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人刷单就能赚钱?花点钱就能帮网店“刷信誉”?
小心被骗钱!
律师说,在刷单骗局中,“刷客”与卖家既是受害者,又是网络欺诈行为的参与者,在民事上存在过错,不受法律保护
■记者 黄君君 欧苗苗
坐在电脑前,或拿部手机,一小时保底收入50元,兼职4小时,最少收入200元……天上真会掉馅饼吗?前些日子,贵州小伙子小魏上网找兼职,却被骗去了近4000元。
“刷单”“刷信誉”被骗钱
小魏今年20岁,是我市一家汽摩配厂的数控师傅,每个月工资5000元。每天17时下班,还有双休日,一向生活规律的他也没啥好去处,就琢磨着找个兼职。
“刚开始我以为是帮淘宝刷信誉,后来说是帮商城刷销量赚佣金。”小魏看到了QQ群里发布的一条兼职信息,并很快接了第一个任务:在某购物网站购买50元的货物。第一次“小试牛刀”尝到3元的利润甜头之后,对方给了他第二个任务:总计972元。小魏没多想,就去拍了。
“反正是系统自动返款的,我就接了第三个任务。”小魏说。但这次出现了问题,对方告诉他出现卡单,需要重新拍。此时,小魏产生了怀疑,但对方告诉他“货款”和“佣金”在结算平台里是不会少的,小魏想想又再次打了钱。
“怎么这么久过去了,系统还没返款?”小魏猛地想起来,自己付出的3880元一分钱还没返回来。对方回复称:“需要重新拍一次才能解除卡单哦!解除卡单之后,才能自动返款。”聊着聊着,对方就联系不上了。小魏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他致电支付宝客服,但被告知,钱已经支付出去了,不能返款。他赶紧报了警,并在第二天将证据交给了派出所。
无独有偶,近日,网友@受伤的孩子 报料称:在淘宝上“刷信誉”被骗,“虽然损失不多,但心里还是很难过。”
@受伤的孩子 开了一家淘宝店,于今年8月注册了一个“淘宝刷信誉平台”,跟对方谈好价格,汇钱过去要求对方刷信誉。但是,前几天怎么也打不开这个网站,到百度一查才知道该平台已经关闭了,拨打平台客服电话也已无人接听。
民警:网络兼职要注意辨别
由于网络购物看不到商品实物,大家在网上购物时多靠店家的信誉和购买者的交易评价,作为选择和购买的标准。于是,一些专门为店家服务的“刷信誉”“造好评”“刷销量”“刷钻”的业务也应运而生。
据了解,现在网上各种“刷钻”“刷信誉”平台数不胜数,有的平台运营成本只有几百元,非常容易出现卷钱走人的情况。
安阳派出所一民警告诉记者,之前也接到过类似被骗的报案,但由于是网络诈骗,很多受骗者连对方的真实信息都不清楚,而且这种案子一般地域跨度比较大,网上的犯罪证据取证比较困难,导致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时花费的人力大、时间长。
“我知道把钱追回来的可能性很小。”小魏说,希望通过这件事情,让更多的人知道网络兼职的风险。
市公安局警官张勇提醒市民,务必注意识别网络兼职的真假:在QQ群、信息平台发布的招聘兼职信息,要谨慎选择;若对方QQ昵称、签名显示“网赚客服”、“兼职刷信誉”等字眼,请不要相信;有些网站公告中出现“足不出户,轻松日赚千元不是梦”、“无需技术、无需经验,在家轻轻松松日赚200元”等字眼,十有八九是骗局;凡是要你先用自己的现金刷单垫付产品,事后再返还本金及佣金的,千万不要相信;交易过程中“卡单”说法都是骗子惯用伎俩,千万不要透露自己个人网银信息。
律师:“刷客”不受法律保护
浙江瑞越律师事务所肖成飞律师认为,“刷客”的刷单行为牵涉电商平台、卖家、“刷客”、所谓的中介公司等多方利益关系,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但这一社会新现象并非属于法律监管的真空,很明显,这一行为是违法的。刷单行为目前一般被认定为欺诈行为,属于民事范畴,“刷客”与卖家作为参与者,在民事上存在过错,不受法律保护。
在目前关于网络欺诈的相关法律规定下,尽管骗子骗取的钱财累计可以达到法定刑事立案标准,但一般个案涉及金额常常不会达到犯罪的程度,上当受骗的“刷客”与卖家只能通过到法院起诉来维权。但是,在刷单骗局中,“刷客”与卖家既是受害者,又是网络欺诈行为的参与者,他们关于刷单的约定侵犯了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属于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即使起诉,被骗的钱款也不会得到返还。相反,他们的收益还可能因为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而被作为非法所得予以没收。