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本周“通车”
瑞安股民“买票上车”的还不多
■记者 项乐茹
本周一,连接沪港两地股市的“沪港通”正式“通车”,开始启程。不过,昨日记者从我市多家证券营业部了解到,“沪港通”开通4天来,瑞安股民“买票”的不多,真正“上车”交易的更少。从前两日的成交量来看,由于两地股市在监管方式、交易制度、投资理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多数瑞安股民保持了谨慎观望的态度。
部分瑞安股民谨慎“尝鲜”
交易额低多为试水温
今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将推出沪港通试点,历时7个多月筹备后,于11月10日正式获批。沪港通推出后,内地股民买香港股票,不需要跑到香港去开户,只要在原先的A股账户上,添加沪港通功能即可。同样,香港的股民买A股也可“足不出户”,这被视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沪港通的“通车”,让内地股民对港股终于不再遥不可及。这两天,部分瑞安股民已经尝鲜。“上周去证券公司开了户,更新了软件,这周开通了后决定还是先看看。”投资者李先生告诉记者,毕竟内地和香港的股票市场差异不小,他心里还没底。“可能会买一点先看看收益到底如何,试试水温,再考虑是否加仓。”李先生说。
不少瑞城股民和李先生一样,抱着谨慎观望的态度。“开通首日开户数十几户,其中单笔最高20多万元,买入了腾讯控股。”上海证券瑞安罗阳大道证券营业部董觅路介绍说。浙商证券瑞安营业部万成隆也告诉记者,沪港通目前在浙商证券开户共有200多户,占公司总客户数的两成,但是交易就只有一笔,交易额在10万元以内。
董觅路说,从沪港通开盘两日来的交易笔数看,开通沪港通账户的股民中,真正进行买卖的客户还不多,符合券商此前预期。“所有的新生事物都有一个渐进接受的过程,不少人现在还持迟疑态度,单笔交易额普遍不高,很多人都是花钱体验一下操作和流程。”
记者从上海证券、浙商证券、财通证券及申银万国等多家证券营业部了解到,每家券商的开户数在几十户到两三百户之间,单笔交易额基本在50万元以下,大多数股民选择静观其变,“买票”又“上车”的不算多。
不熟悉交易规则、汇率差价
成瑞安股民玩港股的门槛
沪港通开通首日,交易行情也出现了“北热南冷”的情况,买上海A股的沪股通火爆,南下买港股的港股通冷淡。沪股通130亿元的额度用尽,港股通105亿元的额度只消耗了16%。
“出现这个情况很正常,大多数瑞安股民还是第一次接触港股市场,不了解、不熟悉交易规则,是开通后这几日交易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财通证券瑞安营业部王文灵说,在沪港通试点初期,除限定了投资港股的账户内资产不少与50万元的硬性门槛,港股实行T+0,无涨跌幅限制等,都不同于之前瑞安股民熟悉的A股市场。“港股交易方式和投资逻辑与A股存在较大的差异,A股追求高回报,而港股则是价值投资理念,这些都成为瑞安股民玩港股的门槛。”
除了交易规则的不熟悉,对汇率差价、港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也影响了交易量。浙商证券瑞安营业部万成隆介绍,瑞安投资者买卖港股通股票,以港币报价成交,但实际以人民币结算,港币和人民币的汇差相对提升了交易成本。“从交易的股民看,大部分也会选择腾讯、中国电信这种内地上市的企业,不敢买不了解的香港企业。”万成隆说。
在采访中,多名券商人士表示,目前瑞安股民对沪港通还有一定的适应和消化过程,短期内多数会选择观望,熟悉了交易规则和操作习惯后,相信参与热情会上升。“我们从8月下旬就开展了专题培训,普及港股知识,对于新手来说,想要玩港股还是要先做足功课。”王文灵说。
虽然目前搭上沪港通“专列”还有一些障碍,但这些不妨碍沪港通前景看好。“对于瑞安股民来说,长期以来以房产等固定资产投资为主,投资渠道有限,沪港通对于他们是一个新的投资富矿。”王文灵说。
万成隆也表示,港股通对国内投资者而言,是个运作机制更为市场化、投资品种更为丰富的成熟市场,不但让股民有更多投资玩法,也推动了人民币及国内金融市场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