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馆里吞云吐雾服务员有权说不,教师、医生不得在学生、患者面前吸烟,“史上最严”控烟条例向社会征求意见
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请不要吸烟
事件回放:
烟瘾犯了,争分夺秒吸两口
年近半百的曹先生,烟龄已长达20多年,对他来说,吸烟就跟喝水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
前两天,他从上海坐动车回瑞安,还没到宁波,烟瘾就犯了。动车车厢内全部禁烟,还有3个多小时的旅程,怎么熬得下去?忍无可忍之下,他拿着烟盒和打火机,站在车厢门口。动车停靠在宁波站,车门一打开,他一个箭步冲出去,掏烟,点火,猛吸两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看旅客差不多都上车了,他也跟着进了车厢。
回到瑞安后,他跟朋友说起这事,朋友开玩笑似地告诉曹先生,如果控烟条例已经付诸实施的话,他可能就要被罚款了。
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消息,卫生计生委日前起草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送审稿要求,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没有设立吸烟点的公共场所室外区域属于全面禁止吸烟的场所。如果个人在禁烟场所(区域)吸烟的,由相应主管部门行政执法人员责令立即改正,并可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记者调查:
在餐厅、酒吧吸烟是常态
昨日,记者走访了市妇幼保健院大楼外、长途客运中心的室外等候区域等公共场所,发现不少市民在惬意地吞云吐雾。
餐厅也不会对吸烟者拒之门外。市区有不少设有包厢的餐厅、咖啡馆、酒吧等,还主动为客人提供烟灰缸。一家茶座的服务生小云称:“在餐厅里抽烟很正常啊,我们也不会特意阻止。”
记者对身边的人做了个小调查,发现一般人都支持办公室、妇幼机构、公共交通场合禁烟。不过,有不少人并不赞成在酒吧禁烟。实际上边饮酒边吸烟是很多人的习惯,尤其在酒吧和俱乐部这类深夜娱乐场所,吸烟更是一种常态。哪怕你不吸烟,如果前往这类消费场所,就要有承受“二手烟”的准备。
解读:
条例一旦实施,将成最严“禁烟令”
有人称,如果送审稿正式通过并付诸实施,将成为我国史上最严的“禁烟令”。如果你是国家机关人员,或是教师、医生,又或是烟草销售者,那就更需要引起注意。
送审稿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在公务活动中吸烟,教师不在学生面前吸烟,医务人员不在病人面前吸烟。烟草销售商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对难以确认是否为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对不能出示身份证件的,不得向其销售烟草制品;禁止通过网络等渠道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
这表明,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医务人员应当带头控烟。在各类公务和大型公共活动中,送审稿明确,主办方不得提供、使用或者赠予烟草制品,不得使用或者变相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烟草制品。
关于未成年人的控烟问题,本次送审稿在一些细则上做出了更具体的规定,使得未成年人的保护之盾更坚固。
在卫生部公布的一份中国控制吸烟报告中指出,在我国1.3亿青少年中,吸烟者约15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而遭受“二手烟”危害的高达6500万。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就有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但并未规定相应的具体要求和处罚措施。这次送审稿对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的行为作出了限制,并提出具体要求。此外,还强调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学生吸烟,对学生进行烟草危害宣传教育,及时劝阻和教育吸烟的学生戒烟。
一些客人在餐馆吸烟,但服务员不好意思劝阻。送审稿明确,禁烟场所(区域)的商家应履行控制吸烟职责,对违规吸烟行为予以劝阻,对不听劝阻的要求其离开。在禁烟经营场所内吸烟,因不听劝阻而被要求离开的,无权向经营者索回已经消费的费用;已经接受服务但未支付费用的,应当支付费用。
对于在禁烟场所(区域)吸烟者,送审稿明确,由相应主管部门行政执法人员责令立即改正,并可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延伸阅读:
《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规定了禁烟场所。
哪些地方全面禁烟?
●托幼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学校、活动中心、教育培训机构等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
●高等学校的室外教学区域;
●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妇产医院的室外区域;
●体育、健身场馆的室外观众坐席、赛场区域;
●公共交通工具的室外等候区域;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吸烟的室外场所。
哪些地方可设吸烟点?
●除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以外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室外区域;
●除儿童福利机构以外的其他社会福利机构的室外区域;
●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公园、游乐园的室外区域;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设置吸烟点的室外场所。
禁烟场所吸烟如何处罚?
●个人在禁烟场所(区域)吸烟,罚款50元以上500元以下;
●单位或者机构未实行全面禁烟或者未按规定设置吸烟点,罚款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拒不改正,罚款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
●禁烟场所(区域)的经营者、管理者未按规定履行控烟职责,罚款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情节严重可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网络违规售烟,罚款50000元以上200000元以下,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他们说:
戒烟很难,
以后一定不会在公共场所吸烟
市民老刘(38岁,20年烟龄):对于我这样的老烟民来说,烟瘾犯了是很难受的,不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浑身不得劲,心里更是跟猫抓一样,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这个时候,如果能点上一支烟,大吸一口的话,无疑是件很幸福的事。但在禁烟令全面铺开的今天,我也会要求自己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规定不允许吸烟的地方,我一定会控制住自己的烟瘾。
期待控烟条例进一步落实
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长王伟光:从去年起,我市的控烟力度已经加大。今年开始,我市已经开始在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创建“无烟单位”。目前,我市所有学校和卫生机构已经实行“无烟区”。但控烟工作任重道远。在我市烟民中,包括数量庞大的青少年吸烟人群。
吸烟有害健康,但有关调查表明,四分之三的中国人不能全面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有三分之二的中国人不了解“二手烟”的危害。
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送审稿,分别从禁烟范围、宣传教育、戒烟服务、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吸烟、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严格规定,层层落实责任,措施详细,目标明确,责任到位,有力地夯实了制度层面控制吸烟的保障性基础,对于各地全面控烟,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政贵在行”,再翔实、再严谨的法律法规,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点在于贯彻和落实,否则控烟条例也难逃一纸空文的命运。政策执行,需要社会广泛参与,共同监督,并肩执行,更需要广大烟民自觉遵守。
“二手烟”危害不低于“一手烟”
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鸣华:公共场所里吸烟留下的烟雾会长时间停留在环境内,影响到每一个进入公共场所的人,“二手烟”的危害并不低于“一手烟”。因此在公共场所控烟,对公众的健康会起到积极作用。
根据统计,吸烟人群肿瘤、慢阻肺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8倍。慢阻肺是一种会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慢阻肺的确切病因不明,但被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有关。目前,吸烟是公认的最直接、最肯定的致病因素。
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12.4%男性、5.1%女性患有慢阻肺,而吸烟人群的患病率更高。一个每天1包持续45年的烟民,得慢阻肺的几率为1/4;如果15岁以下就开始吸烟,将来有1/6的几率会患上慢阻肺。
青少年吸烟的危害比成年人更大。因为青少年正处在身体迅速成长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各器官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比较稚嫩和敏感,抵抗力不强,而且对各种有毒物质的吸收比成年人要容易,所以中毒更深。青少年吸烟还可能导致早衰、早亡以及影响下一代的发育。
很多人不吸烟也得慢阻肺,原因很可能是在公众场所吸的“二手烟”。“二手烟”同样能够诱发哮喘、冠心病。对于孕妇来说,其危害更大,烟草烟雾对胎儿生长的子宫内环境直接造成污染,影响胚胎细胞增殖、分化,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导致孕妇发生妊高征(即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娠合并征等。
■记者 蔡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