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孩”政策落地近一年,婴儿潮未如预期而至
今年1至10月,我市1666对夫妇申请生育“二孩”,其中98%已获批
预计今年我市有约300个“二胎宝宝”出生
■记者 蔡玲玲 通讯员 游世梅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让很多符合政策的夫妇萌生了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念头。
日前,记者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了解到,今年1月17日“单独二孩”政策在浙江落地,至10月份,我市申请“单独二孩”的共有1666个家庭,其中通过审批的有1638个,其余家庭因申请程序关系还在流程中。“申请人数跟我们之前测算的要少,总体上来说,符合政策的夫妇再生育的热情还可以。”相关人员说。
“单独二孩”政策影响有滞后性,
生育高潮可能在明后年
根据市人口和计生局提供的《单独夫妇再生育审批生育情况统计表》显示,截至10月,已有146个“二胎宝宝”出生,预计今年会有约300个“二胎宝宝”出生。
“这个数据跟调查预测的还是有较大出入。”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根据该局调查预测,近5年内我市每年将平均出生1000多个“二胎宝宝”。
“‘单独二孩’的影响浪潮还没有真正到来。”工作人员称,符合政策且有意愿生第二个孩子的家庭,都是在政策落地后递交生育申请,再加上怀孕时间,照此推算,真正能显示出“单独二孩”影响的应该是在明年和后年。
对此,有相关人员分析表示,“单独二孩”政策的受益者,主要是包括城市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在内的受计生政策管控最为严格的群体。但他们也是对育儿质量和生活品质尤为关注和在意的群体,他们有可能考虑到事业发展、经济成本等问题,可能并不急于生育第二个孩子。
意愿多于行动,
经济或精力问题让不少夫妇纠结
生,还是不生?自从“单独”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在我市落地后,不少夫妇在为这个问题而纠结。
80后市民小徐是独生子女,丈夫有一个妹妹。小徐夫妇育有一女,已经6岁,完全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可以考虑再生一个。可是,她跟丈夫迟迟下不了决心。小徐告诉记者,她和老公两人合起来月薪7000元左右,生活压力大,仅仅是孩子喝牛奶就是很大的费用,如果孩子一进医院就是上千,上幼儿园更是一个月要好几千元,“按目前的经济情况,再生个孩子怕是养不起啊。”
高先生也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他的第一个孩子已经7岁了,不过,他跟老婆未决定生二胎的原因是,没有精力带孩子。“由于工作原因,我要经常出差,孩子都是父母和老婆带,而老婆的工作也很忙,大多数时间是我爸妈在带。”让高先生愧疚的是,因为自己跟孩子接触太少,孩子跟他的关系也不是很好。此外,由于长辈溺爱孩子,助长了孩子的坏脾气,这点也让高先生特别担忧。
据记者调查了解,一些符合政策的夫妇,虽然还没有付诸行动,但是他们的内心还是偏向于“再生一个”,只是考虑到经济或精力等原因而犹豫不决。如今,添丁不再是“添双筷子”这么简单,有了第二个孩子,意味着生活成本、教育成本、住房成本都会相应增加,生育政策已不再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首要因素,取而代之的是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
如小徐所说,除了经济方面,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占据很大的空间和时间,“现在是拼妈的时代,妈妈要会手工,能下厨房,还要有工作有学历,哪来的时间去生二胎呢?”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单独二孩”没有想象中受追捧,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些人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不再讲究孩子的数量,而是讲究孩子的质量;现在培养孩子的成本高,多一个孩子,必须承担更高的成本;生了第一胎之后,相隔时间较长,现在有这个机会身体机能却下降了。
想生“二胎宝宝”,
35岁以上妇女提前3个月做检查
根据我市《单独夫妇再生育审批生育情况统计表》,在符合政策的家庭中,女方年龄在25至29周岁和30至34周岁这两个年龄段的家庭数最多,共计1371个;女方年龄在35至39周岁的,有134个家庭。
“虽然目前我市‘单独二孩’中的高龄产妇数目不多,但是这个比例一定会渐渐增多。高龄产妇生孩子,比年轻女性要付出更多。”相关工作人员称。
