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塘下7所中学开展现场作文比赛,660名学生畅写家乡的小河
五水共治,唤回心中的清流
鲍田中学学生在比赛现场

    塘下7所中学开展现场作文比赛,660名学生畅写家乡的小河

    五水共治,唤回心中的清流

    ■见习记者 林翔翔

    11月17日,塘下开展了以“五水共治——我心中的小河”为主题的现场征文比赛,塘下一中、塘下二中、新华中学、海安中学、鲍田中学、场桥中学、罗凤中学等7所学校660名学生参加。

    比赛由塘下镇人民政府主办,塘下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塘下教育学区、塘下邮政支局、塘下环保分局协办。塘下教育学区主任张德光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提高学生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据悉,大赛分年级段评比,每个年级段各评出一等奖15名、二等奖25名、三等奖35名、优秀奖若干名,获奖者由组委会颁发证书和奖品。

    本报特选登部分获一等奖的学生作文(略有删节)。

    秋水·心河

    塘下镇一中九(1)班  戴煜凯

    小河也许厌倦了这儿的生活,走了。它走的那天,我看到的,是浮满赃物的黑河。工厂的污水染尽它的全身,我听见来自它身体的呜咽,明了它为何走得这般突然。迷茫地凝望河水,已记不清秋风怎样扎人了,却在心里,重重落下奶奶的叹惜声,压得人无法喘息。

    终于,有人去尝试唤回小河了。听闻治水,我疾步到老屋,和奶奶一览“治水”经过。村民们乘船持杆,套上捞网,逐一清理每一区域的垃圾。河面,基本无杂物,村民们很是欢喜。随后,村“两委”又积极治水,小河才稍微褪去了黑衣。这一小步,紧牵我的心弦……

    心中小何依旧,念人是物非,伤痛久久,须治水,年年岁岁。

    [点评]文章情感细腻,字里行间缓缓流淌出对屋后小河变迁的伤怀,读来令人动容。语言风格厚重,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立意高远,“须治水,年年岁岁”,瞩目未来,这样的视角于一个初中生而言,难能可贵。 (指导老师:钱林雪)

    五水共治——我心中的小河

    场桥中学八(6)班  池正

    我的老家旁有一条小河,我大部分童年时光都在那里度过。在我印象中,那河水十分澄澈,湖面清凌凌的,仿佛蓝宝石铺成的地面,光彩夺目。

    可后来,我回了老家,却看见另一番情景:河面上漂着各色各样的垃圾,河水黑中泛黄。小河死了,我只看见它的黑臭尸体!莫名的悲哀如一根长刺的藤蔓,缠绕着我的心门,扎得我难以呼吸。爷爷也无比惋惜地讲起:十几年以前,这里的河水是多么清澈啊!玉绿的水流,蜿蜒前行,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条绣了金边的碧色丝带……

    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了水,人与动物将会被渴死;如果没有了水,植物将被灭绝,空气将越变越差;如果没有了水,也将没有这个美好的世界。因此,让我们清理河道,让水流找回青春;让我们保护小河,让河川重新绽放光彩。

    我相信:只要我们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美好的景象一定会重回人间……

    [点评]小作者由点及面——写身边的小河,写它清澈的过去,浑浊黑臭的今天,对比鲜明,不禁让人叹息惆怅。这条小河令人扼腕的变迁,就是奔流在祖国大地上所有河川的缩影。文章从小中见大,突显环保迫在眉睫,发人深省。

    (指导老师 王小月)

    你的美,可还在?

    鲍田中学八(9)班 吴思思

    儿时,家附近的那一条河是我们的天堂。河下的鹅卵石配上阳光显得熠熠生辉,我们也总爱在小河里挽起裤脚,站在青石上。一阵又一阵的拨弄着水,水边泛起的涟漪诠释着我们的快乐。而奶奶会在一旁大喊:“赶紧出来,可别糟蹋了这水呦!”

