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诒让《契文举例》问世110周年
是我国研究甲骨文的开山之作
■记者 林晓
孙诒让是甲骨学研究第一人,其所作《契文举例》是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考释的著作,对甲骨学的形成立下不可磨灭的奠基之功,被郭沫若先生称之为“甲骨文研究的开山鼻祖”。
11月14日上午,我市在玉海楼举行孙诒让《契文举例》问世110周年纪念活动。
瑞安人多不知《契文举例》
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商代的文字。它既是我国最早成型的文字,又是被发现最迟的文字,称为“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2009年9月,我市甲骨文研究小组成立。当时,研究小组成员们复印了孙诒让的《契文举例》作为学习之用。2010年9月,市政协甲骨文书法学会成立,后改名为市甲骨文学会。
成立之初,市甲骨文学会曾在玉海广场向市民作了一项小调查,想知道大家对《契文举例》的熟悉程度。调查发现,当提到该书作者孙诒让时,市民都表示知道,但当问及什么是契文及《契文举例》时,大家都纷纷摇头。
“十有九人都不知道《契文举例》,知道这个书名的人也甚少。”市甲骨文学会会长郑小龙说,从那时起,市甲骨文学会就有一个愿望,希望向大家普及甲骨学的基本知识。
孙诒让参研两月写就《契文举例》
时间回溯到100多年前。河南安阳一带农民偶然从地下挖掘到―些甲骨残片,把它当成“龙骨”,贱价卖给药商作药材。直到1899年,山东人王懿荣(任国子监祭酒)偶然见到刻字的甲骨文残片,认为是古文字,就以重金从古董商人手中购得甲骨1500多片。“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王懿荣投井死,其子把收集的这批甲骨残片卖给刘鹗(号铁云),刘鹗又陆续收集到5000多片,于1903年拓印成书,书名《铁云藏龟》。
在孙诒让获得此书前,他早已开始研究金石学(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铜器、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
13岁时,孙诒让草创《广韵姓氏刊误》,开始从事校勘学。在此后近5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校读大量的古籍、碑铭、造像记,积累丰富的校勘经验,所以有《墨子间诂》、《周礼正义》、《大戴礼记校补》、《札迻》等诸多著作。
同治三年(1864),年仅17岁的孙诒让即开始研究商周彝铭学,其代表著作主要有《古籀拾遗》、《古籀余论》、《名原》等。
光绪二十八年(1902),孙诒让主持学计馆、方言馆的合并工作,之后,建立瑞安普通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孙诒让重审《毛公鼎释文》,断定“毛公鼎”为西周遗器。在这期间,他读到刘鹗的《铁云藏龟》。
“《铁云藏龟》是世人对甲骨文的初次集中呈现,但书中并没有对甲骨文进行解释。
光绪三十年(1904),57岁的孙诒让在玉海楼重校并跋《墨子间诂》,撰写《契文举例》。
市甲骨文学会秘书长方增瑞介绍,本地民间流传,孙诒让得到《铁云藏龟》拓印本后,即闭门谢客,把自己关在玉海楼阁楼上日夜研读,拒不下楼,连饭菜都是用篮子吊上去,如此苦苦参研两个月,终于写成《契文举例》。
“孙先生靠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古文字研究功底。”方增瑞说。
《契文举例》坎坷问世
据市甲骨文学会名誉会长刘显佑介绍,1904年,孙诒让写成《契文举例》二卷后,除原稿留存外又抄写3本,分别寄送刘鹗、端方、罗振玉各一本,但是“当时,这并没有引起重视”。
光绪三十四年(1908),孙诒让61岁。这年春初,他患寒咳几个月后,猝患中风,后病增剧,延至五月廿二(阳历6月20日)逝世。
孙诒让去世后,书稿流散到上海旧书摊上,1917年被王国维(号观堂)所得,并寄给罗振玉,被其收印于自己的《吉石庵丛书》中,这已是1927年的秋天。
郑小龙说,《契文举例》的问世颇为坎坷,他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契文举例》写作时间短,参考少,是个“早产儿”,“出生”后,受到歧视,未引起重视。“四岁”时,孙诒让去世,成了“孤儿”,从此过着“漂泊”生活。
孙诒让于晚年才看到甲骨文,他没有更多时间作更深入的研究考证。而且,孙诒让写《契文举例》仅以《铁云藏龟》为据进行开创性研究,在甲骨文研究的空白地上耕耘劳作,谬误难免。但不管怎么说,孙诒让是系统地研究甲骨学的第一人。
孙延钊捐赠“原稿”
1941年,孙诒让的次子孙延钊担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1947年,孙延钊将部分玉海楼藏书寄存后,捐赠给当时的国立浙江大学文学院(即现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图书馆),其中就包括《契文举例》原稿。
今年6月份,市甲骨文学会从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寻到《契文举例》朱批本,并以古善版本加以翻印。“之前,我们读到的都是1927年蟫隐庐印行的《契文举例》。这次我们在《契文举例》问世110周年纪念活动上见到的,才是其手稿本,异常珍贵!”刘显佑说。
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颇有影响的“古史辨”运动主将、著名学者顾颉刚在《当代中国史学》的“《契文举例》与《殷虚书契考释》”中,曾这样评价:“近百年内,金文的研究,在文字与历史考证上收获最大的,是吴大澄与孙诒让两人。从此以后,金文的研究,方慢慢地走上科学途径,尤其是在文字研究上的收获。《说文古籀补》和《名原》两本书,真可算划时代的作品。”著名学者邵子风曾在《甲古文书录解题》中写道:“《契文举例》首具披荆斩棘之功,后贤有作,皆此书所致也。”
郭沫若曾如此评说:“大抵甲骨文字之学,以罗(振玉)、王(国维)二氏为两大宗师。在王之前,瑞安孙诒让有《契文举例》一卷,其书成于1904年。”因此,郭沫若评价孙诒让为“甲骨文研究的开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