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倡议
向不文明行车行为说“不”
上期话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 “汹涌”上路,以及“和谐”文化的广进万家,发生在车主和乘客之间的 “喜怒哀乐”开始逐渐为人所关注。行车不文明现象不仅严重影响着社会和谐,而且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下面就来说说您在生活中所看到的行车不文明行为。
车友“张晓砚”说:行车中窗外乱扔垃圾、遇到行人不减速、随意变更车道等,不文明行驶的行为还有很多。不良的驾车习惯产生了许多不文明的驾车现象,其实看似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也许就能稍微缓解城市的拥堵。当然,行车文明的实现,需要交管部门的宣传和教育,也需要广大驾驶员自己学习和重视,只有双方合力,携手努力,才会收到效果。
车友“melody”说:在一些饭店比较集中的地方,还有一些娱乐场所附近,由于停车位紧张,私车家随意停放现象很普遍,而有些车主只图自己方便,想怎么停就怎么停,根本不顾其它车辆及行人的出入。如果所有的司机都能有秩序、文明地停车,我想停车难的现象应该会有所缓解。
车友“章”说:随意加塞、闯红灯……这些不文明行车行为是大家“看得见”的,还有一些大家“看不见的”的不文明行车行为,比如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等都是驾车者平时最习以为常的违规行为,应该警惕。改善的方法有很多,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努力就可能得到改观,比如,在遭遇交通拥堵时,不加塞,服从指挥;在社区内挡道停车时,车内放置一张“挪车联系卡”等。
(恭喜“张晓砚”、“melody”、“章”三位车友获得由瑞安友谊汽车美容商行提供的洗车体验券1张)
记者调查
正常行驶的车流中,有车主因接打电话龟速行驶,使得多个车道通行不畅;亮如白昼的路上,车辆雾灯、远光灯齐开,刺得对面司机头晕目眩,无法视物…… 对这些行车不文明行为,每天在路上“跑”的出租车司机刘师傅深有感触。
“哪怕是很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刘师傅表示,这些行为都是“损人不利己”的,绝非危言耸听。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乱用灯光、乱鸣喇叭等行为是市民最反感的5大不文明行车行为。
乱用灯光
一些司机认为开远光可使自己的视线更好,提高安全性,但殊不知此举很容易造成对面和前方车辆驾驶员视物盲区和暂时性失明,极易造成事故。当然,在道路无照明设施、路况复杂的路段,开启远光灯也是有必要的,但会车时一般要调成近光。
超速、超载
超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高速行驶时,驾驶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清晰度不高,驾驶员无法及时观察,不能获取足够的路况信息,难以对路面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和及时处理,极易造成重特大事故。
乱鸣喇叭
鸣喇叭是发出信号、保证行车安全的必要手段,但在一些标有“停车让人”的斑马线路口,不少车辆不但不减速、停车,还鸣喇叭,强迫行人避让,这无疑是驾驶员素质低下的一种典型表现。
乱变道、超车
超车时,要选择路面平直、视线良好的路段超车。在交叉路口和陡坡等危险路段,雨雾等恶劣天气,以及前车示意左转弯、调头或正在超越车辆时,严禁超车;超车时应尽量提高两车的速度差,以减少超车时间,并注意借助喇叭、灯光等发出警示信号。
变道前,要确认该路段是否允许变道,并充分观察后方路况,若后车发出连续鸣笛、闪灯等拒绝信号,切勿强行变道。
随意停车
随意停车极易造成拥堵和事故。在停车场,前车发现一个车位,正准备倒库,后面的车一头扎了进去,抢占车位;也有一些驾驶员停车时骑线停车,一辆车占了两个车位;还有些驾驶员停车时不注意保持车辆间距,只管自己停好,使得旁边车辆车门难以打开。
车友观点
本版文字 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