    但后来,小河被垃圾堆满,河水散发着一阵又一阵的复仇之气。风一吹,塑料袋飘然飞起不见踪影。河底的鹅卵石再也无法因阳光的眷顾而变得绚丽。搀扶奶奶回去的路上,奶奶对我讲:“一切都没了,好好的水就这么没了,作孽哦。”

    我突然想:我的童年很美好,比起现在的小孩,我幸运了很多。

    [点评]文章通过小河今昔对比,倾诉了“美”的发展。文末那句“比起现在河边的小孩,我幸运了很多”,似一记重重的耳光,打在我们所有人的心里。 (指导老师 李梅)

    我心中的小河

    塘下二中七(3)班  石婷婷

    春天的它,拥有最鲜活的生命力。风儿才卸下它冬日里那厚重的冰袄,它就为我们演奏春的乐曲。“叮咚叮咚”,“哗哗啦啦”各种音符融汇在一起,成了大合唱。春意盎然的大地也为它伴舞。小动物们刚苏醒便成了观众,欣赏这盛大的舞会。

    夏天的它,是宁静的。炎炎夏日,鱼儿却在水里怡然自得,享受着独属于它们的清凉。偌大的树荫下,孩童们嬉水捉虾,煞是欢愉。一只只小脚丫东蹦西跳,踩得河水“噼啪”作响。为这燥热的夏,平静的河,添了一份喧闹。

    秋风中的它,充满了博大的情怀。漂浮的黄叶,河畔的枯藤残枝都无法诠释它那独特的情怀。只有秋风读懂了它的心。“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演绎着它的壮丽恢宏。

    冬日的它,暖洋洋的。纵使它披上厚厚的冬装,但在暖烘烘的阳光下,泛着波光点点的它,看起来依旧有一种莫名的暖意。

    每当徘徊在小河两岸,想瞧见当初它的美时,阳光下只是一潭死水——深不见底的暗,死气沉沉的水。不知不觉间,那一条条流淌过心坎,徜徉在梦中的小河都黑了。 河里、河畔的生命也枯萎了、消逝了,青山绿水渐渐成了回忆,回忆中曾经最甜美的梦!

    [点评]小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美丽的小河,与当下对比鲜明,读来让人深思,让人警醒。小作者在字里行间表现出的忧患意识,突显当下“五水共治”的必要。(指导老师 林建兴)

    渔夫的梦想

    场桥中学七(5)班  黄泽铭

    话说一个辛勤的渔夫,他天天早出晚归,网中的鱼却渐渐变少,渔夫愁得消瘦了。他疑惑不解:为什么鱼如此稀少?疲惫的他坐在船头点起一袋旱烟,忽然,他低头看到了水浆搅起的一团浊黑,瞬间便明白了。

    第二天一大早,太阳刚被推上天空,渔夫就出发了。他准备好渔网,把船划到河中央,撒下网,垃圾像逃命似的四处躲闪着,个个都身手敏捷。渔夫并没有垂头丧气,继续坚持打捞。豆大的汗珠从渔夫头上滚下,他抬起手拭了一下,又投入到行动中……

    回到家,渔夫枕着梦轻轻地睡去。在梦里,他看见那条小河已然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月光的怀抱中荡啊荡……早上,渔夫醒了,跑到小河边,发现水还是一样的浑浊。他只觉得心中的梦被击打得很痛很痛,他二话不说,马上上船下河,再次打捞起垃圾来。

    日子在渔夫的奋斗中一天天过去了。村子里的人们得知了渔夫的梦,也都来和渔夫一起,每天任劳任怨地为河水做“美容”。春去秋来,河水渐渐地还原了梦中的白,还原了梦中的清。

    河里的鱼儿渐渐地多了,渔夫又过起了“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的美好生活,他的心情变得轻松愉悦,脸色也红润了起来。

    一天,来了几位画家,久久地坐在小河边不肯离去,他们对小河的洁净赞不绝口,还时不时地发出感慨:“现在已经很难再找到这样干净的河水了!”

    经过一番讨论,画家们决定隐居于此。渔夫创造的清清河水,帮他们找回了灵感,也找到了幸福的生活!

    [点评]本文写的是关于渔夫的故事,行文思路十分清晰,小作者还别出心裁地在结尾加了一个情节:画家们因为这条清澈的小河而找回了灵感,找到了幸福的生活。这个情节引人深思:我们参与治理河流污染的环保行动,不仅自己受益,还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指导老师 潘春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人物志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榕树谭
   第00013版:专版
   第00014版:广告
   第00015版:广告
   第00016版:乐周刊
五水共治,唤回心中的清流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塘河风 00010 五水共治,唤回心中的清流
2014-11-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