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学堂
车主要学会“眼”观六路
正确使用“第三只眼”
汽车后视镜在行车过程中每天几乎要使用上百次,对于不方便观察的车侧、车后区域,车主都需要依靠后视镜进行察看。被称为车主“第三只眼”的后视镜,如果位置、角度调节不当,是会影响到行车安全的。
车主故事
看到朱女士开车,您一眼就能发现她是个新手——挺胸坐直,上身贴近方向盘,紧张地不断看向车前和三个后视镜,开自动挡的车就已经让她手忙脚乱了。
小心翼翼的朱女士,开车途中会不断地看后视镜,以防后方突然来车。为了看到后方更远处,她把左右后视镜尽量调到最大角度。而车内后视镜则尽量侧向自己的方向,等红灯时可以照个镜子。
直到有一次路边停车时,由于右后视镜角度太高,她靠右停车时撞上了路边约20厘米高的路桩,副驾驶车门钣金喷漆花了2000多元。
那次事故后,朱女士注意到了后视镜的正确使用和调节角度的重要性。
后视镜的角度怎样才合适
位于左、右及挡风玻璃中央的三个后视镜应该怎么调整?
中央后视镜
左、右位置调整到镜面的左侧边缘正好切至自己在镜中影像的右耳际,这表示,在一般的驾驶情况下,从中央后视镜里是看不到自己的,而上、下位置则是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镜面中央即可。
左、右侧后视镜
上、下位置是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中央,左、右位置则调整至车身占据镜面的1/4。因为驾驶座位于左侧,因此驾驶人对车右侧的掌握不是那么容易,再加上有时路边停车的需要,右侧后视镜在调整上、下位置时地面面积要较大,约占镜面的2/3。而左、右位置则调整到车身占1/4面积即可。很多人以为,要消除视线死角,尽量把左、右后视镜往外调或往下调。或许是为了能随时维持整齐的仪容,研究显示,有很多驾驶人把中央后视镜调整在开车时把自己都照进去。
三个后视镜有何不同
外后视镜反映汽车后侧方,下后视镜反映汽车前下方,内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及车内情况。
用途不一样,镜面结构也会有所不同。一般后视镜镜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面镜,顾名思义镜面是平的,用术语表述就是“表面曲率半径R无穷大”,这与一般家庭用镜一样,可得到与目视大小相同的影像,这种平面镜常用做内后视镜。另一种是凸面镜,镜面呈球面状,具有大小不同的曲率半径,它的影像比目视小,但视野范围大,好像相机“广角镜”的作用,这种凸面镜常用作外后视镜和下后视镜。
轿车及其他轻型乘用车一般装配外后视镜和内后视镜,大型商用汽车(大客车和大货车)一般装配外后视镜、下后视镜和内后视镜。
后视镜并不能看到所有盲区
很多人以为,要消除视线死角即盲点,应尽量把左、右后视镜往外调或往下调。这可能适得其反,因为盲点是无法消除的,这样做可能还会使你放松对盲点的观察。
正常情况下,驾驶人在仅转动眼球而不回头时,约可以看到前方左、右200°的范围,换句话说,还有约160°是看不见的,要靠三片小小的镜子就涵盖这剩下的160°,实在太“强镜所难”了。事实上左、右后视镜再加上车内后视镜,只能再提供额外约60°左右的可视范围。这剩下的100°就是我们常说的盲点,这就是我们在驾驶中需要回头去看盲点的原因。
本版文字:见习记者 胡叶 记者 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