据了解,去年12月30日,市妇幼保健院开设了再生育门诊,为再生育家庭提供生殖健康、产前评估、不孕不育诊疗和心理辅导。该门诊在每周二、周五下午开诊。据介绍,前来就诊的市民中,年龄偏高者比例不小,其中不少是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孕妇。
家住市区的林女士已经37岁了,听到“单独”家庭可以生二胎的消息后,既高兴又犯愁。“我们特别喜欢孩子,儿子已经上高中了,住校,每天家里空荡荡的,所以我们想再要一个。但我现在这个年龄非常尴尬,想再生一个又担心自己身体受不了。”在再生育门诊中,林女士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再生育门诊专家表示,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一些家庭确实想要生第二个孩子的,最好能尽早生,和第一胎的间隔时间在4至5年比较合适,产妇的年龄尽量不要超过35岁。
“高龄产妇在身体很多方面肯定不及年轻人。”再生育门诊专家介绍说,年纪大了,卵子和精子的质量也在下降,所以形成的受精卵本身就可能有问题。再加上女性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也有所下降,所以越是高龄风险就越高。
“女人要生孩子,最好在35岁以下,这与她生第一胎还是第二胎没有关系。35岁以上如果一定要怀孕的话,需要提前3个月到医院做全方位的检查。”再生育门诊副主任医师柯汝淑说,35岁以上怀孕属于高危妊娠的范畴,容易发生流产、合并症,孩子出生缺陷都明显增高。为了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需提前3个月进行孕前评估和检查,包括全身情况、生殖系统的评估,工作、生活情况评估,以前生过畸形儿、有遗传病的再怀孕,有可能还再发,这些都需要进行评估。
专家还提醒,如果第一胎是剖宫产,怀第二个的时候,女性要多做几次产检,请医生关注子宫和胎儿状况,一有出血、腹痛等情况要立即来医院。
延伸阅读
卫计委:今年提出“二孩”申请
人数远低于预期
浙江省于2014年1月17日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19条做出修改,成为全国首个“单独二孩”政策落地的省份。
11月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确认,目前全国共有约70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妻提出二孩申请,与此前预计每年约200万对夫妻申请差距较大。
当确切得知申请人数时,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特聘教授王丰一连说了两个“出乎意料”。“不仅政府官员出乎意料,学者也出乎意料。”王丰说,“因为这个数据与政策出台前的预估数据相比,差的不是20%、30%,而是接近70%。”
虽然国家卫生计生委监督局监察专员赵延配在发布会上解释,生育政策有一定滞后性,各地批准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时间也不一样,“最少到第二年、第三年,才能看到整个生育水平是否有一个大的变化”,但他同时也承认,“单独二孩”所涉及的很大一部分是城市人口,即使政策允许,很多年轻夫妇因为多种原因,也并不急于要孩子。
据参与“单独二孩”政策调研的人士透露,政策出台前,决策层做了大量调研。期间,一份由20多名国内人口学者编纂的《中国人口发展报告2011/2012: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对决策起了关键作用。
在这份报告中,人口学家预计:符合“单独”条件的全国妇女总数有3300多万人,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预计3至4年后可增加1000万至1200万名新生儿。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进一步测算,“单独”夫妇生第二个孩子,一般会选择在4年至5年内,分年来看的话,第一年可能有100万人,第二年150万人,第三年达到高峰250万人,第四年又下降到200万人,呈曲线波动。
然而,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31日,全国申请“单独二孩”生育证的“单独”夫妇,共有27.16万对;3个月后,申请人数上升至69万,其中有62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妇,拿到了二孩准生证。
“这还只是申请量,申请拿证了,也不一定最后全部顺利生下来,以新政最初的保守估计第一年新增100万至200万新生儿来看,目前尚不足三分之一。”王丰认为,现实情况与政策预判之间差距较大。
此前,曾有消息称:中国最快将在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而国家卫生计生委则在11月初公开回应:普遍放开二胎,目前尚没有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