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房”一旦着火,烟气会顺着楼道向上,逃生的楼梯就会变成“绝命通道”
“通天房”火灾预防和逃生,你知道么
■记者 陈瑞建 通讯员 施翊
秋冬季节,消防安全再敲警钟。尤其是我市城乡接合部常见的“通天房”——居民自建的3至7层民房,中间楼梯一通到顶,且楼梯是上下楼唯一通道——消防安全更加引人关注,这种“通天房”一旦失火,常常酿成惨剧,灼痛人们的心。昨日,记者对“通天房”的消防安全隐患展开调查。
“通天房”消防隐患多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我市城乡结合部所建的砖木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单间独户多层,楼梯置于房屋中间,以楼梯为分界分前后两间。一般盖3层至7层。这类房子底层与顶层楼梯垂直贯通,下面两层是水泥楼梯,三层以上是木楼梯、木楼板,被称为“通天房”。
据市公安消防局防火参谋郑建介绍,这种结构的房子一旦发生火灾,烟气会顺着楼道向上,由此形成“烟囱效应”,直接蔓延到房子顶部,一旦烧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在火灾中,烟雾向上速度每秒3至5米,超过一般人跑步的速度。”郑建说,烟雾是火灾中致人死亡的最大杀手。这时,本应用于逃生的楼梯,就会变成“绝命通道”。一旦发生火灾,这样结构的房子想灭火也难,而且这类房子周围大多难取灭火水源、难进消防车、难疏散被困人员。
近年来,“通天房”的“多合一”问题随之凸显,从最初的自家居住,到生产,到仓储,到店面……同时,住在里面的人也在增多,一间房子被隔成若干小间租给务工人员,有限的房屋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
在多合一式“通天房”里,生产、仓储、经营等通常设置在底层,员工宿舍则设在上层,有的甚至将员工住宿设置在生产、仓储、经营场所的阁楼上,如此一来,住宿与非住宿部分没有分开,也没有辅助疏散设施,再加上通道、楼梯狭小等因素,发生火灾时,人员因惊慌、拥挤而造成踩踏、甚至跳楼等事故。
隐患还不仅仅于此,这些多合一式“通天房”人员密集,其消防安全意识大都淡薄,乱拉电线,用蜡烛、蚊香、“热得快”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带来极大的消防隐患。
在2006年的莘塍街道莘中路121号民房“5·20”火灾中,该民房一至四层用于出租,五层自用,总共不到120平方米的8个房间内,租住了37人,其中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阁楼内就住了8个人。不仅如此,每间房都在使用液化气罐,还有5间房加工鞋帮,1间开杂货店……这场火灾造成6人死亡、9人受伤。
发生火灾,这样逃生自救
痛定思痛,我市消防部门针对此类房屋制定出台了《出租房消防安全整治技术要求》,并展开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综合整治。
那么对于“通天房”火灾,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1.居住者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2.如果“通天房”在首层设置生产、储存、经营场所,应采用不燃烧体隔墙和楼板将生产、储存、经营场所与居住部分进行完全分隔。
3.楼梯间(含与楼梯间连通的走廊)不得存放可燃、易燃物,不得采用可燃、易燃装饰材料装修。
4.电线不能私拉乱接,电气线路明敷时应采用金属管或阻燃管穿管保护,配电箱、电表应安装在不燃基材上。
5.应正确用火、用电,房间内不得使用明火照明以及电炉、“热得快”等电热设备。
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发生火灾怎样逃生与自救?
1.火灾初期,火势不大,应该迅速采取措施,尽快设法扑灭初起之火,这是最有利的办法,或设法延缓火势的发展,以利于自救。在自救的同时快速拨打119报警。
2.在火势越来越大,不能立即扑灭,而被火围困的情况下,应尽快设法脱险。如果门窗、通道、楼梯已被烟火封住,确实没有可能向下逃生时,可向头部、身上浇些冷水或用湿毛巾、湿被单将头部包好,用湿棉被、湿毯子将身体裹好,向房顶阳台逃生。
3.当楼梯已被烧断,通道已被堵死,应保持镇静,设法从别的安全地方转移。可按当时具体情况,如果被困在比较低的楼层,可以利用结实的绳索(如果找不到绳索,可将床单或结实的窗帘布等物撕成条,拧成绳),拴在牢固的窗框或建筑设施上,然后沿绳缓缓爬下。如果被火困于二楼,可以先向楼外扔一些被褥作垫子,然后攀着窗口或阳台往下跳。可以转移到其他比较安全的房间、窗边、阳台上或向楼顶逃生,耐心等待消防人员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