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农业“两区”建设
我市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通过验收
本报讯(记者 欧苗苗)在马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育苗基地,3位技术员正围着一台全自动播种机周围,紧锣密鼓地开展育白菜苗。他们分工有序,有条不紊,分别负责运土、放育苗盘、放置泥土、育苗。
“通过育苗流水线,可以避免白菜种子排列密度过大,影响发芽。”该中心的技术员小李说,这台机器是今年9月份刚引进的,育苗设备以流水线的方式自动完成育苗中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的各道程序,科技、高效、便捷。一般情况下,这种流水线需要3个人来操作,1个小时可以完成900盘(以105孔的穴盘为例,可以育105株白菜苗),而人工育苗的话,1个人1个小时最多可完成100盘,相对来说,流水线育苗的效率至少是人工育苗的3倍。
据悉,这是马屿镇构筑生态循环农业综合服务新平台的内容之一。 前日,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验收组先后来到雅林现代农业园、天井垟粮食生产功能区、马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处,实地查看我市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工作情况。验收组认为,我市的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创建要求,验收予以通过。
2011年,我市被列为第一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单位。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生产经营体系、组织结构、生产方式、运行机制、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实现了农业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全程清洁、环境持续优化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我市以“两区”建设作为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抓手,建立以项目建设与创建工作推进联动机制,2011年以来,市财政共安排农业“两区”专项资金1.99亿元,整合部门各类资金3亿元,带动民间投入1.2亿元,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52个共9.42万亩,省级综合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0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4个,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业功能集成建设、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