是石狮上留下的疤痕,却已永远不能愈合。
龟山曾被雷劈过?
梁储庙依龟山而建,庙后便是龟山。龟山海拔不到50米,因其形似灵龟,故名龟山,居民分布于龟山周围,故以山名村。
在龟山村村民脑海里,有一则关于龟山的传说: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的时候,龟山就存在于水中,是一处暗礁,经过此处的船只一不小心就被龟山撞得粉碎。后来,海水退去,龟山才慢慢探出头来。
“现在的龟山都不像龟了,以前一看便知。”88岁的蔡华老人告诉记者,之前龟山两旁还有几座小山,就像乌龟的四只脚,尾部还有一个小山坡,就像乌龟的尾巴。
后来,由于村庄的建设发展,这些小山一点点被推平,只留下了孤零零的龟身。
而在民间,则流传着龟山的头部曾经被雷劈落一段的传闻。
“这是真的。”蔡华说,对于那晚的情形他记忆犹新。
1966年夏天的一个傍晚,雷雨交加,蔡华吃完晚饭在家休息。突然,屋外一声巨大的雷响,随之而来的便是石头滚落的声音。蔡华匆匆忙忙地向外探望,就听到有人说雷把龟山的“头部”劈落了。
“当时‘乌龟头’下面有一个牛棚,石头正好落在牛棚里,幸好那些牛逃离及时,不然就被砸死了。”蔡华指着龟山脚下一处说。
龟山有“鬼叫”?
在众多有关龟山的传闻中,最让人惊悚的就是龟山有鬼叫。而这个传闻,往往成了孩子哭闹时,大人用来唬住孩子的招数。
“那只是人们以讹传讹,把事情夸张化罢了,其实就是河道落差引起的水声。”村民林仁生一语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林仁生带着记者来到了村口,这里有一条河流经过。
“这里曾经是一个陡门,你看,河堤上那两个竖沟就是当时放木板拦水的地方。”林仁生指向河堤的一块石板,上有两条3米多长的小沟,对岸的河堤上也有。
林仁生介绍,原先这里是个小堤坝,作为储水之用,在这小沟中插进厚厚的木板,能把流水拦住。
“河水的落差足有五六米,当河道放水时,水流发出巨大的响声,加上我们村有龟山的存在,人们把这水声称作‘龟叫’。”林仁生说。
至于为什么“龟叫”最终会变成“鬼叫”,林仁生介绍,龟山村离镇中心较远,以前是一个偏僻的村落,再加上原本陡门所在地是乱坟堆,巨大的水声就显得十分诡异,便有了“鬼叫”一说。
“小的时候,天黑后,我们就很少到这边去了。”林仁生说,后来河道改造了,陡门不复存在,“鬼叫”也随之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